书城文化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15883100000069

第69章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时间:2006年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四川编号:Ⅷ-64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大英县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其实就是顿钻技艺,也叫冲击式钻井技艺,是一种利用人、畜、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层深处钻进成孔,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目的的钻井技术。冲击式顿锉钻凿技术发源于自贡市,这一技术经历了东汉至宋初大口浅井的孕育期、宋代卓筒井的转型期、明代至清代小口深井的成熟期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在“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劳动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耕耘,先后在自贡地区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累计食盐产量8千万吨。自贡也因此获得了“井盐之乡”的美誉。 自贡的井盐质量较好,其中贡井地区的井盐洁白纯净,曾被作为贡品。在抗战时期海盐遭日军封锁时,自贡井盐更为保障内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做出过巨大贡献。

顿钻技艺内含十分丰富,包括钻井设计程序、钻前准备、钻井、修治、打捞、气卤鉴别和钻井中气卤资源显示前兆等内容,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顿钻技术特别适合于低压产层的开采,因为钻进速度较慢,井下产层的微弱变化都能及时发现,且该工艺无泥浆循环,产层不易被堵塞和污染,能有效地利用井下各产层资源。顿钻工艺在盐井的钻井和修治井运用方面,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艺简单的特点,至今仍在生产中运用。

自贡市和大英县的井盐汲制技艺传承近千年,其流程至今仍保存完整,成为世界钻探深井的活化石,应采取切实措施对之加以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