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世界运动灵魂——田径
15884900000006

第6章 田径运动动作技巧(4)

最初推铅球比赛是在一条线后进行,可以采用原地和助跑投掷,后来为了限制助跑距离,规定在一个方形场内进行,以后改在直径2.135米的圆圈内进行,并要求铅球落在规定的投掷区内,投掷区的角度最初是90°,经过多次改变,现在是40°。

推铅球作为田径运动项目,是在19世纪出现于英国。1886年记载了第一个纪录(10.62米)。不久,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也开始练习推铅球。公元1896年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就把男子推铅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成绩是11.22米。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上,又把女子推铅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成绩是13.75米。

随着田径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推铅球的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练员、运动员围绕着从决定成绩最重要的因素——速度出发,改革技术,从古老的上步推球方法,变为侧向滑步推球,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又由侧向推球发展为背向推球。这种方法一出现,就被铅球运动员广泛采用,因为它使转体90°的侧向改变为180°,使铅球运动员手中的运行距离大大加长,可以产生较大的速度,并用到最后出手的动作中,因而促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在进入60年代就超过20米大关。因此,背向投掷方法是推铅球技术的一次大变革。

自背向滑步推球方法出现后的十多年来,许多运动员又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点,促使最后用力前上体更加充分地扭转和拉紧,以便推球时发挥更多肌肉群的力量,使铅球离手时获得更大的速度,这又推进了背向技术的发展。

在背向投掷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旋转推球的方法。这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改变了背向滑步推球的性质,使直线运动改变为旋转和直线相结合的运动。当前对这种推球的方法还没有更多的科学依据,但是不少优秀运动员已经采用,并达到20~22米的成绩,我国优秀推铅球运动员中也有人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推铅球技术的变革,无论从侧向到背向,或者是从背向到旋转,不外乎:第一,尽量加长铅球在手中运行的距离,使铅球获得较大的预先速度;第二,尽量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第三,能使更多的肌肉群参加最后推球的工作,并为这些肌肉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推铅球的技术是单手持球放在肩上锁骨窝处,站在直径为2.135米的圆圈内靠近后沿处,经过滑步(或旋转)后,单手从肩上推出,使铅球落在规定的投掷区内。

现在的推铅球技术,有背向滑步推和旋转推两种,动作方法虽不同,但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动作。

(二)推铅球技术

原地推铅球的整体动作结构是由抬体和推球两个动作结构组成的。抬体是为推球做好投前身体和技术上的准备,它是正确推球的基础,是顺利完成推球动作的保证。

在实践中,学生通常出现的出手角度偏低和潜意识的向上托球都是因为抬体动作完成不到位造成的。以右手推球为例,在推球前由于右腿的积极蹬伸,加之左脚的有力支撑,阻止身体水平前移,把力量传导至髋部,推动右髋向投掷前上方向转移。骨盆围绕身体纵轴转动,原来向后扭紧的上体由于挺、转髋的带动向左上方转动,前俯的上体受牵拉抬起,身体沿冠状轴和垂直轴综合转动,同步完成蹬、转、抬体动作。此时身体以转为主,以蹬为轴,形成收腹、含胸、右髋前顶、左臂内扣、拉肩留肘、左肩高于右肩的身体姿势,拉长的工作肌群是进入下阶段的推球创造了条件。如果对抬体动作不重视,上体只沿垂直轴转动,而不是沿冠状轴和垂直轴的综合转-动,投掷臂没有拉肩留肘随上体一起转动,就会形成错误动作。

在完成抬体动作后,随着右腿继续蹬转,体重开始前移,右髋向投掷方向转送,推动髋部前移。在实践中,如不强调髋部前移,上下脱节就容易形成上体“前跑”,失去重心造成单凭手臂力量推球的错误用力顺序,因为推铅球的用力过程是自下而上的传导用力。当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方接近垂直面时,左腿由于右腿蹬伸造成的膝关节被迫屈曲必须立即撑直,并积极向上蹬伸,帮助重心上升,提升出手点,配合右腿的蹬伸和投掷臂的推,充分利用反作用力效果完成最后用力动作。因此,掌握好左腿支撑的时机很重要,不仅能及时强化用力时机和正确的用力顺序,避免单纯依靠臂力和臂部后坐推球现象,也有效地衔接了上下肢协调配合和身体继续沿轴向左侧转动,完成挺胸、顶肩、推臂、拨指的一系列协调动作。顺势使身体右侧超过左侧,右肩高于左肩,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提高用力充分程序,以及调节快速的爆发用力的时机。然后及时换步,调整身体姿势,降低重心,维持平衡。

二、掷标枪

(一)掷标枪技术发展概述

标枪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与发展,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时候,为了获取食物而制造的一种最原始的投掷工具,在当时也作为一种运动器械。到了奴隶社会,就被统治阶段用来作为训练士兵,镇压奴隶,掠夺财富和进行战争的一种武器。

掷标枪早在古希腊奥运会上已列为比赛项目。到了1886年,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芬兰、瑞典)的运动会上,瑞典运动员以35.81米的成绩首创男子世界纪录,到1906年被列为国际正式比赛项目。女子掷标枪到1932年第10届奥运会时才被列为国际比赛项目,当时美国运动员以43.68米的成绩取得冠军。

随着田径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田径运动中得到运用,掷标枪的技术也不断变革与发展,由古代发展而来的原始投掷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革而逐渐完善。

(二)掷标枪技术

1.握法和持枪

(1)握法

握枪方法是将标枪斜放在掌心上,大拇指和中指握在标枪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食指自然弯曲斜握在标枪上,无名指和小指握在把手上。也可将拇指和食指握在标枪把手末端第一圈上沿,其余手指按顺序握在把手上。(如图中①②所示)

(2)持枪

持枪的方法是屈臂举枪于肩上,大小臂夹角约为90°,稍高于头,枪尖稍低于枪尾。

2.助跑

助跑的距离应根据投掷者发挥速度的快慢而定,一般在25~35米之间,助跑分为两个阶段。

(1)预跑阶段

预跑阶段主要是加速,在跑进中上体稍前倾,用前脚掌着地,大腿抬得较高,后蹬力量强,动作轻快而富有弹性,持枪臂随着跑的节奏与左臂配合,自然前后摆动,并与下肢动作协调一致,在加速中进入投掷步。

(2)投掷步阶段

投掷步的第一步:左脚踏上第二标志线,右脚积极前迈,同时,右肩后撤并开始向后引枪,左肩逐渐向标枪靠近,左臂自然摆至胸前,眼向前看,髋部正对投掷方向,持枪臂尚未伸直。

投掷步的第二步:当右脚落地,左脚离地前迈开始了投掷步的第二步。左脚前迈时,髋稍向右转,右肩继续后撤并完成引枪动作,右手接近于肩的高度,枪身与前臂夹角较小,枪尖靠近右眉,保证标枪纵轴和投掷方向一致。

投掷步的第三步:由左脚落地开始的,左脚一落地,右腿膝关节自然弯曲,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地向前摆出,当右腿靠近左腿时,左腿快速有力地蹬伸,促使右腿加快前迈。此时髋轴转向投掷方向,并与肩轴形成交叉状态。左臂自然摆至胸前,有助于左肩继续向右转动,加大躯干的向右扭转。

右脚尖外转用脚跟外侧先落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与投掷方向成45°左右。躯干和右腿成一条直线,整个身体向后倾斜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

投掷步的第四步:在交叉步右脚尚未落地之前,左腿就要积极前迈。右腿落地,体重落在弯曲的右腿上,接着,右腿积极蹬地,加快髋部向水平方向移动,同时也加快了左腿的前迈。左腿前迈时,大腿不宜抬得过高,左脚用内侧或脚跟先着地,做出强有力的制动和支撑,左脚落地的位置应在右脚落地前投掷方向线的左侧约20~30厘米处。

五步投掷步的前四步一般步长是:第一步大,第二步小,第三步大,第四步小。

3.最后用力

投掷步的第三步右脚着地后,由于惯性,髋部迅速向前运动,在超越了右腿支撑点之后(左脚未着地),右脚就开始最后用力。当左脚着地,便形成了以左脚到左肩的左侧支撑,为右腿继续蹬地转髋创造条件。右腿继续蹬地,推动右髋加速向投掷方向运动,使髋轴超过肩轴,同时髋部牵引着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在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向上转动,带动前臂、手腕向上翻转,当上体转为正对投掷方向时,形成了“满弓”姿势。此时投掷臂处于身后,约与肩高,与躯干几乎成直角。

弯曲的左腿做迅速有弹性的蹬伸,同时胸部尽量前送,并带动小臂向前做爆发性“鞭打”动作,使全身的力量通过手臂和手指作用于标枪纵轴。

标枪离手一刹那,手腕和手指的积极动作,能使标枪沿着纵轴按顺时针方向自转,这可以保持标枪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提高标枪的滑翔效果。

标枪出手的适宜角度约30°~35°。

4.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

标枪出手后,人体由于受惯性的作用,必然随着向前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为了防止越线犯规,应及时向前跨出一至二步,身体稍向左转或上体稍前倾,降低身体重心,维持平衡,避免冲出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