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
15887800000005

第5章 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1)

(第一节)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和适宜的运动

一、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及运动能力特征

到了学龄期,孩子们的生长发育速度开始趋于均匀、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个时期是孩子们结束幼儿园生活,并跨进小学的时期。从整体上看,身高的发育快于体重的发育,四肢的生长仍然快于躯干,体型依然向瘦长的方向发展。身体中脂肪的比例减少,而肌肉的比例增加;脸型开始变长;乳牙逐渐换上恒牙;视觉发展得更加成熟,视野变得更大;由于肌组织的增加(约占体重的1/4),肌肉力量也增加。

儿童时期中枢神经的发育居全身各系统领先地位。6岁左右的儿童,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进入该时期后,神经系统已基本发育成熟,对刺激的反应明显提高,已接近于成年人,从事各种复杂运动的身体能力已基本具备,且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这样孩子们可以进行水平更高的身体活动,这是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时,孩子的眼、手、脚的协调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因而能够完成更多的更精细的活动和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明显起来,开始出现第二性征,而且女孩比男孩成熟的更早,约早两年。女孩一般在9~10岁期间便进入青春发育前期,男孩要到11~12岁。从身体活动能力上看,女孩的平衡能力和柔韧性通常比同龄男孩要好些,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也比较好,如手的技能、节奏、准确性、灵敏度等优于男孩;男孩则在投掷、跳跃、踢球等力量型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女孩的循环和呼吸系统机能(即心肺机能)也较男孩低。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意思是身体素质是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的有力保证,是学习和掌握一切运动技能的基础。身体素质是指身体的基本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柔韧、平衡和姿势适应、协调等几个方面。行为学家认为,人类的一生是发展各种动作技能的一生,而绝大多数动作和行为能力是在儿童时期发展起来的,所以一个人的儿童时期能否具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一生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在此年龄阶段应以发展全面身体素质为主。这一时期,儿童身体发育和学习生活的变化,对儿童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身体锻炼

进入小学的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完成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锻炼项目和体育课内容,特别是“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贯彻实施,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单靠学校的体育活动对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和体质增长是不够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仍需要重视儿童的体育锻炼,它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继续,而且也是儿童家庭教育和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促进个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认识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增强体质重要性方面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一般是以追求好玩为基本目标,而健身锻炼的意识却十分薄弱,大多是从兴趣出发。在这一时期应有目的地提高小学生对锻炼身体与健康成长的关系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认识,增强健身锻炼的意识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其中。

(二)充分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好身体锻炼小学生寒暑假时间较长,是锻炼身体的极好时机。但由于的忽视,不少儿童假期却中断了身体锻炼,新学期开学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或停滞,不仅影响了身体健康,而且还给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较长时间的寒暑假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身体锻炼,应有计划地安排锻炼内容,使自己既增强了体质,学会和掌握一些运动技术技能,又度过了一个愉快和充实的假期。此外,随着我国节假日和闲暇时间的延长,应多与父母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旅游、登山、游泳、滑冰等时令性体育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三)充分利用“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这一特征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各种身体素质都有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种身体素质增长速度不同,敏感期一般男子在7~16岁,女子在7~13岁。各种运动素质都有达到最高水平的年龄,大多在18~21岁之间。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所的研究结果,在儿童时期,平衡能力、反应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1.速度素质即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女孩在13岁以前,男孩在19岁以前,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而且在10~13岁速度增长最快。因此,在学龄儿童阶段,应多进行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快的运动练习,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田径赛跑等。2.柔韧素质。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柔韧性会逐渐变差,因此,应抓住这一时期发展柔韧性并不断练习使之保持下来,柔韧性练习应适量、长期坚持才能保持下来。可以进行一些体操、舞蹈等项目的练习。3.平衡和姿势适应。小学生的各种体育活动都离不开平衡和姿势。从刚出生到上幼儿园,到进入小学,每学会一种技能和掌握一项技术,重要的原因在于儿童的平衡和姿势适应能力的提高。对身体各部分姿势的感知能力的提高,将帮助儿童处理好身体各部位的相互关系,调节肌张力,协调各部位动作,从而使身体达到平衡。随着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静止或运动的身体姿势控制趋于自动化。例如坐、站立和行走。通过身体锻炼具有一定的力量,协调能力和柔韧性是保持和发展良好姿势的基础。4.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协调能力好的孩子往往能在许多个人技能活动中获得成功。儿童协调能力的提高一般与年龄及成熟水平相平行,因此,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让自己通过探索环境活动和模仿活动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为将来认识和掌握精细运动技能打好基础。

(四)身体锻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一侧肢体或局部肌肉过度用力,一侧肌肉力量提高了,而不相应提高另一侧肌肉力量,会使习惯姿势产生畸变,甚至还会影响以后正常的生长发育。

2.力量和柔韧性要相适应,较差的力量与过分的柔韧反而会给平衡和姿势控制带来困难。

3.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姿势,如坐、站立、行走、跑等等。对于儿童来说,应时时刻刻警惕错误姿势的出现,这是因为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也是养成良好习惯姿势或矫正不良姿势的最佳时机。

(第二节)体育锻炼有助于小学生生长发育

一、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它充分揭示了生命与运动的本质和关系,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我国也有一句谚语叫做“健身之道,运动为妙”。那么,您知道运动健身的奥秘吗?

人的身体是由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组成的,这些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何,也决定了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而运动对人体各系统能产生诸多良好的影响。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和指挥的。神经系统的“司令官”是大脑,周围神经系统就像“通讯兵”一样负责传递消息。而体育运动就像是进行军事演习,“司令官”和“通讯兵”都能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得到锻炼,使其功能不断提高。有人做过一个关于反应时的有趣实验(反应时是衡量人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应时越短,说明人的反应越快),把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时与普通人的反应时相比,发现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时明显短于普通人的反应时,这说明乒乓球运动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其他的体育活动,特别是需要不断随机应变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对神经系统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最大,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能为骨骼带来更多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供骨骼生长。运动时骨骼要承受各种压力、拉力和剪切力,这些力量使得骨骼内骨小梁的排列更加紧密,更加有规律,使骨的抗压抗弯能力大大提高。体育锻炼还能通过刺激骺软骨的生长促进青少年身高的增长。骨骼肌在体育锻炼中不断舒张和收缩,这种刺激使得骨骼肌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快;同时,运动引起血液循环加快,为肌肉运输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使得肌肉的纤维增粗,体积增大,力量增强。

体育锻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使身体的需氧量增大,血液循环加快,心肌收缩力量增大。这些都是对循环系统的锻炼,在这种锻炼的长期影响下,循环系统在形态上会发生心腔变大、心肌纤维增粗和血管弹性增强等一系列良性变化。例如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安静时心率减慢,而心脏每次收缩的射血量增大,从而提高了心脏的工作效率,并使心脏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体育锻炼使身体的需氧量增加,这样就需要更多的肺泡参与呼吸运动,从而使得安静时很少工作的大量肺泡得到锻炼,使其功能得到提高。耐力性的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呼吸肌的耐力,使其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工作。由于以上原因,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其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均高于缺乏体育锻炼者。

另外,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和促进消化、排泄、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能对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和十分有益的影响。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更加详细的论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特别是少年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好处。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体力活动日益减少,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活动中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更加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其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然而,日益沉重的功课负担,使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少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位小朋友,请牢记“健康是生命的第一财富”和“生命在于运动”这两句名言,合理地安排好时间,让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使自己能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少儿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体育锻炼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的身体运动。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具有保护内脏器官和维持人体姿势的作用。同时,骨骼又是骨骼肌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只有通过骨骼的杠杆作用才能牵拉肢体产生运动。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有效地锻炼骨骼和肌肉,使它们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一系列良性变化,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

骨骼的结构由外到内可分为: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骨骼的最外层是一层很薄的骨膜,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膜内的血管担负着向骨骼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再向内是致密、坚硬的骨质,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决定了骨的形状、硬度,其主要成分是钙盐和蛋白质等。骨膜紧贴在骨质的外面。骨髓位于骨质形成的骨髓腔内。

体育锻炼能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骨膜内血液循环的加快有助于增加营养物质的运输,为骨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长骨的两端存在骺软骨,正是这种骺软骨的不断分裂、增殖、骨化,才使得长骨不断生长。人的身高正是通过长骨的生长而不断增长的。当骺软骨完全骨化时,人体的身高也就无法再长高了。而体育锻炼对骨骼产生的挤压力、牵拉力、剪切力等机械刺激,能促使骺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助于长骨的生长,因此,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少年儿童身高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同龄者要高出3~6厘米。另外,即使在骨的发育完成后,人体中骨的形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运动中对骨的各种机械刺激能够刺激钙盐在骨上的沉积,在运动中受力最大的部位钙盐沉积最快,而不受力或受力较小的部位会发生骨的再吸收,长此以往,使骨的形状不断向最能承受负荷的最优形状变化。运动还能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紧密,更加有规律,从而能承担更大的负荷。

人体的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通常人体的运动主要是由骨骼肌收缩实现的。骨骼肌借肌腱附着在骨骼上,每块肌肉都要受神经的支配。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对骨骼肌产生多种有益的影响。运动中骨骼肌不断的收缩、舒张能刺激骨骼肌中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同时,骨骼肌中血液循环的加快能运输来更多的营养物质,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骨骼肌中蛋白质合成的增加,使骨骼肌纤维增粗,肌肉的横截面积增大,收缩更加有力。同时,锻炼能刺激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增生,数量增加,而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向骨骼肌运输更多的氧气,也有利于骨骼肌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另外,经过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肌肉中的能源物质会明显增加,使肌肉能从事较长时间的运动,推迟因骨骼肌能源物质耗竭所引起的疲劳的出现。因此,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少年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运动有助于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