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奥林匹克精神
15889300000007

第7章 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其他内容(2)

为了取得更好教育效果,奥林匹克主义主张竞技运动与文化紧密结合。顾拜旦在奥运会上设置艺术比赛的目的,就是要使自中世纪以来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身、心重新结合起来。各种文化形式如音乐、文学、雕塑、绘画等都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陶冶情操、培养志趣、绘画等都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加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这些文化形式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也可以提高竞技运动的层次。这样,奥林匹克运动就会在身、心两个方面保证人的均衡发展。正如萨马兰奇所说的“奥林匹克主义是超越竞技运动,特别是在最广泛、最完全的意义上来讲,它是不能与教育分离的。它将身体活动、艺术和精神融为一体而趋向于一个完整的人”。

(四)奥林匹克选手榜样的作用

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对象是全世界的青少年。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少保守思想,也是最不稳定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一群体有极大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他们羡慕英雄、崇拜英雄,而且渴望成为英雄。奥林匹克主义抓住了这种特点,将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力图给全世界的青少年提供奥林匹克选手——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中的英雄,让他们去模仿,去学习。通过对奥运选手的学习,取得教育效果。的确,一百多年来,奥运大赛上俊杰辈出,如奥运会冠军希腊的鲁易斯,芬兰的努尔米,美国的欧文斯、鲁道夫,丹麦的安德森,捷克斯洛伐克的扎托倍克,中国的李宁、高敏、邓亚萍等,一个个在奥运史册上留下了自己闪闪发光的名字。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顽强拼搏精神成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的巨大精神力量。

为了使奥运选手们能维持高尚的道德标准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们借鉴了古希腊奥运会的经验。在古希腊,维持运动员公平竞争和诚实行为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领先宗教信仰的力量。古希腊的参赛者明白,在比赛中玩弄诡计、欺骗对手和裁判官,不仅要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是对神的亵渎,迟早会得到神的惩罚。在现代奥运会中这种宗教制约因素的效用大大降低。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试图采用其他的措施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设计了一整套庄严肃穆的仪式,从圣火的传递到开、闭幕式,特别是运动员对奥林匹克五环旗和各国国旗的庄严宣誓,表明欺骗行为不仅是对其个人品格的玷污,而且是对神圣的奥林匹克理想、整个国际社会和自己祖国的亵渎。这样,用对人类理想的追求、对其他国家的尊敬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来净化运动员的心灵,使参加奥运会成为一项神圣的活动。

(第二节)奥林匹克宗旨

一、促进世界和平,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是沿着由个体到社会、由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构建的。首先是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扩大到社会,最后扩大到国际社会。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的一种国际性的社会运动,它的目的并不限于促进这一运动的参加者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它还担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奥林匹克宪章》以明确的语言表述了这一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二、奥林匹克宗旨的重要意义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家之间政治制度的矛盾、经济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差异、民族文化的隔阂、宗教信仰的不同等种种因素,曾经驱使各民族无数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战争曾经是人类社会中普通老百姓最大的会聚之地。百万之众的血肉之躯残暴地互相杀戮,人们带着仇恨奔赴战场,怀着更深的仇恨而去。而奥林匹克运动以化干戈为玉帛为宗旨,人们为着和平的目的而来,怀着友谊的深情而去。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不分肤色与种族,不分国家与地域,大家以诚相见,以情相娱。如果说出于仇恨,人类最大的聚会是战争,那么为了和平,最大的聚会就是奥运会,就是正在全世界普及的奥林匹克运动。

当然,人类的和平不是一个奥林匹克运动所能维护的。和平的实现,离不开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的作用,但是和平,是世界上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追求的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武器的破坏性力量大大增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核战争的巨大威胁,这就使得世界和平的局面尤为宝贵。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反对战争的要求愈加迫切。奥林匹克运动力图通过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来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威胁。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人类社会正义事业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国际社会的需要,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人类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个宗旨,使它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确定了它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奥林匹克格言

一、“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即“更快、更高、更强”。这句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亨利·狄东在其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的:“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顾拜旦借用过来,成为奥林匹克格言。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虽然只有短短的6个字,然而其中的含义却非常丰富。它既是指在竞技场上面对强手时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又是指对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地战胜自己,向新的极限冲击。不仅如此,这句格言还鼓励人们该在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永远保持勃勃的朝气。

二、“更快、更高、更强”与重在参与的关系奥林匹克运动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即“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这句话虽然不是奥林匹克格言,但是出现在许多届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的大型屏幕上,具有广泛的影响。这句话的来源是1908年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一次宗教仪式上宾夕法尼亚主教的一段话:“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胜不像参加那样重要。”主教的话引起了在场的顾拜旦的深深思索。后来他说出了几乎是同样的话:“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顾拜旦并作如下精辟解释:“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一些人认为这句话与“更快、更高、更强”是矛盾的,前者强调参与,而后者则强调取胜。其实,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仅不是相互矛盾的,反而是相辅的。

竞技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一个过程,胜利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只属于更快、更高、更强者。但是,竞技运动的功能和价值主要表现于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正是在艰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砺,品德得到提高;也正是在比赛的过程中,观众欣赏到了运动员健与力的美、技术与战术的高妙,观众的心绪随着比赛过程的起伏而跌宕,从而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要。所谓“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正是说明了训练、竞赛过程比其结果更为重要这个道理。正因为如此,在奥林匹克大赛上才有无数明知取胜希望渺茫,却仍尽全力与世界体坛巨星一拼的勇士,才有在竞技场上一辈子也得不到冠军的健儿们抛下的成吨汗水。这些人之所以不是明星们的陪衬,不是给稀有的金牌垫底的分母,正是因为“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他们在“参加”的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但是,运动训练、竞技比赛的过程和结果是不可分割的,要想使竞技运动的价值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就必须使训练和比赛过程具有较高的质量,训练越认真、比赛越激烈对运动员的考验就越严格,运动员得到的锻炼就越大,也就越能满足观众的文化需要。但是单纯地强调训练与比赛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并不能保证过程的质量,这需要更强有力的刺激去激发运动员的动机。于是,极富于功利性的“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通过对比赛结果的强调给可能会是松散疲沓的训练、比赛过程注入了一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正是这句格言的激励下,人人都怀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去参加,去奋进,才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生生不已。在这里谁都雄心万丈,力争第一,但是谁也坐不稳冠军的宝座。就在这无休止的激烈争夺中,训练的质量越来越高,比赛过程越来越充满魅力,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