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15889500000025

第25章 建文帝仁义化民

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还在做皇长孙期间,便利用自己可以参与国政的机会,将祖父所制定的《名例律》改订了73条之多,处理刑狱时,不是凭借手中的权力臆断随便处置犯人,而是破天荒的以储君的身份使用察言观色的方法加上细密的分析,使得多起冤狱豁免。面对生性多疑的祖父,他没有附和跟从,用自己的宽仁之心做着无声的反抗,朱元璋没有生气,没有说他大逆不道,反而大大赞赏。

当正式成为皇帝的时候,朱允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坚信自己可以“仁义化民”、“仁德治国”,修改刑律,使刑部统计的囚犯比洪武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一;下令免除拖欠租税,赈济灾荒;下诏优养老人,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给贫民……种种新政整个于洪武年间翻了个个,朱元璋认为越不把人当人,统治才能持久,朱允炆却非要拿人当人,他祖父当政时农民呼出“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而在建文年间,却是“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阖、路不拾遗”,时人谈论,均言“四载宽政解严霜”。

他还尊重文人士大夫,有回自己因病视朝稍晚,被监察御使尹昌隆上表规劝,内官说应该解释,而他却言:“不可,这样的直言很难听到,我如辨解,人家就不好说话了。”由此而来,在洪武年间饱受摧残、生命尊严受不到丝毫保证的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建文帝的感情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当朱棣的靖难之师攻入南京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用自己的生命誓死得正建文帝就是最好的报答。

言行导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君王,只有处处为百姓着想,老百姓才会拥护他、爱戴他。

明朝皇帝朱允炆,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均勉武役,减免租税,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安逸、祥和的生活。

这样一个有着“仁爱”之心的好君主,自然会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所以才有了日后的“四年宽政解严霜”的太平盛世,才有了儒生誓死护君主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