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重义篇
15890000000021

第21章 姚启圣献家财助军饷

姚启圣自幼生长在豪富之家,但他却毫无纨绔子弟的恶习气。他聪明过人,勤于读书,尤其是对历代清廉之士非常敬佩,常引以为楷模。姚启圣从小就很喜欢练武,不但擅长使硬弓,武艺也很高强。在清顺治初年,他投笔从戎,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为国立功无数。到1678年时,升任福建总督。

在任福建布政使时,姚启圣为了尽快平定吴三桂的叛乱,首先捐资助军,将家产私财共5万两白银捐出,用于置办军械物资,以增强战斗力。这在当时的一二品高官中非常罕见,致使领兵的康亲王深为感动,在奏折中常常表彰他,为他请功。两年之后,福建终于完成了全省统一。按照清朝当时的制度,官员捐钱达到500两就记录一次,加一级。而当时吏部和兵部所列的姚启圣捐献之功,已经加到了100级之多!

为了招抚郑氏官兵,姚启圣又捐出大量财产。当时是1681年,他招抚郑氏官兵已见成效,为了安置更多的郑氏投诚官兵,他认为给俸发饷是最能得人心的,但政府支出的军饷又不可能充分做到钱财充足。这样,姚启圣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产来安置投诚过来的官兵。后来统计表明,单单捐献银钱一项就达88000两,当时人们称他“用金钱如粪土”。为了国家早日安定、人民早日过上安宁日子,他毫不吝啬私人的财产。他的报国忠心和爱护官兵的真情使投诚者大为感动,投诚的人纷纷慕名前来。

作为武将,姚启圣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台湾的统一。1681年,康熙皇帝决定进攻台湾时,姚启圣已经积劳成疾。在床上卧病的姚启圣仍然时刻想着台湾的统一大业,对妻子、儿子却不挂念。姚启圣病刚见好,康熙帝便又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军队粮饷。姚启圣以国为重,没有休养就走马上任了。他多方筹集军需物资,还将自己家中的金银器皿捐出来,甚至妻妾的首饰也动员她们捐献给军队充做军饷。当时的清军官兵目睹这一感人情景,搬运金银器皿的士兵无不落泪,都暗自发誓不惜战死来报国,以报答姚启圣的体恤之情,这在清军攻克澎湖等重大战役中起了巨大作用。清军统帅施琅在奏折中这样写道:“今日克取澎湖之大捷,皆督臣(即姚启圣)赏赉鼓舞之功。”

晚年,因受他人诽谤诬陷,姚启圣含冤被贬。此时,家中财产捐献将尽,生活非常贫困,加上这一政治打击,引发旧病。当年十一月满含悲愤,溘然长逝,终年仅60岁。

姚启圣死后,家中无钱入葬,儿子们就卖田来安葬他。许多百姓看到此景,惊诧不已,有的痛哭流涕,慨叹忠良早逝;有些人还不顾个人安危,私下为他建祠堂祭奠。

后来,姚启圣终于被恢复了名誉,一代廉吏可以安然长眠了。

言行导航

姚启圣守着万贯家财,毫无享乐之心,而是捐献给国家。不但捐出性命为国征战,而且捐出家财助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姚启圣深明大义,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舍生取义、舍己为国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