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香蕉种植新技术
15890900000007

第7章 香蕉果实的采后生理(2)

香蕉果品的化学组成是构成其品质最基本的成分,同时又是生理代谢的参加者,它们在贮运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贮运性能与加工品的品质。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香蕉果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质,它包括糖、淀粉、果胶、纤维素等物质,也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香蕉果实在生长发育期间,光合作用产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贮存于果实中。当果实采收后,随着果实的逐渐成熟,淀粉逐渐分解为可溶性糖,供给果实生命活动需要,因而在贮藏期间,香蕉果实中的淀粉含量逐渐下降,而糖含量则逐渐增加。

(1)糖:香蕉果实含糖量较高,其主要成分是果糖(约69%)、葡萄糖(约69%)和蔗糖(约27%)。糖是决定香蕉果实营养和风味的主要成分,是表现甜味的主要物质,也是主要的贮藏物质之一。糖分含量对果实贮藏能力有很大影响,由于糖是贮藏中的主要呼吸基质,供给果实的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果蔬中的糖不仅是构成甜味的物质,也是构成其他化合物的成分。例如,果实中的维生素C是由糖衍生而来的,某些芳香物质常以配糖体的形式存在,许多果实的鲜艳颜色来自糖与花青素的衍生物,属于多糖结构。此外,糖还是合成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的主要原料。

可溶性固形物是指果蔬产品中可溶于水的干物质。糖在果蔬汁可溶性固形物中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在测定香蕉含糖量时,常用手持式测糖仪(折光仪)测定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用其代替香蕉的含糖量。

(2)淀粉:香蕉果实中淀粉的含量因其成熟度不同而异。

在未成熟时含淀粉较多,随着果实的后熟,淀粉迅速水解为可溶性糖,从而增加香蕉的甜度。充分成熟的香蕉果实中淀粉含量极少。在香蕉的绿果中,一般淀粉含量占20%~25%,而成熟后下降到1%以下。

(3)纤维素:纤维素是果蔬骨架物质细胞壁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组织起着支持作用,也是反映果蔬质地的物质之一。

它在果蔬的皮层中含量较多。纤维素不溶于水,人体胃肠不能消化纤维素,但它们能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有助于消化,增强肠道吸收能力,起着间接消化的作用。香蕉果实初采时含纤维素一般为2%~3%,成熟时略有减少。

(4)果胶:果胶物质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沉积在细胞初生壁和中胶层中,起着黏结细胞个体的作用。果胶在果实中的含量与存在的状态,是影响果蔬质地软硬、脆绵的重要因素。香蕉的硬度与果胶物质的变化密切相关。果胶物质在香蕉果实中通常以3种状态存在:1)原果胶存在于细胞壁中胶层,不溶于水,常与纤维素结合。未成熟的果实中多为原果胶,紧密地黏结果实细胞,使果实质地显得坚硬而脆。随着果实的成熟,在酶的作用下,酯化度和聚合度变小,原果胶转变为水溶性的果胶,进入细胞汁中,黏不住细胞,则细胞间连结松弛,果实硬度亦随之降低。

2)果胶存在于细胞液内,与细胞内其他物质一起构成溶胶状态,易溶于水。成熟果实之因而变软,是原果胶与纤维素分离变成了果胶,使细胞间失去黏结作用,因而形成松弛组织。果胶的降解受成熟度和贮藏条件的影响。

3)果胶酸果实过熟,果胶水解成果胶酸,使果实变绵软或成软烂状态。果胶酸是一种多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酸可与钙、镁等结合成盐,不溶于水,呈胶态,可以生成果胶酸的正盐或酸性盐。在果胶酸酶作用下,可转变为还原糖和半乳糖醛酸,使果实解体。

香蕉果实在未充分成熟前,果实质地很硬,经过一段时间或人工催熟后果实才变软,这是由于未成熟的果实含有果胶质。在果实成熟以前,果胶质以原果胶状态存在,原果胶不溶于水,而且黏力很强,使香蕉细胞紧紧黏结,因而果实很坚硬。

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原果胶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成为可溶性果胶,并与纤维素分离,使细胞松散,果实随之变软、发绵,硬度下降,耐藏性变差。若果实进一步成熟,果胶就会进一步转变为果胶酸,失去黏性,使果实呈软烂状态。这时微生物容易入侵,果实易腐烂变质。真菌和细菌能分泌可分解果胶物质的酶,加速香蕉组织的解体,造成腐烂。因此,在贮运中必须注意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故此,在香蕉贮运期间,测定原果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鉴定香蕉果实能否继续贮藏的标志之一。

二、有机酸

果蔬的酸味来自于各种有机酸,它是影响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酸可调节人体内酸碱度的平衡。

香蕉果实所含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草酸。

香蕉果实所含可滴定酸在发育中逐渐下降,成熟时含量为0.2%~0.4%,其中以草酸下降尤为明显,而柠檬酸和苹果酸在后熟过程中却增加。

三、维生素

果蔬是人类食品中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它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假如缺乏则会导致各种疾病。

香蕉果实中主要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每100克香蕉果实中约含有20微克的维生素A、10~20毫克的维生素C、10微克的维生素B,以及微量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K。香蕉采后,其维生素C的含量由于氧化而逐渐下降。

四、含氮物质

含氮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其次是氨基酸、酰胺及某些铵盐和硝酸盐。果蔬中游离氨基酸为水溶性,存在于果蔬汁中。

一般果实含氨基酸都不多,但对人体的综合营养来说,却具有重要价值。香蕉果实在生育、成熟的过程中,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了变化,这些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其生理代谢变化密切相关。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的存在,是蛋白质合成和降解过程中代谢平衡的产物。果实成熟时,氨基酸中的蛋氨酸是乙烯生物合成中的前体。

五、芳香物质

香蕉的芳香物质主要成分是醋酸异戊酯,还有乙酸戊酯、乙酸丁酯、丁酸戊酯、苯甲醛、乙酸苄酯、甲酸苄酯、丙酸苄酯、桂皮酸苄酯、桂皮油、丁香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癸二酸二乙酯、十三碳酸乙酯、柠檬油、橘油、甘椒油、香草精等。其中,醋酸异戊酯具有香蕉香味,乙酸丁酯具有果香味,而当香蕉过熟时散发出的霉臭味,主要是由于存在乙酸甲酯。随着香蕉果实的成熟,会释放出具有特殊的香蕉香味,可以此作为判断果实成熟的一个标志。

六、单宁

单宁物质也叫鞣质,属于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它具有收敛性涩味,是果实未熟前具有涩味的重要原因。青绿未熟的香蕉果肉具有涩味,其含量以果皮部分为最多,比果肉多3~5倍。

单宁物质也是导致果实褐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香蕉果实受到机械损伤或受病菌侵染、昆虫叮咬时,或者在剥开果皮后,香蕉受伤部位很快变褐变黑,就是由于存在单宁物质的缘故。单宁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被香蕉体内的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形成黑色素类聚合物。

随着香蕉的成熟,单宁物质不断下降。当果实成熟后,单宁含量仅为青绿果肉含量的1/5。

七、色素

香蕉果实在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逐渐由青绿色转为黄色,这是由于香蕉果皮存在色素的缘故。香蕉果实中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未黄熟的香蕉果皮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这是香蕉果皮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随着香蕉果实的成熟,果皮颜色由绿色转为黄色,就是由于叶绿素在叶绿素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绿色消失,而使其他的颜色表现出来。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色素,它构成香蕉的黄色。属于类胡萝卜素的有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其中β胡萝卜素被人体摄取后可转变为维生素A。

八、矿质元素

香蕉果实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虽较其他有机物质少得多,但它在果实的生命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在香蕉果实中,主要存在的矿质元素是钾、钠、镁等金属元素。

九、酶

香蕉果实细胞中含有各种各样的酶,有的溶解在细胞汁液中,有的存在于细胞膜上。香蕉中所有的生物化学作用,都是在酶的参与下进行的。例如,香蕉果实在成熟中变软,果皮转黄,呼吸升高等生理变化,是由于果胶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强、乙烯形成酶、叶绿素酶等多种酶参与的结果。

在香蕉中也富含多酚氧化酶。该酶是一种含铜的酚酶,在香蕉的贮运和加工过程中,它催化受伤组织中酚类物质的氧化反应,产生令人讨厌的酶褐变,影响香蕉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外观品质。

笔者的研究还发现:在乙烯催熟香蕉期间,其果肉活性先随着催熟而明显上升,之后又明显地下降,出现一个与呼吸跃变型相似的活性高峰。因此,选用活性低的品种与成熟度原料进行加工,对抑制香蕉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酶褐变是非常重要的。

从香蕉果肉浸提液中还发现,在完熟的所有时期均含有2种α-淀粉酶、2种β-淀粉酶和3种磷酸化酶,而在跃变前期的浸出液中,还含有多种淀粉水解抑制剂。

呼吸跃变开始后淀粉含量急剧下降,意味着此时淀粉水解酶已被活化或重新合成。

综合上述,香蕉在成熟和贮运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呈现如下规律:淀粉、单宁、维生素C、原果胶、叶绿素等物质减少,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则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