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理财家
15891600000012

第12章 理财活动(5)

明智的父母,绝不会让孩子把家庭的财富作用为自己炫耀的资本。美国首富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但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而且要求严格。他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岁~8岁每周30美分;11岁~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事先作出预算并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减少。这样,不仅避免了孩子生活在富裕家庭的优越感,也给了他们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同样的接受理财机会。

在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里,有的父母耻于和孩子谈钱,总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甚至有的还:“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兜儿里有钱,其实这样做是大可不必的。

当父母为家庭生计而发愁的时候,稍有心计的孩子是感觉得到的。孩子问起家庭收入及经济状况时,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谎。而且有必要让孩子分担父母的忧愁,了解父母的艰辛。有一个母亲下岗后卖报纸,一个星期天,她动员念初中的女儿跟她一同去。孩子很勉强答应了,随着母亲走街串巷,吆喝不停。一天下来腰酸背疼,连饭都不想吃了。母亲趁机说:“挣钱不容易吧,可要懂得珍惜啊!”这时,女儿第一次和母亲有着同样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问及家庭经济情况,或许代表了孩子想要了解的另一层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家境并不宽裕的父母应当告诉孩子自己的收入,让孩子不要和别攀比。如果孩子坚持要买一件名牌衣服,父母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咱家买不起!”同时教育孩子懂得要使生活过得更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将来要靠自己自食其力。

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在当今社会,金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孩子们很自然地会认识它、了解它、接受它。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们就只会看到钱的表面作用,学到容易学会的消极的东西。所以我们给孩子传授一些如何认识金钱、如何使用金钱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学会理财,会使孩子减少一些不良现象的污染,多一点将来立足社会的本领。

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从儿童开始的理财教育,以致渗透到了有关少年儿童与钱财发生关系的一切节日之中。在美国,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以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教育,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渐形成了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就为他们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所以,正如一位专家指出的:“每当我们看到在世界亿万富翁排行榜上美国人不仅位居前列,而且占去一多半,以及在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和影响的美国著名企业家越来越多时,应该不足为奇,因为这是他们长期坚持将理财教育从孩子抓起的必然回报”——我们中国人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附1:小学生理财故事

一谈起“理财”二字,我可以说个滔滔不绝,因为在这方面,关于我的故事可多哩。

从三年级起,父母便每半个月给我一定的零花钱。对刚得到零花钱的我来说,并不知道什么叫节约,一看见自己钟意的东西就买。但渐渐的,我对钱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不再乱花一分线,开始了自己的“理财生活”。

四年级下半学期某月的上旬,父母又给了我一些零花钱。一拿到这笔钱,我并没有直接将它放入口袋,而是拿出本子和笔。我先把这笔钱的总金额记录下来,再进行“分类”,将钱分成几个部分。“嗯,这部分用来乘公交车,每次一元,可用12天;这部分用来买学习用品,共8元;这部分放在储蓄盒里……”我一边轻声念叨,一边用笔在纸上记录。很快,记录完成了,我又拿出了几个贴上纸条的小盒子,将钱分门别类地放好,又将盒子放回原位。

随着时间的流逝,写着“储蓄”二字盒子里的钱越来越多,已放不下了。于是,妈妈提议让我把这部分钱存入银行,以备他日之用,我同意了。这天,我们来到建设银行,我发现每个服务台前的玻璃上都贴有1个数字,上面还有其服务台的服务项目。我与妈妈来到储蓄服务台前。“小朋友,你要储蓄吗?”一位服务员阿姨和蔼可亲地说着,一边从玻璃下的一个小洞递过一张纸。“如果要,请把这张表填好”。我拿过表,在妈妈的指导下,认真地填写起来。写好后,我把表交给了服务员阿姨。又经过交钱、输密码等步骤,我终于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存折。回家的路上,妈妈笑着对我说:“孩子,你有了存折,就意味着你长大了,可不能乱花。”我点点头。

第二年,爷爷的七十大寿即将来临。我决定用自己的钱,买件礼物送给爷爷,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于是,我便去银行,将自己一部分的钱提了出来,去给爷爷买礼物。该送什么呢?对了,可以送一些关于象棋的书!爷爷经常看关于下棋的电视节目,他对象棋可痴迷了。这次我送他这类的书,他一定会很开心的。说干就干,我忙去书店挑了几本象棋书,回家的路上,一想起爷爷那像老菊花绽开的笑脸,我笑了……

是“理财”让我学会了节约,是“理财”让我学到了知识,是“理财”让我享受了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理财”,享受勤俭节约给予我们的快乐。

附2:李嘉诚教子

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培养教育抓的很早。他要求儿子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

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会议。开始兄弟俩觉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认真听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有时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俩吓得哇哇直哭,李嘉诚说:“孩子别怕,我们争吵是为了工作,正常现象,木不钻不透,理不辩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9%的股份。”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在椅子上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能多赚钱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

“哈哈,”父亲和同事们忍俊不禁。他说:“孩子,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9%,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实践证明李嘉诚的决策是英明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想在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李嘉诚沉思了片刻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都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那么多公司不能安排我们工作?”李嘉诚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是否合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把他们推向社会,去经风雨,见世面,锻炼成材。

兄弟俩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李嘉诚在香港常常打电话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困难是有的,我们自己可以解决。”

其实李嘉诚不过是随便问问,并不真的想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困难。当然兄弟俩对父亲的为人最清楚了,你真的求他帮助解决困难,他也不肯帮助。父亲的“冷酷”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兄弟俩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兄弟俩在加拿大克服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把公司和银行办的有声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两年后,李嘉诚把兄弟俩召回香港,满面春风地说:“你们干的很好,可以到我公司任职了。”并面授他们一些经验说:“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李嘉诚欣慰地看到两个儿子的迅速成长和出色业绩,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宣布退休了。每当人们称赞兄弟俩时,李泽钜说:“感谢父亲从小对我们的培养教育,它是最好的商业教师,尤其在教授‘不赚钱’这点上。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