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作家
15891700000001

第1章 知识积累

一个人,要达到一个目标,要实现一个理想,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作为基础,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想做一名作家也是如此。

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知识

一、读懂是关键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习语文总是要尽可能多地去阅读别人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去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谋篇布局。从而做到细心体会、深入理解,以达到与作者思想、心灵的沟通,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学会从整体入手进行粗读

对一篇文章粗读时,应先了解一下大略,弄明白作者告诉我们些什么。这样做,便于我们调动头脑中的旧知识,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深入理解做好准备。

例如,我们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粗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大略掌握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想办法战胜敌人。邱少云就是在执行这样的战斗任务时涌现出来的英雄。这时就要弄明白,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52年,“抗美援朝”是指的美国侵略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为了保家卫国,组建了一支“志愿军”,去帮助朝鲜人民打击侵略者,邱少云就是志愿军的一名战士。战斗是在朝鲜的土地上展开的……

(二)细读时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有了上面的一步工作,接下来是分层分段,逐词逐句地理解品味,弄明白作者讲了哪些内容,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细读之后,我们才明白,在敌我交战中,敌人固守着一个高地。有这个高地的敌人存在,我们志愿军就不能顺利推进。可当时敌强我弱,要想夺取高地。我们必须先把战士隐蔽到敌人眼皮底下,待机突然攻击,才能取胜。邱少云就是被派去“隐蔽”的。读懂了这些,才能理解邱少云宁肯活活被烧死也不动一下的原因了——因为部队必须隐蔽得叫敌人发现不了。一旦敌人发现了,战友们都要牺牲,战斗也就没法胜利了。那么我们是怎样了解邱少云的伟大呢?是文章介绍的细节反映给我们的,是从我们对具体字词句段的分析中体会出来的。“他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从这句中,我们就知道,邱少云不是没有求生的机会和办法。只是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宁肯自己牺牲,也不违犯纪律暴露目标。这样舍生忘死的精神还不伟大吗?

(三)再读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手法

作者热情赞颂伟大的战士,但不是靠一句两句口号,而是运用了巧妙的手法。我们在了解了故事的细致情节,并在对字、词、句、段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再读全文,会发现作者表达的这种颂扬之情是渗透在每个细节上的。当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作者写道“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看到战斗胜利,作者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看30分种和20分种,差距并不是很大。但从文章中我们却体会到,英雄被烧的那30分钟是那样的漫长。因为作者恨不得让火立刻灭掉。当战斗打响了,突袭成功了,战士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了,觉得杀敌人还没杀够,没过瘾,敌人就死光了,因此时间就显得特别短。由此,作者爱谁恨谁,读者一下子就全明白了。

在阅读中要弄清作者写了些什么;通过这些内容,要告诉我们些什么;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

二、从赏析中学写作

无论是对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还是一部著作,读懂是重要的,但并非就可以结束了。我们还可以从文质兼美的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营养,受到很大的启发。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反复揣摩华美的词句。从中感悟作者美好的心灵,学习作者纯熟的写作技巧,学习作者使用语言的风格。

例如,尽人皆知的伟大作家老舍先生,有许多杰作被选入我们的课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学到的就不单单是文章中涉及到的那些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赏析这些佳作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

《养花》是一篇很多人都很熟悉甚至能背诵的好文章。学习《养花》,我们了解了作者热爱花草、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知道了作者生活在北京的四合院中,作者有腿病,写作之中常常要借搬弄花盆舒活筋骨……可见,在赏析美文的同时,我们还能学习到作者的顽强的奋斗精神。

(一)学会“选材”

老舍先生是世界知名的大作家,国家大事、世界见闻、朋友交往,可以写的内容数不胜数,可偏偏把日常生活中“养花”当成文章内容选了出来,写出了那么高雅的意趣,写出了那么纯洁那么真实的内心感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一提起笔来,同学们常常就紧锁眉头,喊着“没得写”。其实,如果你静下心来想想,生活中我们有自己的快乐与苦恼;有那么多的伙伴与亲人,并且时时都有交往,能够当成写作题材的东西并不少,只是我们没有像老舍先生那样,把身边的小事认真思考过,以致把很多好的材料丢掉了。

(二)学会“立意”

可能许多人都养过花或正在养花,可是把“养花”的深意说得那么“透”,就不容易。老舍先生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把养花的意思都说全了。这固然是靠对生活的热爱,更是靠细心的体察与感受。日常中同学们谁没有痛哭流涕过,谁没有捧腹大笑过,无论是哭还是笑都一定是有原因的吧,也就是都有一个故事吧,有多少人抓住这个故事思考过呢?这就是我们写文章时,只能摆出个事,写不出什么含义的原因——因为思考得少。

(三)学会“表达”

老舍先生惯用北京话来写文章,让读的人感到那么亲切而明白。《养花》一文就是像聊家常一样,一层一层自自然然地写出来,让谁都觉着有趣味。写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局和方法。结合要写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关系数来安排文章层次,效果就会不错。当然在字、词、句方面要下功夫,要踏踏实实一句一句写清楚。你写的时候思路是清晰的,别人读的时候才好懂。

三、积累语言素材是必要的

读懂了许多的文章,又从赏析中学习了不少巧妙的写作方法。可当在书面表达一试身手的时候,就出现了“词到用时方恨少”的情况。这是大多数同学遇到或曾经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须在平时注意语言素材的积累。

(一)阅读过程中,不忘勤动手

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把好的章节或全篇收录起来,或剪贴,或集册,分门别类,由少到多,不断存贮。你甚至可以把你摘抄的东西存入电脑,那查阅和使用就更方便了。

(二)贮存知识,厚积薄发

积存了词、句、段,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拥有它了,你还要不断地反复地熟悉它,让它成为贮存在你头脑中的财富。

一旦触景生情,想去描述那些对象时,头脑中就能涌现出有关的词、句、段,仿佛伸手就可以拿到一样。这样你就可以从中挑选,再度加工、结合,写出自己的文章了。

(三)反复练习,大胆实践

在写作中要大胆试用你手中掌握的好词语和佳句。

要在运用中进行比较,看是不是真的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以增强自己驾驭这些词、句的能力。实践的机会很多,像给班级黑板报、校刊、报社投稿,只要你认真地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社会常识、科学知识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你一定会写出好的稿子。循序渐进,是你提高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