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宽恕篇
15892700000025

第25章 王旦荐贤

王旦,字子明,是宋朝一位著名的宰相。

王旦的曾祖父、祖父都曾是当朝重臣。父亲王佑,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官至尚书兵部侍郎,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他为天下百姓效命,曾经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人,高达近千人左右,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王佑曾亲手在他家亭前种植了三株槐荫树,并说道:“我们家后世为官者,必定有可以当到三公位置之人,此树可以作为见证。”

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从小自然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古圣先贤的德行令他敬慕,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了他,幼年他就显得沉稳静默、器宇非凡。他勤奋好学,并具博大深远的胸襟。因此,王佑十分器重这个儿子,说道:“此儿定当位至公相。”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称他颇有乃父之风。

宋真宗时期,王旦担任朝廷宰相之职,位高权重,但他朝夕惕励,处理任何一件事都十分谨慎小心、细致周到。皇上十分器重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大臣,因此长期让他担任宰相,国家大小事情都特别放心交付他办。有一次,王旦奏事完毕退下,皇上目送他离去,情不自禁地说道:“能为朕致太平者,必是此人。”

当时,朝廷还有一位大臣——寇准,刚直忠正,也是皇帝身边的左右手。但寇准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心里有点不大服气,隐隐约约感到自己屈才。所以他在见到皇上的时候,言语之间不知不觉就会提到王旦,而且不由自主地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在朝廷之上,寇准也曾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当然这缺点可能只是寇准自己认为的,但王旦全都虚心领纳,可谓从善如流。

反过来,因为寇准作为国家重臣,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王旦认为寇准忠心耿耿,足堪当重责大任。因此,每次在皇上面前,王旦都专门称赞寇准的优点,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

宋真宗觉得非常惊讶。有一次,他和王旦私人交谈的时候,就问道:“你经常赞美寇准,寇准却数次说你的短处,你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王旦听了,微微一笑,说道:“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缺失一定很多,但因职位较高,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可见他是如何的忠贞直率,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大臣,既是国家之福,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皇上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道:“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就是这样的一个宰相啊!”

做宰相的,说话分量比较重,因此有很多人辗转拜托王旦荐举人才或提拔新秀,王旦从来不接受任何私人形式的求情。

有一次,寇准私下来找王旦,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王旦很是震惊,义正词严地对他说:“当将军、当宰相这样的职位,怎么可以求得来?”寇准听到王旦这样的回答,感到非常惭愧,遗憾地告退了,同时也担心自己或许再也无法当上相位了。

寇准后来被朝廷派官为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他入朝拜谢皇上,眼眶涌出泪水,激动地说:“如果不是陛下了解微臣,怎会有臣下的今天?”皇上特意把事实真相告诉寇准,他说:“你能当节度使,又能当同平章事,都是王旦推荐你的。”

寇准听说了这样的内情,不禁非常羞愧,对王旦的正直宽宏更加佩服。

王旦就是这样一位称职的大臣,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是私底下发现了真正的良才,就绝对不放过,一定会推荐给皇上,而且他施恩从不求回报,总是默默地做。后来,朝廷整理宋真宗的遗稿与修订史料时,他们无意发觉原来朝廷当中,有许多大臣及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全部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荐。

后来,王旦病重之际,宋真宗忧心忡忡地问他:“将来朕该把天下大事托付给谁啊?”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一字一句地说:“以微臣的愚见,莫若寇准最为合适。”王旦病逝之后不久,宋真宗果然起用寇准为相。

王旦一生忠正清廉,而且度量之大,实在少见。在传记里头,有这样的记载:平常在家,家人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怒。有一次家人要来考验他是不是真正涵养好,就在他的肉汤里撒了一些脏的东西。王旦看了也不生气,他就只吃饭,也不讲一句话。旁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喝汤,他就说:“我偶然有点不喜欢吃肉。”后来家人又在他饭里头给弄了一些脏东西,王旦就说:“我今天不喜欢吃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家里人无不为他的涵养包容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言行导航

魏国公(王旦封号)德量恢弘,从容大度,为国家举荐贤才,一心为国为民,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但他却经常称赞别人忠正,而且是不露痕迹地做,让对方没有察觉,从不会跟对方争功,他的心胸、度量是何其地宽广!

“宽恕”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如果这方面做好了,那么就会为作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打下良好的基础。就会认为是有修养之人。的确,古圣先贤的点点滴滴,无不垂范后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努力效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