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夏小军医学文集
15893000000040

第40章 科研撷英(2)

鼻腔作为以全身疾病为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在祖国医学中已有悠久的历史。《伤寒杂病论》中“薤捣汁,灌鼻中”治“卒死”开急证鼻药疗法之先河,后世医家多有发挥。至清代吴师机《理沦骈文》,则集历代中药鼻腔给药治疗全身疾病之大成,将鼻药疗法广泛地应运于临床各科急症的抢救和治疗,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鼻药疗法应用体系。他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从而为鼻药疗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解放后,中医界对鼻腔给药治疗急症的研究不够重视,这一颇具特色的给药途径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临床上只有一些零星的报道”[6]。如陈氏用中药复方清热宁滴鼻剂配合中药煎剂口服或鼻饲治疗121例发热病人,总有效率为100%[7]。朱氏用柴胡注射液滴鼻治疗218例体温超过39℃的患儿,效果显著[8]。但均未见推广应用及新药问世。1988年,四川内江酵母厂研制出了国内首创新药——小儿退热宁滴鼻液,其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安乃近,故在小儿仍不可滥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鼻腔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新的药物转运系统,鼻腔给药具有吸收快、给药方便,没有肝脏及消化道首过效应及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这些对中医急症的中药剂型改革工作具有促进和鼓舞作用[9]。因此,我们进行了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的研究,以期填补这一空白。

参考文献

[1]诸福棠,等.实用儿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54﹒

[2]诸福棠,等.实用儿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56﹒

[3]宋名通﹒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63﹒

[4][5]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4﹒

[6][9]许国振﹒中药材,1990;31(6):43–44.[7]陈明富﹒四川中医,1987;(3)︰6﹒

[8]朱慧蒽﹒中华护理杂志,1978;(4)︰32﹒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作用机制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是在古方银翘散的基础上,由连翘、荆芥、薄荷等纯中药提取的挥发油加工精制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镇痉、开窍醒神等功效,溶剂为化学性质极稳定,且对挥发油溶解效能比较稳定的比重0.828的液状石蜡。药液呈脂溶性,澄沏清亮,气味芳香,操作容易,给药准确,对小儿鼻腔及呼吸道无毒副作用,患儿也乐于接受。从鼻腔的生理来看,小儿鼻腔相对短小,其呼吸道鼻粘膜含有很丰富的毛细血管丛,血液循环十分丰富。鼻腔内滴药可通过鼻粘膜吸收,部分进入颅内海绵窦,部分上颈静脉、肺部进入体循环而布散全身[1]。正常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下的前部,它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平衡。实验和临床的证据指出,刺激或破坏丘脑下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发生变化[2],其中包括体温调节功能的变化。且脂溶性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3]。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呈脂溶性液体,滴入鼻腔后可通过鼻粘膜毛细血管丛的吸收进入体循环,并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刺激了丘脑下前部体温调节中枢而发挥作用。从药物吸收途径来看,鼻腔吸入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快慢及吸收率仅次于静脉而优于肌肉、皮下、口服等给药途径[4]。鼻内嗅细胞为双极性神经细胞,其中央突汇集成嗅神经穿过颅底的筛板和硬脑膜进入颅内。物质的气味刺激嗅细胞,发出冲动沿嗅神经传入中枢系统产生嗅觉,适当的气味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改善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5]。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气味辛香走窜,所含的挥发油在常温下即可挥发[6]。滴入鼻腔后其药物的分子被迅速吸入,并随气体交换透入肺循环,经心脏输倒全身而起到治疗作用[7]。且挥发性的液体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面积大,速度快[8]。

中医理论认为,鼻居面中,是清阳交会之地,为阳中之阳。鼻为肺之外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阳明应象大论》曰:“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辛先入肺,辛味能行能散,具有辛香气味的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滴入鼻内,可通过经络传至全身,达到调节机体脏腑机能、使阴阳恢复平衡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辛味药的发散解表作用,主要表现在解热、抗菌、抗病毒及协助发汗四个方面”[9],且“挥发油在临床上又有止咳、平喘、发汗、解表、祛痰、驱风、镇痛、杀虫、抗菌、开窍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10]。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之主药连翘挥发油又“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11],故而滴入鼻腔可迅速起到退热作用,并对上感、肺炎、败血症等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的原发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所含主药完全溶解,药液澄沏清亮,粘稠度不大,无沉淀,不防碍呼吸功能,其所含的挥发油又具有防腐性,溶剂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变质,操作容易,给药准确,奏效迅速,携带使用方便,无肝脏及消化道的首过效应,安全无毒副作用。弥补了小儿服药困难等不足,对小儿正常体温无影响,且较常用中西药物退热剂成本低廉,避免了应用传统中药剂型造成的药源浪费,达到了小儿用药快、稳、准的原则,体现了儿科用药便、效、验.廉的特点,并可作为临床和家庭的常备药品,对中医药学事业的发展,中药剂型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5][7]李浩.四川中医,1987;(5)︰3﹒

[2]北京中医学院.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07﹒

[3][4]陈新谦,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4﹒

[6]北京医学院﹒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74﹒

[8]南京药学院﹒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560﹒

[9]周金黄,等﹒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9﹒,

[10]北京医学院﹒中草药成分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75﹒

[11]马振亚,等﹒陕西新医药﹒1980;9(11):51.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药理实验研究

1材料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ZTR)由甘肃省庆阳市ZTR研制组提供,小儿退热宁滴鼻液(TR)为四川内江酵母二厂产品,复方氨基比林(CAP)系上海十二制药厂生产。

家兔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2方法

2.1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家兔九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三组,并依次编为1~9号。每只于不同部位剃去背毛三处(约2.5cm2),24h后(局部无发红肿胀等异常),各组依次于皮肤滴ZTR、TR及生理盐水(N.S)。其中1、4、7号兔每部位用药1滴,2、5、8兔号每部位用药各2滴,3、6、9号兔各部位用药各4滴。滴药后于不同时间观察皮肤局部的变化和动物的其它症状。

2.2鼻粘膜刺激性试验

家兔九只,依上法分组编号,并依次于鼻腔滴入上述各药液。其中1、4、7号兔单侧鼻腔用药1滴,2、5、8号兔双侧鼻腔各1滴,3、6、9号兔双侧鼻腔各2滴,用药后于不同时间观察鼻粘膜变化及动物的其它症状。

2.3对松节油致体温升高的解热作用

体重2kg左右的家兔,一日内测肛温7次。选一天内肛温波动在0.2℃以下,肛温低于39.5℃家兔25只,随机分为五组,并按0.4ml/kg的剂量给家兔背部皮下注射松节油。24h后,家兔肛温均升高1℃以上。Ⅰ组、Ⅱ组分别于鼻腔滴入小剂量(每鼻腔1滴)、大剂量(每鼻腔2滴)的ZTR,Ⅲ组每鼻腔滴入TR2滴,Ⅳ组肌注复方氨基比林(0.2ml/kg),Ⅴ组鼻腔滴入NS(每鼻腔2滴),于不同时间测量肛温。

3结果

3.1ZTR对皮肤的刺激性作用

实验表明,不同剂量的ZTR在24h内对皮肤不产生刺激性作用,用药后未见发红、发疱发疹、烦燥等皮肤刺激反应,与NS和TR组反应一致。

3.2ZTR对鼻粘膜的刺激性作用

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ZTR滴鼻后粘膜未见异常,类似于N、S和TR组。

3.3ZTR的解热作用

实验证实,该品大小剂量对松节油所致的体温升高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0.05或0.01),用药后体温迅速接近于正常,解热作用与CAP及TR无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ZTR经实验证实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且迅速、稳定,可持续6h以上,亦无皮肤、粘膜刺激反应,又因该品用药方便,价廉易得,可望成为临床良好的小儿退热药物。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252例,

,自1989年1月~1992年12月,我们在古方银翘散的基础上,研制出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治疗小儿发热252例,并以四川内江酵母厂生产的小儿退热宁滴鼻液对照观察6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凡体温超过37.5℃,临床以发热为主证,有咽痛、咳嗽、气喘、泄泻、舌质红,脉数或指纹红紫者,均选为观察对象。本文病例均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52例中,男171例,女81例;年龄最小13天,最大10岁;其中小于1岁93例,1~3岁118例,大于3岁41例。发热时间最短者半小时,最长者16天,平均23天,其中发热1天以内者54例,1~3天者150例,3天以上者48例。体温37.5~38℃者16例,38~39℃者132例,39~40℃者92例,40℃以上者12例。伴有咳嗽、流涕、咽充血者57例;扁桃腺Io肿大者35例,Ⅱo肿大者27例,Ⅲo肿大者32例;扁桃腺化脓者24例;腮腺肿大者16例;颌下腺肿大者9例;肺部闻及干、湿罗音者30例;呕吐、腹泻者14例;其它8例。白血细胞高于10.0×109/L者72例,中性粒细胞高于0.70者46例,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者11例。

对照组64例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天,最大9.5岁,其中小于l岁26例,l~3岁22例,大于3岁16例。发热时间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14天,平均2.1天,其中发热1天以内者24例,1~3天者27例,3天以上者13例。体温37.5~38℃者7例,38~39℃者29例,39~40℃者25例,40℃以上者3例。伴有咳嗽、流涕、咽充血者21例;扁桃腺Io肿大者11例,Ⅱo肿大者8例,Ⅲo肿大者5例;扁桃腺化脓者3例;腮腺肿大者1例;肺部闻及干、湿性罗音者8例;呕吐、腹泻者4例;其它3例。白血细胞高于10.0×109/L者27例,中性粒细胞高于0.70者14例。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者2例。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由连翘、荆芥、薄荷等提取的挥发油(比重<;1)加工而成的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滴鼻,1岁以内双测鼻腔各滴1滴,1~3岁双侧鼻腔各滴2滴,3岁以上双侧鼻腔各滴3滴。,

对照组用由安乃近制成的小儿退热宁滴鼻液滴鼻。1岁以内双侧鼻腔各滴2滴,1~3岁双侧鼻腔各滴3~4滴,3岁以上双侧鼻腔各滴4~5滴。

以上两组滴药后均轻揉鼻翼,并分别半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若滴药后2小时体温仍未下降者可重复滴药一次,且最多滴药2次。滴药观察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退热剂,并针对原发病分别给予抗菌、抗病毒、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等处理。

2结果

2.1疗效标准

滴药后6小时内体温降至37.5℃以下,且无复发者为治愈;滴药后6小时内体温有所下降,但未降至37.5℃者为有效;滴药后2小时体温未下降,重复滴药后6小时内体温仍未下降者为无效。

2.2治疗结果

观察组共治愈141例,其中半小时内64例,1小时内41例,2小时内22例,4小时内9例,6小时内5例;有效93例,其中半小时内44例,1小时内26例,2小时内12例,4小时内8例,6小时内3例;无效18例。对照组共治愈14例,其中半小时内4例,l小时内6例,2小时内3例,4小时内1例;有效42例,其中半小时内7例,1小时内22例,2小时内8例,4小时内3例,6小时内2例;无效8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愈率60%,对照组治愈率21.9%,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显著性差异。以上两组在治疗中均未出现高热惊厥,且均无过敏等毒副作用发生。

3讨论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感染时令疫毒,皆易邪气袅张而壮热。又因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邪热内传心包易出现惊厥、昏迷,引动肝风则抽搐;发热日久,耗气伤阴,邪热内传,营血耗伤,且久病成疳。故对小儿发热,除病因治疗外,即时退热,防止传变,尤为重要。

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是在古方银翘散的基础上,以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为理论根据,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滴鼻剂,具有清热解毒、镇静解痉、开窍醒神之功效。

临床资料表明,中药小儿退热滴鼻液对各类原因引起的小儿发热均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用药30分钟时作用显著,对上感发热疗效尤佳,未见毒副作用发生。可望成为儿科临床一种安全速效的退热新型中药退热剂。

(刊登于《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第10期,与赫炎光、权晓理、郑建锋、段奇峰合作)

保婴枕

1995年5月通过甘肃省庆阳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1996年获全国星火计划优秀项目奖;1998年4月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97208418.5;同年获甘肃省庆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甘肃省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准产证,批准文号:甘药器监(准)字99第126013号。

主要研究人员:夏小军张鑫智(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

,李剑(甘肃省陇东中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三、保婴枕

保婴枕理论基础

,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后第2年和第3年为幼儿期。但习用英语中的“Infant"一词常泛指2岁以内的小儿。在中医学文献中,也将出生2岁的小儿称为婴儿,如《寿世保元·儿科总论》中就有“夫小儿半周两岁为婴儿”的记载,《幼幼新书·卷二》也有“二岁曰婴儿”之说。这一时期在人的一生中虽然短暂,但极其重要,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