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5893200000007

第7章 病毒性肝炎的西医治疗(1)

第一节保肝治疗

所谓保肝药物应具有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恢复的作用,但从临床实践看此类药物的疗效尚属有限。目前常用药物有下列几种。

(一)一般保肝药

①肝泰乐:又名葡萄糖醛酸内酯,具有保肝、促使肝糖元合成和解毒作用,用于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每次0.1~0.2g,每日3次。②辅酶A:作为一种辅酶对人体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昏迷的辅助治疗,肌注50u/次,每日1次~2次,7~14d为1疗程。③辅酶Q10:在体内参与多种酶的产生,并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各种重症肝炎。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2~4星期为1疗程。④水飞蓟素:又名益肝灵、利肝素,为菊科植物水飞蓟的果实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有恢复肝功能,调节胆汁分泌与排泄体内废物聚积的作用。用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的治疗。口服每次70mg,每日3次。⑤联苯双酯:本品为我国创制的降低转氨酶的保肝药,近期降酶作用肯定,对肝炎的主要症状如肝区痛、乏力、腹胀也有改善作用。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⑥肌苷:有营养肝细胞的功能,用于肝炎的辅助治疗,口服每次250mg,每日3次。

(二)维生素类①维生素C:能参与人体氧化过程,促进新陈代谢,还有抵抗感染,参与解毒,改善凝血机制之作用。用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辅助治疗,口服每次0.2g,每日2次。②维生素B族:主要为维生素B6,它能参与氨基酸和脂肪代谢,并能减轻恶心、呕吐。但在肝性脑病时不宜使用,以免促进左旋多巴进入脑组织,加重肝昏迷。口服每次20mg,每日3次。③维生素E:能维持生殖器官正常功能,对肌肉组织有良好作用,并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肝炎引起的营养不良,脂肪肝。口服每次5~10mg,每日3次,2~4月为1疗程。

(三)复方制剂①10%葡萄糖溶液500ml加维生素C2g、维生素B60.1g、10%氯化钾溶液10ml、胰岛素8u,静滴,每日1次,10d为1疗程,该方法中胰岛素能使糖及氯化钾进入细胞内,有营养肝细胞、保护肝脏作用。②清开灵注射液,所含主要成分有黄连、茵陈、栀子等,对部分肝炎特别是急性肝炎有一定疗效,常用30~6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0d为1疗程。③促肝细胞生长素,该药是从乳猪肝脏中提取的小分子肽类活性物质,有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治疗,有促进病变细胞恢复,调节免疫功能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常用剂量60~12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每日1次,2星期为1疗程。④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对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常用剂量为本品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⑤氨基酸制剂,常用支链氨基酸250ml,静滴,每星期2次。门冬氨酸钾镁20~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二者均能增加肝脏的能量供应,促进肝脏蛋白合成。后者尚有补充钾、镁离子的作用。

(四)微量元素在慢性肝病对体内微量元素的调节发生障碍,主要是锌、铁明显缺乏,而铜的含量上升。这些微量元素的变化对机体的代谢和肝功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对这些微量元素应加以补充,对恢复肝功能有利。常用制剂如金维它,主要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锌、碘、铁、钾、镁等元素。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此外中药厚朴、姜黄、黄精、川楝子、山豆根、柴胡对微量元素补充有一定作用。

第二节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发病的,整个过程均体现出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消长的特点,因此免疫促进剂的使用往往具有疗效。但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患者又有抗原抗体相结合引发的免疫应答之临床表现。所以免疫抑制剂亦往往有效。

(一)免疫促进剂

(1)干扰素(IFN)。干扰素是在1957年被发现,1974年用于临床。可分为Ⅰ、Ⅱ型两种,Ⅰ型干扰素包括α和β,α-干扰素由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是由纤维母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即γ-干扰素系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讲,其中Ⅰ型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它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扩散。应用它治疗病毒性肝炎,可激发体内干扰素系统的抗病毒作用,或者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由于β-干扰素稳定性较差,进入血液后很快被吸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故临床上主要应用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用法:α-干扰素(2~10)×106u/m2,隔日1次或每星期3次,肌肉注射。3个~6个月内为1疗程。一般无明显的副作用,少数患者刚开始使用有发热、畏寒、低血压、恶心及注射部位疼痛,长期接受干扰素治疗可出现乏力、纳差。干扰素是目前西医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最好的。从国内外报道来看,其连续治疗1年HBsAg转阴率在10%左右,且女性患者疗效优于男性患者,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此外干扰素治疗前接受过皮质激素治疗者比未用激素治疗者疗效好。新近主张使用干扰素前先用1~2星期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可提高疗效。还有将干扰素和其他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以增加疗效,不同干扰素之间联合使用也能增加疗效,近年来国内试制重组基因α、β、γ-干扰素的治疗探索。国内一些医疗机构还开展了干扰素治疗丙肝、丁肝、戊肝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总之,在众多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中,干扰素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彻底治愈的比例不大,临床多有用时有效,停药后病情复发的“反跳现象”,且价格昂贵,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2)胸腺肽。该药系从动物胸腺中提取制备的一种多肽,每次5~20mg,可肌注或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亦有口服制剂。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约为3个月。多数无不良反应,少数偶有皮疹、寒战及发热等过敏反应。从国内临床研究看,该药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不过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在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中,对抗感染有一定作用。

(3)免疫核糖核酸。该药是从HBsAg阳性免疫动物(马、羊等)的脾脏和淋巴结中提取的核糖核酸,具有传递特异性免疫信息到正常人及乙肝患者,使他们产生抗体,以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用法:2~4mg上臂内侧皮下注射,或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周围注射,每星期2次,3个~6个月为1疗程,从有关报道来看该药对乙肝病毒尚有抑制其复制作用。

(4)转移因子。该药是从人体白细胞中提取的一种复合物,其作用是将细胞免疫活性转移给患者,以提高他们的细胞免疫功能,还可诱导干扰素的产生。用法:每次2ml,皮下注射,每星期2次,3个月为1疗程,一般用2个疗程,从近10余年有关报道看该药对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阳气亏虚者疗效较好。

(5)聚细胞。又称聚肌胞苷酸,它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还能提高NK细胞、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活性,达到增强免疫的作用。用法:每次4mg,肌肉注射;或每次10mg,静脉注射,每星期2次,3个~6个月为1疗程。从国内报道看,该药常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乙肝,在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方面尚有一定疗效。

(6)白介素-Ⅱ。是近年来在免疫治疗上颇受重视的生物制剂。它主要由人类淋巴细胞产生,1987年始将白介素-Ⅱ试用于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用法:每日剂量为(0.125~7)×106u,肌肉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据不完全统计,白介素-Ⅱ治疗乙肝其表面抗原转阴率约为10%~20%,但统计治疗例数有限,尚需进一步验证,其费用也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