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教育笔记
15893400000005

第5章 教育的内容(1)

(第一节)学科的设置

修身,德育也,而以美育及世界观参之。

历史、地理,实利主义也。其所叙述,得并存各主义。历史之英雄,地理之险要及战绩,军国民主义也;记美术家及美术沿革,写各地风景及所出美术品,美育也;记圣贤,述风俗,德育也;因历史之有时期,而推之于无终始,因地理之有涯氵矣,而推之于无方体,及夫烈士、哲人、宗教家之故事及遗迹,皆可以为世界观之导线也。

算学,实利主义也,而数为纯然抽象者。希腊哲人毕达哥拉士以数为万物之原,是亦世界观之一方面;而几何学各种线体,可以资美育。

物理化学,实利主义也。原子电子,小莫能破,爱耐无几(Energy),范围万有,而莫知其所由来,莫穷其所究竟,皆世界观之导线也;视观听观之所触,可以资美感者尤多。

博物学,在应用一方面,为实利主义;而在观感方面,多为美感。研究进化之阶段,可以养道德,体验造物之万能,可以导世界观。

图画,美育也,而其内容得包含各种主义:如实物画之于实利主义,历史画之于德育是也。甚至美丽至尊严之对象,则可以得世界观。

唱歌,美育也,而其内容,亦可以包含种种主义。

手工,实利主义也,亦可以兴美感。

游戏,美育也;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普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

摘自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

凡人不可无历史、地理之知识。历史者合古今为一连续,地理者合世界为一全体,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必具知其大略,而后胸中有一全体之组织,有所谓世界观、人生观,有所谓大我。

摘自杨昌济《教育上当注意之点》(1913年)《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49页

教育之目的即已确定,次不可不论如何达其目的之方法。于此有三方法焉:第一教授。第二训练,第三养护。教授以授与智识、发达心身之能力为目的;训练以教育者直接与感化于被教育者,正其方向,作善良之品性为目的;养护以保护身体而发达之为目的。故养护乃关于被教育者之身体,而教授与训练,则关于被教育者之精神。教授直接活动于智的方面,训练则直接活动于意的方面。教授与训练,有密接之关系,吾人为教授之时,同时为训练;为训练之时,同时为教授。

摘自杨昌济《教育学讲义》(1914年)《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36页

由今思之,读书、算术、修身,无论在如何之时代均为教科之材料。此何故乎?乃因此三教科于日用生活甚为必要之故也。人若无发表自己之思想与理解他人之思想之能力,则不能与人交际。为社会之生活,不知算术则日常之计算亦不能为之。不自修身之教授得知处事接物之道,则亦不能为社会之生活。此三科为人生所必要,故无论如何之时代,均为教科之材料。

此三科之中,言语与算术为此外学科之基础。若缺乏文字之智识,则无论何科学,均不能学之。若无数之观念,则不特物理、化学、博物,末由领悟,则地理、历史亦不能〔理〕解。又性质不良之人,以其所有之智识害人利己,故吾人于授与智识于青年之时,不可不陶冶其品性,使之善良,使用其智识于人己两益之事。自此点思之,则修身亦可谓他学科之基础。如斯言语、数学、修身为他教科之基础,故谓之基础的教科

摘自杨昌济《教育学讲义》(1914年)《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礼1983年版第145页

此皆促余提出改良意见者,往者尝就小学各教科,假定以实用为目的,而设改良之方法如次:

修身:注重偶发事项及作法。

国文:读本材料,全取应用的。作文力戒以论人论事命题,多令作记事、记物、记言等体。(记物置实物于前为题,或令写实景。)尤多作书函(正式书函、便启、通告书均备)或拟电报。(书函兼授各种称谓,及邮政章程。电报兼授电码翻译法、电报价目表等。旧时“宦乡要则”,今之“官商快览”,以及坊间印售之日记册附载各种,实包有无数适于应用之好资料。)习写各种契据式。书法注重行书。

历史:除近世大事择要授之外,全不取系统的,授以职业界之名人故事等。

地理:多用画图,少用文字。画图必令自习,兼与手工科联络,制为图版(如京津间所售“知方图”等),上绘山脉、河流、道路、都邑、区域,注明各种名称及物产,时就运动场划为各种地形,令之熟习。

算术:演算命题,多用实事或实物。习诸算必备各种度量衡器,使实验之。关于土地面积,则令实地量度。兼授珠算簿记(并宜略授各种新式簿记),示以钞票钱票式样及各国货币,并授验币法。(或疑此类于商业学校,非普通学校,然试以验币一事论,孰不用银币,而真赝错出,随处售欺,则虽认验币为普通必要之技能,可也。)

理科:其材料一以人生普通生活所接触所需用为断,时利用事物到吾眼前之机会而教授之,绝不取顺序的(如先植物,次动物、矿物、生理、卫生,又次及理化,此法绝不取之)教授务亦实物,遇不得已时,济以模型标本。必令实验,切戒专用文字,凭空讲授。尤多行校外教授,修学旅行。

图画:虽简单之形体,亦参用实物写生,如绘笔示以笔,杯示以杯,鸟亦以鸟类(或用标本),尤励行联络他科方法。

手工:宜与图画联络无论矣。尤宜置实物于前,令仿造之。其材料,其方法,务求他科策应,但仍须适合于生徒程度。

体育:采用锻炼主义,兼视地方情形,令习生活必需之特种运动,如陆则骑马,水则游泳等。

如习外国语注重会话。

如上所述,未敢云悉当也。一言蔽之,即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易言之,盖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

摘自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1913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8页

宜以教育之力,保存发展中华国民之特性。一国之历史与其文字语言,实为其国民之所由结合,亦即为其国民特性之所由养成。对于侨商子弟,更宜特别注意此点。况吾国方言各别,号为同胞,亦非传译不能达意,岂非笑柄?今教育部正在提倡统一国语矣。为华侨教育计,其一宜于小学校特别注重国文科、本国历史科。其二尽力提倡本国普通语,从国民学校等一年教起。此时各校已设国语专科,渐进而各科教授均用普通语。学校谈话,亦均限用普通语。其三各校附设国语补习科,于夜间或休假日行之。俾一般侨商来校补习,一面多方劝道,晓以能操国语,方为爱国,则收效速且普矣。

摘自黄炎培《对于斐律宾华侨教育意见书》(1918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2—73页

办职业学校,下手第一个问题,就是设什么科。假如某省、某市、某县、某乡行政当局,以为吾们已经设有农科、工科了,必得再设一商科,才算完全,这样落想,便是大错。职业学校设哪一科,乃至一科之中办哪一种,完全须根据那时候当地的状况。都市:中办农科,固然是笑话,就是机械工业没有发达的地方设机械科,一班一班地培养出来,哪里去找出路呢?无非是增进一部分青年的痛苦罢了。

摘自黄炎培《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什么》(1930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0页

诸君如欲办商科职业教育,关于商业专科理论还在其次。第一先把应用的国文教得真能应用;应用的算术,尤其是珠算真能应用;书法真能应用,——如在通商大埠,英文、英语也是重要——并且注重训育,养成守规则、有礼貌、耐劳苦的习惯。

摘自黄炎培《怎样办职业教育》(1931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191页

在此非常时期,吾人除对于锻炼体格、军事训练等集合群众工作,决不自外,苟可参加,决不放弃。此外还须一方努力于普通知识之增修,求常识之足以应用;一方须就战时所需要之各种知能中,专精一种。此点极为重要。

摘自黄炎培《吾人在非常时期将以何者为最重大贡献乎》(1937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页

特值世界大战之今日,于吾所期养成国力之教育,实为最良之时机。此则凡在学校或家庭负教育之责者,所特宜注意者也。试择其要者言之,曰:明世界之大势,示科学之重要,振尚武之精神,阐爱国之真义是也。之是数者,平时固当教之,而在今日为尤不容缓。教于平时固有其效,而在今日为尤不容缓。教于平时固有其效,而在今日则其效更大焉者矣。

摘自范源廉《今日世界大战中之我国教育》(1914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065页

举凡人群社会往来交际之道德,及世界应需之常识,无不于学校内预为之储。

摘自杨贤江《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1915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页

在内容上讲,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全人的。有肉体和精神的两方面,精神依通常的分法,又有知、情、意三项。有的人专门守静读书,这是把肉体忽略了;有的人专门游玩运动;这是把精神忽略了;有的只会讲讲,不会实行,这是缺少意的修养;有的只会盲动,不会思想,这是缺少知的修养;也有很会想很会做事的人,可惜感情上缺少欢乐和同情,就不能与人相得。这种种显然都不是全人的生活。所以我个人的主张,要做个完人,须得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强健的体魄实现思想

2充实的精神神采奕奕

3清楚的头脑远识(为求智多智的根)

4热烈的兴趣敢为(活动的根)

5和乐的感情同群善处

6坚强的意志持久

7超个人的主张普遍的幸福

摘自杨贤江《学生新生活》(1921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3—34页

我们倘想把修养和劳动实际结合起来,那么,现在学校的设备和组织必得改变一下。在学科上,要注重实科的,在训练上要注重人生的。拿修身来讲,要使学生有做人必用劳力的觉悟。拿史地来讲,要使学生有现代生活趋重平民的实业的理解。此外像数学须注重观察判断的能力;像理科须注重生产原则的理解。总之,教授方面必以养成活知活能为归宿。从训练方面讲,第一要教学生个人生活能独立,第二要教学生共同生活负责任,而以养成劳动及协作的习惯为目的。

总之,我相信做人第一件事情要明白的,是“不劳无食”。学校的教育,应得注重修养和劳动的并进。而在目前偏重理论空谈修养的学校教育,还得大大地提倡“劳动神圣”。

摘自杨贤江《教育与劳动》(1921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37页

今后的教育如果真想尽“教育救国”的功能,应该即刻提倡军事训练;而训育上即须努力提倡这种新的尚武精神。

摘自杨贤江《中学训育问题的研究》(1925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24—225页

故我主张学生生活内容应有健康、劳动、社交与文化的四要素,且更要求其适应有趣。

摘自杨贤江《学生生活改造论》(1926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48页

生活的本身全在情意方面,而知的一边——包括固有的智慧与后天的知识——只是生活之工具。工具弄不好,固然生活弄不好,生活本身(即情意方面)如果没有弄得妥帖恰好,则工具虽利将无所用之,或转自贻戚,所以情意教育更是根本的。

摘自梁漱溟《东西人的教育之不同》(1923年)《梁漱溟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所谓平淡入手日常工夫者,是指乡校中识字、唱歌、讲话等功课而言。乡校功课约可分为两大类:

甲、各乡校同有的功课:如识字,这是普通都有的功课,因各地农民多是不识字的,所以成为普遍的必要。又如我们正在试验而尚未作好的,如音乐唱歌,亦是各校一律宜用的。还有一种我们以为重要的,就是精神讲话。这门功课很有它的意义,在我们看现在中国的乡村社会,不止是经济破产,精神方面亦同样破产。……

乙、各乡校不必相同的功课:各乡校事实上必须应付它的环境来解决问题,才能发生我们所希望的作用与效果;故须自有它因时因地制宜的功课。例如有匪患的地方,他们自要感觉到讨论到匪患问题,我们的教员就可以帮助他们想办法。大家都赞同一个办法以后,就可以领导着农民实地去作。例如成立自卫组织,作自卫训练,这就是此时此地乡校的功课。

摘自梁漱溟《乡农学校的办法及其意义》(1934年)《梁漱溟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141页

我们讲精神陶炼,包括合理人生态度的指点,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析,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

所谓合理人生态度的指点,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乃至历史文化的分析,三者皆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核心。指出中国文化的特别处(长处短处),从而领会其民族精神,这是历史文化分析的意义。合理人生态度的指点,是正面地讲明民族精神。人生实际问题的解决,是指点如何应用民族精神。中国民族精神,照我的认识,就在“人类的理性”。

摘自梁漱溟《精神陶炼要旨》(1934年)《梁漱溟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176页

值此求学时期,诸生当以道德,身体,知识三事为自立基础。

摘自张伯苓《学生应以德智体三事为自立基础》(1930年)《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

关于文艺教育的工作,是要谋解决愚的问题的。从文字及艺术教育着手。使人民认识基本文字,得到求知识的工具,以为接受一切建设事务的准备。……

关于生计教育工作,是要谋解决穷的问题的。我们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工业各方面着手。……

关于卫生教育工作,是要谋解决弱的问题的。我们注重大众卫生与健康,及科学医药之设施。使农民在他们的经济状况之下,有得到科学治疗的机会,能保持他们最低限度的健康。……

关于公民教育的工作,是要谋解决私的问题的。我们激起人民的道德观念,施以良好的公民训练,使他们有公共心、团结力,有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政治道德,以立地方自治的基础。

摘自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工作大概》(1933年)《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6页

普及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之生活教育。工是做工,学是科学,团是集团,这三种生活缺少一样,便是残废的教育。

摘自陶行知《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1935年)《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