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环保小卫士
15893600000008

第8章 借鉴国外环保经验(1)

借鉴国外环保经验

1.芬兰环保状况全球最佳

《2005年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表明,在接受调查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的环保状况全球最佳。

完善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监控机制以及全民的环保意识是芬兰在环境保护方面成为世界环保最佳国家的主要原因。

2000年3月,芬兰开始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该法包括防止空气污染法、消除噪音法和环保许可证法,同时还对水和垃圾等相关法规进行了修改。新的《环境保护法》还要求工厂企业在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使用最新技术减少排放物,并明确规定了公民在环保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

从1992年9月起,芬兰政府对工厂企业实行环保许可证制度。环保许可证对各种排放物进行严格限制,促使企业选择最有效的措施控制各种排放物,并在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废水、废料和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芬兰环保部门可随时获得工厂企业废水或废气排放的有关资料,以便对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完善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监控机制以及全民的环保意识是芬兰在环境保护方面成为世界环保最佳国家的主要原因。

2000年3月,芬兰开始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该法包括防止空气污染法、消除噪音法和环保许可证法,同时还对水和垃圾等相关法规进行了修改。新的《环境保护法》还要求工厂企业在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能源,使用最新技术减少排放物,并明确规定了公民在环保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从1992年9月起,芬兰政府对工厂企业实行环保许可证制度。环保许可证对各种排放物进行严格限制,促使企业选择最有效的措施控制各种排放物,并在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废水、废料和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芬兰环保部门可随时获得工厂企业废水或废气排放的有关资料,以便对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行监督。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芬兰政府于2002年8月决定增加对环境有益的能源项目的资金支持,当年用于这方面的资金达到1500万欧元,以推动风能、太阳能、生物气体等能源项目的开发,进一步引导能源生产朝着有利于环保的方向发展。

芬兰公民有着很强的环保意识,学校长期坚持不懈进行环保教育。环保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也被列入基础学校和高中的教学大纲。近几年,芬兰全国各地还建立起许多志愿从事环保工作的协会和组织。

2.芬兰纸业发达林木为何却越来越多

在中国深受造纸厂带来的环境破坏之苦时,造纸业远比中国发达的小国芬兰的森林覆盖率却不降反升,成为全球环境质量最优的国家。

1月27日,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专家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布了“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这个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指数中,芬兰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榜首,而中国名列倒数第14位。

芬兰是个造纸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第二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25%,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在中国深受造纸厂带来的污染困扰的时候,芬兰却能做到风清水净。再者,造纸要耗费大量的森林,芬兰的森林覆盖率100年来却不降反升。这不得不令人惊叹。

是不是芬兰人将祸水外流了?芬兰同时也是欧洲第二大的造纸企业芬欧汇川(UPM-Kymmene)集团公司数年前已经开始了在中国的投资,其在常熟的造纸厂是芬兰企业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达10亿美元。UPM在中国设厂,会不会加重中国已经很严重的环境污染、森林覆盖率减少呢?

其实,答案就在UPM,UPM集团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整个芬兰造纸业的百年变迁。UPM印刷用纸的年生产能力名列世界第二,其中杂志纸、标签纸的产品市场均为世界第一。它旗下的一家造纸厂被集团捐献作为造纸博物馆,并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环保也是企业的产品

造纸业在中国是重度污染行业,有人称,中国的造纸业是“用白纸染黑了河水”。几十年来,中国为造纸业越来越大的生产力付出了高昂的生态代价。

据2002年中国环境年报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纸业的排水量为35.3亿立方米,占全国工业总排水量的18.2%;COD(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87.7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8%。这只是监测到的数据,实际情况要更严重。

小造纸厂是造纸业最大的污染源。据南京林业大学李忠正教授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有造纸企业1万多家,其中90%是年产1万吨,甚至是几千吨的小厂。

中国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小造纸厂,直接原因是这些小纸厂使用的是草浆,成本较低。但是残余草浆和漂白过程中排放的废液却形成了最主要的污染源。目前业内公认,草浆黑液的处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解决,特别是中小规模的造纸企业在这方面更有欠缺。可以说,以草浆为原料的中小造纸厂,生产即代表污染。

这种“以草为主”造纸工艺在芬兰早已被淘汰,据UPM中国首席代表、亚太地区业务发展副总裁素伊兰(SoileKorhonen)女士介绍,目前芬兰的造纸厂基本都是使用木浆,污染要轻得多。UPM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与造纸工业集团之一,在芬兰拥有93万公顷森林。木浆造纸需要的投资比草纸要高得多,工艺也先进的多,小造纸厂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

芬兰没有小造纸厂吗?“曾经有过,现在没了,”素伊兰女士说,芬兰造纸业在其逾百年的发展中,小造纸厂不是倒闭了就是被兼并了,现在全国只剩下四家“巨无霸”级造纸企业。她认为,即使政府不出面关停小纸厂,它们未来也会被市场淘汰;政府出面干预,加速了小纸厂的灭亡,会减少它们对环境的危害。

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是芬兰能够在环境可持续指数(ESI)的排名中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芬兰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环保法的国家。与法规相辅相成的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从1992年9月起,芬兰政府通过实行环保许可证制度,对工厂的排放物进行严格限制,促使企业选择最有效的措施控制排污,并在生产过程中随时监测废水、废料和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工厂企业在设计规划、改造扩建及采用新原料时,必须首先申请并获得有关当局颁发的环保许可证。

通过环保许可证制度,芬兰环保部门还可随时获得工厂企业废水或废气排放的有关资料,从而实现对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行监督。这项制度效果明显,目前占芬兰全国工业污水总排放量90%的造纸工业污水已基本得到净化,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

素伊兰女士说,环保设施是芬兰工厂的一部分,在设计工厂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而不是建成工厂后再加进去。将环保设施作为工厂的一部分进行建设比工厂建成后再添加环保设施成本要低很多。

UPM常熟纸厂紧靠长江,造纸用的是长江水,“但是我们排到长江里的‘污水’比这些水从长江引入工厂时还要干净。”素伊兰说。

UPM常熟纸厂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整个系统全部实现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测,监测系统与环保局信息网络连接。自投产以来,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通过处理污水还可以回收一部分木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节约了原料成本。

“我们的产品是一流的,我们也把环保成果看成我们的一种产品,理应也是优质的。对于企业来说,环保是企业信誉的一方面,特别是对于造纸企业这样的,很难想象一个不顾环保的企业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声誉。”

UPM非常注重环保宣传与沟通。集团和分支机构负责公关事务的人员与环境管理人员一起,策划和实施环境公关工作。例如,集团下属的许多纸厂和浆厂都定期举行“开放日”活动。来访的有客户、新闻媒体、学生、当地居民和环境官员。他们可以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环境达标情况,并可以直接与厂方沟通交流。从2001年起,UPM还在南京大学设立了“芬欧汇川环境保护奖学金”,用以奖励学业优异的环境专业的学生。

UPM在环保方面的成绩为它在世界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2004年底公布的年度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林产品和纸张行业类公司的排名中,UPM名列榜首。2003年3月,UPM常熟纸厂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UPM常熟纸厂还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称号,这个荣誉对于一家造纸企业来说尤为难能可贵。

正是因为有了UPM这样注重环保的企业,芬兰才不会出现中国这么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二、造纸不以牺牲森林为代价

芬兰造纸工业发展了100多年,森林覆盖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达到了70%,素伊兰女士解释说,这主要得益于芬兰完善的森林管理制度。芬兰的所有林地都有明晰的产权,林地主人在卖掉一定数量的林木后,必须在原地重新种植树苗,以保证森林使用的可持续性。有了这一制度的约束,中国的对森林过度砍伐、无人问津的情况在芬兰不可能出现。

UPM科学地管理着集团在芬兰境内拥有的93万公顷森林,同时,通过符合环保的木材采购行为来影响更大范围的森林采伐行为。例如,集团开发了一系列追踪木材原料来源的办法,确保不购进保护区木材、不购进政府不允许采伐的木材等等。森林环保认证也是集团积极支持的活动。UPM的森林管理部门还担负维护森林生态平衡的责任,将护林的工作提高到保护生态的高度,例如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多种小生态等等。

另外,芬兰企业对木材的利用率高得惊人,达到了100%。拿UPM来说,树木采伐后,较粗的部分运往木业分部下属工厂,生产锯木材或胶合板;较细的部分和树梢、枝桠等运往造纸厂制浆造纸。制浆后的废料如树皮、浆渣可燃烧,用于造纸能源;木材加工及胶合板生产的废料木屑则可以作为浆厂的原料。这种最大限度地利用木材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

2004年5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专程到芬兰考察了芬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以及芬兰森林工业的集约经营,此行的重点是参观UPM的一家工厂。

2004年11月19日,UPM集团纸品加工部下属的耐恒集团又一新厂在广州经济开发区落成。芬兰贸工部部长Paula Lehtomaki率芬兰部长代表团、商务代表团的部分代表参加了新厂开业典礼并为新厂落成剪彩,这是对这家集团企业经营和环保业绩的肯定。

在中国还没有完善的森林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在中国建立大型造纸厂,会不会加剧森林的滥砍滥伐呢?素伊兰女士说,无论是UPM的广州公司还是常熟纸厂,所使用的造纸木浆都是自国外,主要来自印尼和芬兰国内。因为造纸需要的树种在中国比较缺乏,他们主要是把中国当作了一个消费市场,然后才是生产基地。

中国市场是世界纸制品需求增长最快速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纸消费国。在中国设厂无疑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还可以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所以UPM在中国设立造纸企业并不会给中国的森林资源带来破坏。

3.瑞士环保的启示

瑞士强调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百余年来,瑞士联邦和各级州政府制定了全面的环保法律和法规,而工商企业和民众积极投身环保并从中受益,进而成为环保的鼓吹者和积极参加者。

一、经济手段促环保

瑞士的环保大致是按照森林、水资源和空气三方面进行的。

事实上,瑞士联邦政府在1874年《宪法》和以后的有关重大法令中对森林、水土、河流湖泊等环境问题做了规定。环保法律和法规体系以预防、污染者承担、国际合作及全面治理为主要原则。各州也参照联邦法律、法规,根据自身条件制定了有关条例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征地、建筑、交通、卫生等。

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分三级政府:联邦、州和市镇。联邦政府负责起草国家一级的法律、法规,州和市镇实施相关工作。州政府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在环境调查、科学服务、支持开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瑞士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环境生态的市场经济体系,因此政府非常重视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

经济手段包括增加能源消费税、颁发消费许可证和补贴等方式。1995年12月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含硫的取暖燃油征收税;提前征收垃圾处理税;对含铅和无铅汽油采用不同税率;机场噪音税;工业企业承担污染费。

引入经济手段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污染大,花钱多”的原则,使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将环境保护置于其成本中,从而达到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1999年,联邦政府征收的与环境有关的税收达57亿瑞郎,各州政府的环境税达22亿瑞郎。这些收入的77%被用于相应的环境项目,23%被投入公共基金。

二、企业环保中也受益

瑞士强调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

瑞士诺华集团提出的企业发展理念是“健康、安全和环保”,并将此纳入企业发展整体战略。2004年,诺华在环保领域的投资预算为9090万美元,而实际使用资金则高达1.96亿美元。

近年来,诺华在环保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大幅度地减少工业事故的发生。2001年,诺华制定了在2003年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的目标,实际减少了2.8%,但由于整体环保工作取得实效,同期生产实现了4%的增长。

诺华集团2004年至2004年环保大纲明确要求下属生产企业每年将能源的使用率提高2%,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污染。同时,诺华与世界各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密切合作,投资环保项目。可以说,诺华集团已经形成环保与生产的良性互动。诺华的经验告诉我们,严格的环保措施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成本负担,反而能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从短期看似乎需要部分资金注入,成本较重,但从中期看,则是对未来竞争力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