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成长在三尺讲台上
15893700000009

第9章 互相尊重

谁动了我的“权威”

一天,下了课。因为有事,我和一个学生在教室里谈心。忽然,一双冰凉的小手捂住了我的眼睛,“猜猜我是谁?”我猜出了她的名字。看着另外几个同学眼睛里兴奋的光芒,看着她红扑扑的小脸,我心底的那丝不快仍隐约着,虽然我脸上也挂着微笑,我相信我的那丝微笑肯定很牵强。

过后,这幅情景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播,挥之不去。我自认为是个民主的老师,也写过几篇呼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文章。而当学生的小手捂住我眼睛的一刹那,心里的那丝不快究竟是什么?是因为她无视场合,打破了我教育学生的气氛?是因为她用小手“践踏”了我的师道尊严?是因为她有可能激起其她学生心底的不安份?……这个学生是从别的学校转来的,那天是她来的第二天。她和自己的老师开了一个小玩笑,在她看来这是应该的,在她看来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课间的时候可以相互游戏。

我也常和自己的学生开玩笑,有时也拿他们取笑,说些:“穿上马甲我也认识你”之类的话。那时,我的心情是愉悦的,看到学生的笑脸,我很清楚这快乐是我给予他们的。我是一种给予式的快乐,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威者的快乐。而这个学生主动地伸出手的一刹那,我觉得如此被动和尴尬,好像自己亲手建构的一种秩序忽然间荡然无存,所以,那时那刻,竟表现得令自己都吃惊。

也许是她读懂了我微笑的虚假,从那以后无论任何时候她都没有再做同样的事情,她脸上也从没再现那般灿烂的笑容,直到我离开那所学校。

现在我内心深处很希望,希望一双冰凉的小手捂住我的眼睛,让我那看惯了世俗的眼睛明澈起来。我多么渴望自己走下那虚假的师生平等的讲台,真正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亲密伙伴。

每当我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看到自己面对的学生时,我都禁不住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年轻教师,我工作的意义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是给他们一种与他人平等的健康人格。我应该为学生的生命负责,让学生在平等的关系中,懂得尊重,我想那是一种真实的尊重。

“别摸我的头”

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我从教10年来在课堂上第一次听到如此刺耳的话。我要去参加讲课比赛,借班试讲,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我参加了一个小组的讨论。有一个小男孩在讨论中表现得特别出色,我表扬了他,并且摸了摸他的头,想把我的这份表扬表达得更加充分些。没想到,他很不满,并且小声嘟囔:“别摸我的头,讨厌!”声音很小,但对我不亚于一个响雷。幸亏是在讨论,没有学生注意,听课的老师也没听到,我心里却有隐约的痛。我努力镇静一下,保持着自己的风度,但是只能走开了。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几年前,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开完家长会,一个小女孩的家长拉住我,非要谢谢我。说他的女儿回家说:“老师表扬我了,老师还摸了我的头呢!”孩子那股兴奋劲就甭提了,真是感谢老师。我记起来了,确实有这么回事,我在小女孩的日记中也读到了与家长所谈的同样的内容。

今昔对比,短短五六年的时间竟有如此大的区别。我猛然想起听过几个不同版本的大体相似的故事:我们国家的某人被约到外国友人家做客。门开了,他看到了主人家的小男孩,他就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以示友好。没想到小男孩愤怒了,大声说:“不要摸我的头。”男孩涨红了脸走开了,男孩的父亲那位国际友人,也不很友好地说:你为什么摸他的头?还听人说,到了外国人家中不要摸他的儿子,要摸他的小猫、小狗,那样他才会高兴。听这些的时候总觉得可笑,不就是摸一下头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心中暗笑外国人迂腐。

没想到,自己也受了当头一棒,这一棒反倒惊醒了我。

时代在变换,人的自我意识开始回归。教育者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时代教育这个时代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原来听“张扬个性”和“发展个性”总觉得那么不可触及,现在好像一下子悟出来了。我们教育者就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合时代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自己,只有服从与听命。而现在小学生可以站出来向“权威者”说“不”,向“权威者”表示自己的不满,这说明他们已经不再盲从,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俯首贴耳,听命于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需求。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都能自尊、自信,我们的国家会发展得更加迅速。

教育者不应是统治者,应该能听取来自不同心灵、不同个性的声音,那声音可能刺耳,但那是生命的声音。我们要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让自我意识、生命意识在我们与学生的共同相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应该喜欢一切学生。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这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教书育人,严格管理。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二者必须完成不同的职责;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又是平等的,必须互相尊重,也就是说,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的角色差异与人格平等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以渊博的知识教授学生,以高尚的品格感染、陶冶学生。也就是说,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

我们应平时多与学生接近,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和他们一块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等。以身作则,以理服人。遇事有耐心,对学生要多一点关爱。课堂上多些微笑视学生为朋友。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教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气氛很难活跃起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学习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课堂上就会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平等鲜活的师生关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