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谦恭篇
15894200000017

第17章 白居易虚心请教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泚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啊!”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你开个玩笑,你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白居易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每当作好了一首诗,白居易总要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浅薄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言行导航

白居易虽然被顾况数落,但仍然恭敬地向他请教;即使后来成为一名著名诗人,他还是保持谦虚的优良品格。由于他虚心求教于民,使得他的诗歌在民间广为传诵。

谦虚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品质,不是一时的做作。谦虚是在一个人取得成就、获得成功的时候,他还能真正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一步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