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定位:特劳特教你营销自已
15900700000026

第26章 伙伴型赛马(1)

很多创意,如果把它们从促其萌芽的头脑中移植到其他人的头脑中,它们会更加茁壮成长。本书由两人共同写成,这也并非偶然。

只有在意见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创意才会不断完善,日趋完美。

这就好比打篮球。其中一个队员负责投篮,而另一个则抢篮板。

如果想法不错,那么进球是顺理成章的;而如果某个点子偏离了篮筐,另一队友就要抢篮板球,再从另一个角度把球传回给投篮队友。

在某些特定行业中,伙伴关系已成惯例,如音乐、电视、电影等。然而,目前我们所能预见的是,这是一个伙伴关系日趋普遍的时代。商业伙伴、政府伙伴,各种各样的伙伴也许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会选择一对在过去的政治生涯中一直是搭档的人做我们的总统和副总统,而不是两个在议院中才初次见面的人。

为什么不呢?伙伴关系是一个重要信条。如果说找到一匹马当坐骑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的话,那么找到合适的伙伴将会使成功概率翻倍或者多倍提高。

音乐合作伙伴

传统上来讲,音乐行业里一直存在着各种合作伙伴。一般来说,一人填词,另一人谱曲。但是,在良好的音乐创作伙伴关系中,不仅仅是职责的划分。优秀的搭档共同协作来缔造他们的“神曲”。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经历了两次里程碑式的伙伴关系。他曾在哥伦比亚学习,就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前后两位搭档,其中第一位搭档是罗伦兹·哈特(Lorenz Hart)。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杰斯和哈特开始创作当时轰动一时的百老汇音乐剧:《女友》(The Girl Friend)、《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佬》(AConnecticut Yankee)、《小伙计乔伊》(Pal Joey)。他们曾在7部好莱坞电影中连续合作,直到1943年哈特去世为止。

理查德·罗杰斯的下一位合作伙伴是小奥斯卡·哈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 Ⅱ)。罗杰斯和哈默斯坦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是赢得了普利策奖的《俄克拉荷马》(Oklahoma)。他们继续努力,创造出了一系列创纪录的音乐剧,其中包括:《南太平洋》(SouthPacific)、《国王和我》(The King and I)以及《音乐之声》(TheSound of Music)。

还有许多其他的双人搭档曾在音乐行业举足轻重,比如乔治(George)和艾拉·格什温(Ira Gershwin)以及艾伦·杰伊·勒纳(Alan Jay Lerner)和弗雷德里克·洛伊(Frederick Loewe),其中后一对搭档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在百老汇上演了6年多。

伙伴关系就是一种商业联姻,而当一段婚姻破裂的时候,结局也是灾难性的。

保罗·西蒙(Paul Simon)和阿特·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都出生于纽约皇后区的福雷斯特希尔,两者年龄相差不到3个星期。

14岁时,他们在当地一个乐队里演唱街头布鲁斯。23岁时,他们推出了第一张专辑。24岁时,他们创作了《寂静之声》(The Soundsof Silence),这是他们第一次登上美国单曲排行榜冠军之位。他们日渐成为那个时代中商业上最成功的流行民谣歌手。成功接连而至。《回乡之旅》(Homeward Bound)以及《我是一块磐石》(I Am a Rock)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外还有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的主题歌《罗宾逊太太》(Mrs. Robinson)。

然后他们又出了一张名为《忧愁河上的金桥》( Bridge OverTroubled Water)的专辑,该专辑赢得了5项格莱美大奖,卖出了1 500万张。而这却是他们共同创作完成的最后一张唱片。

29岁时,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分道扬镳。他们共同缔造纪录的生涯持续了仅仅6年,但是这段时间却足以使他们各自在摇滚名人堂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分手后的20年间,他们两人都不曾再到达过两人合作时曾到达的高度。

西蒙创作歌词,而大部分独唱都由加芬克尔完成。这是伙伴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其中一个搭档有极佳的创造性,而另一个却得到了大部分的荣耀。西蒙在谈起《忧愁河上的金桥》时说:“歌词是我写的,我知道加芬克尔将要演唱。但是当歌曲取得巨大成功时,我却站在场外,所有的荣耀都将属于阿特。”

成功扼杀了西蒙和加芬克尔。有没有人曾想过为什么许多令人赞叹、极富创造性的伙伴关系会瓦解·要想保持合作,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必须时不时地克制一下自己的傲气。自我意识是驱使你走向成功的动力,然而除非你给它加上缰绳,否则它会毁灭你的成功。

当你找到一匹能带你走向成功之顶的“坐骑”时,请不要中途换马。“《忧愁河上的金桥》之后,一切都结束了。”西蒙说,“我们当时还太年轻,都没有意识到人生只有一次。”

对于布赖恩特·冈贝尔(Bryant Gumbel)、简·保利(JanePauley)之间的关系破裂,原因也是如此。他们之间的合作破裂导致NBC早间新闻节目失去了领先地位。如果不曾破裂,就不要去修理它。

电视合作伙伴

伙伴关系的威力在于两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整体大于个体之和,各种原因在于多媒体人士所称的“第三图像”,即播放期间两张幻灯片切换时所产生的画面。

看看马西·卡西和汤姆·沃纳的例子。在一个季度里,他们的卡西-沃纳公司制作了三部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考斯比一家》、《罗西尼》以及《与众不同的世界》。

在创办自己的制作公司之前,卡西女士是ABC广播公司电视剧部门的行政主管,而沃纳先生是她的首席助理。当她于1980年离开ABC的时候,他接任了她的职位。第二年,他对自己的房子进行二次抵押,以筹钱加入卡西女士初创的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卡西-沃纳公司。

9年之后,双方的抵押贷款可能都已付清。反正当时沃纳是一家集团的主要合伙人,而这家集团刚刚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圣地亚哥教士队(San Diego Padres,一支棒球队)。他当然能买得起,他的个人财富据估计已经超过1.2亿美元。顺便提一句,沃纳先生当年39岁。

据我们所知,没有哪家公司聘用过责任共担、薪水共享的合伙人。(那样的话,他们将如何处理健康保险和每年一度的绩效考核呢?)不过这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它所代表的时代即将来临。最起码,这也许会防止卡西和沃纳这样的人物离开去开创他们自己的事业。

电视行业最先采用了这种做法。电视节目的主要制片人中有一大部分都会雇用某个团队来制作电视剧。汤姆·米勒(Tom Miller)以及鲍勃·博耶特(Bob Boyett)就是一个团队,他们制作了一些非常成功的节目,首先是在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然后在洛利玛影艺公司(Lorimar)。米勒和博耶特一起创作了《拉文和雪莉》(Laverne and Shirley)、《莫克和明迪》(Mork and Mindy)、《霍根一家》(The Hogan Family)以及《完美的陌生人》(Perfect Strangers)。

芭芭拉·科迪(Barbara Corday)和芭芭拉·埃夫登(BarbaraAvedon)是电视界另一个颇有传奇性的组合,她们合作创作了《美国警花》(Cagney and Lacey),这是一部剧情超长、广受欢迎的电视剧,说的是一对警花的故事,两人既是搭档又是密友。

电影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