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定位:特劳特教你营销自已
15900700000029

第29章 家族型赛马(1)

你相信成功只取决于天分吗·大多数人认为确实如此,特别是那些已经到达成功之顶的人。

对于精英管理的深信不疑会给这些人带来一种智力方面的满足感。成功人士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已经有所建树,而那些不曾成功的人,唉,我们不可能个个都聪明伶俐、才华横溢。

只要对情况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能力之间的差异远小于所取得的成就方面的差异。为什么有些人格外成功,而有些人则不呢·比如,如果你对商界加以研究,你会发现原因之一在于家族关系。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家族裙带关系,而不是精英管理制度。

当有人问一位新近毕业的大学生他为什么能获得高薪职位时,他回答说他去见了当地最大的一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然后问道:“爸爸,给我一份工作怎么样?”

未来越来越属于家族型企业。在美国现有1 500万家企业,其中将近90%都为家族所控制,或者家族介入很深。这些企业雇用了4 500万人,其产值占美国GNP的60%。

当然,这其中有许多是小型企业。但是,也有大量大型企业是由家族控制的,比如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施格兰、马尔斯(Mars)、雅诗兰黛、万豪(国际酒店集团),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大约有175家都大部分为家族所控制,全球第二大企业福特汽车公司也不例外。

无论如何划分,家族企业都在商界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

有3.1万多个由家族所持有的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了2500万美元,而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则在美国商业总收入中占了18%,约5 800亿美元。家族型赛马应该成为你的首选。在你寻找其他坐骑之前,请先看一看自己的出生证明。如果你在上面找到了诸如布朗夫曼、布施、克雷恩、福特、肯尼迪、劳德(Lauder)、万豪、马尔斯(Mars)、纽豪斯(Newhouse)、索尔兹伯格(Sulzberger)、蒂施或特朗普这样的名字,那就不用再去找坐骑了。这些都是权势熏天的家族王国,也许你的家族就在此名单之列。如果确实如此,那就接受自己的好运吧,不要拒绝。家里的一匹马抵得上外面的两匹。

然而,太多的豪门子孙都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创一番天地。

也许出于自负心理,也许是因为公平意识,他们不肯骑上家族型赛马。“我很棒,我是凭自己本事起家的。”他们希望自己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他们与家族保持距离。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想给你一些忠告:没有哪个人是单枪匹马取得成功的,每个人都需要一匹坐骑。反正你永远也不可能理直气壮地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单凭我自己完成的”,所以你不妨骑上你与生俱来的那匹坐骑。

真正的悲剧不在于孩子没有这种赛马意识,而在于父母们缺乏这种意识。他们希望孩子能自食其力,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带进家族型企业后仅仅依照各自的能力对其进行提拔。

这样做是错误的,每个人都需要坐骑。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拒绝儿女获得这种机会吗·你要么让他们骑上家族型赛马,同时借助其中所蕴含的所有优势,要么把他们赶出家门,迫使他们去寻找一匹完全不同的赛马。

父母尤其需要培养自己的赛马意识。将自己的儿女与其他员工置于同一起跑线上,这种做法简直是残酷无情。英国传媒大亨罗伯特·马克斯韦尔(Robert Maxwell)就曾经开除过自己的儿子,就因为儿子忘了到机场去接他。

骑上家族型赛马并不容易,但是确实会令人收益良多。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价值125亿美元,它是玛氏公司的所有者,而玛氏控制着美国37%的糖果市场。玛氏旗下的品牌包括士力架(销量最大的糖果棒)、银河路系列(Milky Way)以及M&M系列糖果。

现在公司由联合总裁小福里斯特·马尔斯(Forrest Mars)和约翰·马尔斯(John Mars)管理,他们都是公司创始人的儿孙。马尔斯家族的第四代孩子已经开始为公司工作了。

白城堡公司(White Castle Systems)采用的也是这种模式,这家公司由E.W.比利·英格拉姆(E.W.Billy Ingram)创建于1921年,现在处于董事长E.W.埃德加·英格拉姆二世(E.W.Ingram Ⅱ)和总裁E.W.比尔·英格拉姆三世(E.W.Ingram Ⅲ)的管理下。

比尔·英格拉姆说:“在别的哪个地方,我能在37岁时就当上一家价值2.82亿美元的企业的总裁呢·”而其实,比尔·英格拉姆在28岁的时候就接任了白城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职。这职位真不赖—如果你能得到的话。

托尼·乔治(Tony George)当上印第安纳波利斯赛车场的总裁时只有30岁。托尼是已故的托尼·哈尔曼(Tony Hullman)唯一的外孙,这个赛场是哈尔曼于1945年买下的。该赛场的董事都是他们家族的人, 其中包括托尼的母亲玛丽· 哈尔曼· 乔治(MariHulman George)以及他的两个姐妹。而成为全美最大的旅游胜地滑雪天堂(Heavenly Ski Area)的总裁兼主管合伙人时,比尔·基利布鲁(Bill Killebrew)只有23岁。

该公司拥有5 000多平方米的滑雪场地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造雪系统。(他的父亲—主要持股人在一次事故中丧生。)

一个家族并不需要拥有某家企业才能控制它。沃森家族在IBM所拥有的股份从来不曾超过几个百分点,但是他们控制了该公司57年,其关键在于他们知道何时该放手。

老汤姆·沃森当时已经82岁,在把IBM的控制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小汤姆·沃森之前,他只能再活6周。而在转交大权之前,两人有过多次激烈争执。“我感到很惊讶。”小汤姆说,“绝没有两个人能像我和父亲一样互相折磨到这种地步还不罢休。”

小汤姆对自己的弟弟迪克(Dick)的需求和意愿也无动于衷。

他并没有把迪克当成法定继承人进行安排,而是置他于毫无意义的竞争之中。“我当时觉得自己这么做非常公平。”小汤姆·沃森说,“可是事后一想,这是我犯过的最为严重的商业和家庭错误。我绝对不该迫使我弟弟和其他主管一起竞争高层职位。”

没错,这跟公平完全无关。家族型赛马的拥有者们要小心了。

当你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对待自己的子女时,你就违背了一条不成文的法则。家人就是家人。奇怪的是,你的其他员工都知道游戏规则,他们会把自己的家人当成家人看待,所以你为什么偏要背道而驰呢?(迪克·沃森从IBM辞了职,做了美国驻法大使。)

为什么有些家族王国抱着能力比家人更重要的错误观念不放呢·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绝不是其他人。学会分享权力劳伦斯(Laurence)和普雷斯顿·蒂施(Preston Tisch)都是洛伊斯集团(Loews Corporation)创始人阿尔·蒂施(Al Tisch)

的儿子。除了酒店和剧院之外,洛伊斯集团还拥有一家烟草公司(Lorillard)、一家保险公司(CNA)和一家手表公司(Bulova)。如今,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报道,劳伦斯和普雷斯顿的身家都是27亿美元。

蒂施家族早就学会了沃森家族从来不曾明白的东西:如何分享权力。哥哥劳伦斯是公司的董事长,而弟弟普雷斯顿担任总裁,两人都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还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是在洛伊斯集团购买了该电视网络公司的相当一部分股份之后当选的。)

蒂施家的子孙们都在洛伊斯集团身居要位。劳伦斯的儿子詹姆斯是洛伊斯集团的执行副总裁,而詹姆斯的儿子安德鲁则刚刚离开宝路华的总裁这一职位,成了罗瑞拉德的董事长。普雷斯顿的儿子乔纳森是洛伊斯酒店集团的总裁。

在纽豪斯家族的先进出版公司(Advance Publications)中,赛(Si)和唐纳德·纽豪斯(Donald Newhouse)也相安无事地分享着权力。赛掌管图书与杂志,唐纳德则负责报纸。

由他们的父亲塞缪尔·纽豪斯(Samuel Newhouse)所创办的先进出版公司可并非无足轻重。先进集团旗下有兰登书屋(RandomHouse)、26家报纸和十几种杂志,其中包括《纽约客》(The NewYorker)、《时尚》(Vogue)、《名利场》(Vanity Fair)和《梦幻》(Glamour)。这一揽子产业使纽豪斯成了美国第二富的家族。

跟纽豪斯家族一样,克莱恩家族的第二代人也已经学会了如何分配克雷恩公司的权力。兰斯(Rance)掌管着半个公司,他的旗舰是刊物《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而基思则以《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为旗舰经营着公司的另一半。这家公司的这两个部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正如人们所说:“克雷恩的一切都一分为二了。”

即便是大家庭也能学会如何分割权力。威廉T. 迪拉德(William T.Dillard)的五个儿女都在其父所创办的迪拉德百货公司(Dillard Department Stores)里工作。比尔是总裁,亚历克斯和迈克共同担任执行副总裁,而德鲁是采购和推销方面的副总裁,丹尼斯是部门采购和销售经理。(至于董事长威廉T. 迪拉德退休之后情况如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马尔科姆·福布斯(Malcolm Forbes)将自己的资产平均分给了自己的五个孩子,但是他通过让大儿子史蒂夫掌控51%的股份而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史蒂夫一直是《福布斯》杂志的总裁和副主编。那是不是长子或长女就应该是家族企业控制权的继承人呢·很有可能。这样做也许并不公平,但是至少这种做法简单且容易被记住。在事业起步阶段,家族里的所有成员都知道重担将会落在谁的肩上。

要骑上家族型赛马,你并不一定非要取得多数控制权。小威廉C. 福特和埃兹尔·福特(Edsel B. Ford Ⅱ)二世都在福特公司这一阶梯上努力攀登。威廉33岁,而埃兹尔41岁。他们二人都是福特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而且两人都曾表示自己希望要么掌管自己的家族公司,要么要拥有高级管理职位。(他们家族控制着福特公司40%的有表决权的股票)。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不妨也在条件具备之时骑上家族型赛马。

不过,你也需面对现实,一个家族不大可能永远骑在一匹坐骑上。

成功也会招致灾难,比如外部资金的注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后最终丧失控制权。

罗克韦尔(Rockwell)家族50多年来一直控制着罗克韦尔国际集团(Rockwell International),但是这种控制权并没有延续到第三代。(这并不是因为该家族缺少骑手,小威廉F. 罗克韦尔有5个孩子。)

沃森家族没能保住对IBM的控制权。成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使某个家族极其富有,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将其从马背上跌落。

家族纷争进行时

没有哪种纷争能像家族纷争这样令人痛苦,这样激烈。

U-Haul搬家公司的创始人伦纳德·休恩(Leonard Shoen),在孩子尚为年幼之时就开始向他们转移股权。问题在于,他有8个儿子、5个女儿。最后他让出了U-Haul 95%的股份,该公司当时已经发展成了阿莫科(Amerco)公司,收入约10亿美元。

1986年,休恩的两个儿子爱德华和马克掌控了局面,他们通过投票表决将老休恩剔除出局。此后不久,休恩的长子萨姆辞职不干了。

这个家族由此分裂成了两大阵营。爱德华和马克大权在握,而伦纳德和萨姆则要求重掌局面。争斗进行得愈发激烈,股东大会演变成了战场。

“我生了一群畜生。”伦纳德说。

有些家族纷争永远都得不到解决。1924年,阿迪·达斯勒(Adi Dassler)和他弟弟鲁道夫(Rudolph)在德国创建了一家体育用品公司,名字叫做阿迪达斯。1948年,他们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之后关系破裂。鲁道夫又创建了彪马(Puma)公司,而兄弟二人自此再也没说过话。

如今阿迪达斯是世界第二大体育用品公司,当然彪马的表现也相当不俗。但是纷争并没有终止,达斯勒家族的两大阵营迄今还不相往来。这场纷争还扩展到了员工队伍中,阿迪达斯的员工极少与彪马的员工来往。

如果多点宽容之心,那么家族型赛马可能会好骑一些。你喜欢为自己的母亲工作吗, 即便你已经57岁· 伦纳德· 劳德(Leonard Lauder)似乎就很喜欢。不过,他的母亲是雅诗兰黛的创始人埃斯蒂·劳德(Estee Lauder),是美国化妆品行业伟大的末代王后之一。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雅诗兰黛都是一个家族型企业。该公司由约瑟夫和埃斯蒂创建于1946年,它使劳德家族成了亿万富翁云集的家庭。如今,甚至伦纳德的妻子埃莉诺也在化妆品行业工作。而唯一一个脱离这个圈子的是伦纳德的弟弟罗纳德。在母亲手下工作显然不像与自己的兄弟共事那么困难。伦纳德·劳德承认,他们之间曾有矛盾。“这是我的领地。”伦纳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