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定位:特劳特教你营销自已
15900700000030

第30章 家族型赛马(2)

在雅诗兰黛工作了17年之后,罗纳德辞职离开了公司。

即便是在时装行业,让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工作也并非不可能。

贝纳通(Benetton)家的4个兄弟姐妹朱丽安娜(Giuliana)、露西阿诺(Luciano)、吉尔伯托(Gilberto)和卡洛(Carlo),在他们的意大利零售服装连锁企业里似乎合作得相当愉快。也许原因是金钱方面的刺激实在太大,合在一起的话他们的身家是17亿美元,如果分开的话,那就不得而知了。

贝纳通家族只是个例外,手足之间的杀伐有时候非常惨烈。很显然,比起隔代之间的争斗,这种斗争更为普遍,更为严重,虽然在父子、母女、父女、母子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纷争。第二代手足之间的斗争或者第三代的各个旁系之间的竞争已经使许多家族型企业纷纷坠马。格蒂(Getty)家族第三代人之间的争斗导致格蒂石油公司(Getty Petroleum Corp.)被出售。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理查森(Richardson)家族以及理查森维克公司(Richardson andRichardsonVicks Inc.)身上。

同样的还有宾厄姆(Bingham)家族。他们陷入了一场尤为丑恶的斗争,然后卖掉了家族的宝贝— 《路易斯维尔信使报》(Louisville Courier Journal)。

金宝汤公司也在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这家公司由约翰T. 多兰斯博士所创,他是一名化学家、浓缩汤的发明者。在小约翰T. 多兰斯的领导下,该公司度过了第二代。但是到了第三代的时候,关于如何处置这家公司,众人意见不一。小约翰T. 多兰斯的3 个孩子控制着32%的股份,他们希望公司能继续保持独立;而他们的6个旁系亲属则掌握着27%的股份,他们希望把公司卖掉。无论何种情况发生,多兰斯家族都很可能会失去对金宝汤公司的控制。

然而没有一个人会受苦,多兰斯家族的3个孩子每年从金宝汤公司的股份中所获取的收益超过1300万美元。

手足之争最近在一家服装折扣公司西姆斯(Syms)骤然加剧。

当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西·西姆斯(Sy Syms)任命其女儿马西(Marcy)为总裁后,他的3个儿子中的2个立刻离开了公司(不过其中一个后来又回来了)。

打造家族王国

威廉·奥斯古德·泰勒(William Osgood Taylor)是联合出版社的第四代领导者,这家出版社有着117年的历史,它的旗舰报是《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这个企业王国是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将军与金融家埃本·乔丹(Eben Jordan)一起在1872年创建的。如今,泰勒和乔丹家族约160人共同掌握着这家公司,他们的综合财富据估计有17.5亿美元。

在舞台边上等待上台的是本·泰勒(Ben Taylor),他是《波士顿环球报》的执行主编,也将是泰勒家族管理这家公司的第五代掌门人。

站在《纽约时报》舞台边的是小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也称平奇(Pinch)。他的父亲阿瑟·奥克斯·索尔兹伯格,通常被称为庞奇(Punch)。

平奇(Pinch)的曾祖父阿道夫·奥克斯(Adolph Ochs)曾是田纳西州的一个新闻记者,1896年他以7.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纽约时报》。1935年,他的女婿阿瑟·海斯·索尔兹伯格(ArthurHays Sulzberger)接班掌舵,并管理这家报纸直至l961年。然后,他又把大权转交给了自己的女婿,也就是他的长女玛丽安(Marian)的丈夫奥维尔·德赖富斯(Orvil Dryfoos)。(娶老板的女儿为妻曾经是通往成功顶峰的必然途径,但在当今时代,老板的女儿很可能会想把这把交椅留给自己。)

两年后德赖富斯去世,所以索尔兹伯格又转向了他的儿子庞奇(Punch)。于是36岁的庞奇就突然成了老板,手下是一批远比他年长、比他经验丰富的员工。正如与他处境相似的其他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一样,庞奇把工作打理得很好。在管理公司方面,才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如果你名正言顺、恰逢其位,而且拥有相应的权力,要出错也并不容易。

钱生钱。截至目前,《纽约时报》旗下拥有27份日报、9份周报、17份杂志[其中包括《家庭圈》(Family Circle)和《麦考氏》(McCall’s)]、5 家电视台以及其他各种资产。这个家族还通过信托方式控制着价值5.5 亿美元的股票。此外,索尔兹伯格家族的成员还拥有信托之外的大量股票。

时光流逝,庞奇现年已经64岁,而平奇也已37岁,所以估计平奇上台的机会很快就会来临。安海斯-布希是另一家仍处于家族控制中的美国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是奥古斯特·布希三世(August Busch Ⅲ),他是布希家族以此身份掌管公司的第四代人。他的曾祖父阿道弗斯·布希(AdolphusBusch)通过与埃伯哈德·安海斯(Eberhard Anheuser)的女儿联姻而开创了这个企业王国。阿道弗斯最初以推销员的身份加入其岳父的啤酒厂,后来他成了公司合伙人,最后成了该公司的总裁。

安海斯-布希公司是个市场营销巨头,每年的销售额近100亿美元(仅旗下百威的年销售额就达到50亿美元)。然而,其领导者不过是个仅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上了两年就辍学的人而已。奥古斯特·布希三世是一个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他生活奢华,对滑雪和垂钓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作为这家啤酒公司的掌管者,他的姓氏令他名正言顺、无可挑剔。那么奥古斯特三世去世之后谁将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呢·我们的宝押在其长子奥古斯特四世身上。

从理论上讲,对于安海斯-布希这种上市公司来说,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并不是上策。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看不出家族出身的主管和非家族出身的主管之间在能力方面有什么差异。

事实上,奥古斯特·布希干得相当漂亮,完全对得起他去年所得的886.1万美元的薪金。在过去的10年中,安海斯-布希在美国啤酒市场的份额从28%上升到了43%,增加了15个百分点。我们不妨拿他表现同罗杰·史密斯(与其同时的通用汽车公司的行政总监)比一比。大约在同时期之内,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下降了10个百分点。小埃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也是一家酒类饮料公司的第三代家族领导。他一路爬升很快,34岁的时候就成了施格兰公司的总裁,而当时加入该公司不过6年而已。对于一个没上过大学、在16岁就投入演艺圈的年轻人来说,能走到这一步真是相当不错。

更令人惊讶的是,埃德加是越过他哥哥萨姆而当选的,而萨姆在加入施格兰公司之前曾念过大学。(萨姆现在负责施格兰公司的国内红酒业务,而且他并没有对自己的弟弟埃德加表现出任何怨恨。)

令施格兰公司接班人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埃德加的父亲老埃德加·布朗夫曼有个名叫查尔斯的兄弟,他是施格兰公司的联合董事长。此外,查尔斯有一儿一女,他们可能都曾对该公司的领导职位感兴趣。

然而在保持对施格兰公司的控制方面,布朗夫曼家族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至于他们能否抵御住暴风雨进入第四代,我们需拭目以待。很显然,他们投入的赌注是值得的。布朗夫曼家族在施格兰公司的38%的股份市值超过20亿美元。

能力不是问题。任何一个拥有3位数智商并具备一定外交手腕的人都能以守成之势管理一家现代企业,且并不会与多数其他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有多大区别。自负、贪婪和妒忌才是成败的关键所在。这方面问题泛滥的话,家族控制企业就会在内部战争的硝烟中灰飞烟灭。

当几代人能同心协力之时,家族型赛马就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威力。巴尼公司(Barney’s)最初只是一家小型男士服装折扣公司,是三代之前巴尼·普雷斯曼(Barney Pressman)所创办的。如今,巴尼已经成了纽约零售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仅仅在曼哈顿的一家销售点上,年营业额就达到了约1亿美元。巴尼成了美国一家大型公司,这个成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40 岁的吉恩·普雷斯曼(Gene Pressman)和他的弟弟罗伯特一起管理着公司。

比尔·万豪的事业起始于其父于1927年开设的“热卖店”—一家只有9个座位的麦根沙士(一种用植物根部做香料的汽水)小店。而今的万豪公司价值80亿美元,拥有23万员工;除了豪生酒店、大男孩餐厅和多家机场礼品店之外,它还拥有558家酒店。该家族的股票市值至少有14亿美元。

当老万豪将公司交给他的时候,比尔·万豪比埃德加·布朗夫曼还要年轻。虽然是个上市公司,但是万豪却被牢牢掌握在家族手中。比尔的兄弟理查德是万豪的副董事长。两兄弟加上其母亲,在董事会的8个席位中共占了3个。

把权杖交送到下一代手中也许会带来问题。比尔·万豪3个儿子中的2个(分别是29和31岁)以及他的女婿都受雇于这家公司,但是职务都不高。万豪说:“问题在于,他们想坐在这间办公室里吗·他们必须得表明自己确实精力充沛、聪明机智、尽心尽责并忠于职守。”

嗯,看来比尔·万豪忘了他和他的兄弟是如何登上高层职位的。

家族型赛马能帮你占据一个良好的起点,而良好的起点至少是成功的一半。罗伯特·哈夫特(Robert Haft)在从哈佛商学院毕业4个月之后就在皇冠图书公司开始了他的事业,当年他才24岁。哈夫特得到了多方帮助。他的父亲赫伯特·哈夫特(HerbertHaft)开创了美国第一家药品折扣连锁店达特(Dart)(愤怒的竞争对手们声称这是“不公平买卖”,而且起诉到了最高法院,但是败诉了) 。当时的商场禁止达特在其中租赁场地时,因此他又开发了自己的购物中心,将之命名为综合产业公司(combined Properties)。

起初,皇冠租用的是综合产业公司名下(或是租的)大楼中的场地(当你试图开办一家零售企业之时,有个老爸当房东是很有帮助的)。

1977年,罗伯特·哈夫特在马里兰州的罗克维尔开了第一家店。现在,皇冠公司已在全国各地拥有257家书店,年收入2亿多美元。

哈夫特王国还包括罗伯特的弟弟罗纳德(30岁),他掌管着综合产业公司;以及他的妹妹琳达(38岁),她是家族产业财务方面的执行副总裁。据估计,哈夫特家族的财富超过4亿美元。

要骑上这匹赛马,你并不一定必须完全拥有它。盛田昭夫因为创建了索尼而出名,但是他和他的家族在索尼只拥有10%的股份,但这已足以使他弟弟盛田正明成为索尼的两名副总裁之一。

许多家族王国都是名副其实的家庭事务。1952年冬天的时候,戴夫·麦科伊(Dave McCoy)还是洛杉矶市的一名全职水道测量员。在工作日里,他测量塞拉山(Sierra)的雪层,而在周末期间,他打理自己的生意—他在马默斯地区的山坡上支起便携式缆索,他的妻子罗玛负责收取两美元的索道费。

如今,戴夫·麦科伊在加利福尼亚州拥有两处度假胜地,分别是马默斯山(Mammoth Mountain)和琼山(June Mountain)。马默斯旅游胜地每年所出售的索道票比西半球任何滑雪场都多。他的整个家族都参与其中,这份产业包括一家有着216个房间的酒店、3个度假屋、4个滑雪坡道、3个咖啡馆以及2家饭店。

他共有6个孩子,长子加里是马默斯的总经理,坎迪管理相对较小一些的琼山设施,彭尼则负责协调特别活动,兰迪是公司的故障排除人员。而卡尔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经营一家农场,为马默斯和琼山提供肉牛;丹尼斯也是如此,他在美国蒙大拿州拥有一个农场。

麦科伊家是一个典范,它向我们示范了一个大家庭如何才能和睦共事。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王国都能在这方面保留良好的纪录。

道奇(Dodge)兄弟—约翰(John)和霍勒斯(Horace)在1914年推出了道奇汽车。6年之后,他们的年销售量是15万辆,仅次于福特公司。当时,他们的共同财富约为2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5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