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15926100000043

第43章 党支部书记要学点决策知识

党支部书记是本单位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或重要成员,经常组织或参与领导班子讨论与决定问题;在自己任职的职权范围内,日常也要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因此,支部书记掌握有关决策的知识,对做好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一、决策及其重要性

决策,简单说来就是决定的意思;严格说,它是指人们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实现某一目标),根据主、客观条件及占有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有以下特点:(1)目标性,决策总是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任何一项工作或活动如果没有目标,从一开始就是盲目的、错误的。(2)理智性,决策是人们自觉有意识的行动,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的。(3)预测性,决策是在掌握一定信息的情况下,对事物未来发展情况的判断,决策之后会带来什么后果还不十分肯定。(4)风险性,决策方案实施之前,一方面客观事物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人的认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决策能否达到预想的成果,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把握。

一项具有科学、合理的决策应符合下列要求:1.择优性 决策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选择一个满意方案或最优方案。如果只有一个方案,无法进行比较和选择,那就不成其为决策了。

2.时间性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在迅速发展,时间的价值在现代决策中表现为更为突出和明显,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领导者做决策,不仅要及时,而且要迅速。

3.合法性一切决策要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

4.科学性决策的程序、方法、技术要科学,决策过程要多方征求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决策必须反映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5.明确性决策方案提出的目标、指示、进度及数量、质量要求等,都必须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6.可行性决策不能只考虑需要,而不考虑可能;不能片面地只考虑有利因素和成功的机会,而不考虑不利的因素和失败的风险,必须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为实现决策目标,付出的代价和产生的副作用应尽量小。

决策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决策决定着领导活动的发展方向。确定方向、目标是办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大家知道“南辕北辙”的寓言,赶车人的本意是到楚国去,应往南去,但却朝北赶,由于方向不对头,他的马跑得越快,旅费越多,赶车的技能越高,而距离楚国越远。

2.决策涉及到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个管理系统分工精细,各个部门、环节相互依存,决策对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

3.决策是领导过程的核心。领导过程也可以说是不断做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调查研究、制定计划、选配人员、组织指挥、反馈控制等,都是离不开决策的。

4.决策正确与否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据报载,西方某发达国家,假定第一年有100个企业,第二年就剩下55个,第三年则剩下33个(当然还同时兴起许多新的企业),倒闭企业几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这就是决策失误。我国有不少小企业关停下马,其原因大都是不了解市场供求趋势,没有掌握确凿的市场信息,不顾自身能力,急功近利,盲目上马所致。

二、决策的程序

决策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决策的过程一般分以下五个阶段:(一)调查研究,提出问题。一个有作为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善于发现新问题,并经过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性质、特点,确认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系统分析,确定目标。系统分析是指对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分析其内在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与系统整体的关系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便综合地、全面地考察、把握对象,在此基础上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确定的目标应具有四个特征:其一,目标不能是模糊的,不能有多种解释;其二,目标落实必须是有时间要求的;其三,目标的成果必须是可以衡量的,不能笼统;其四,实现目标必须能落实具体责任。

(三)集思广益,拟制方案。听取多方面意见,尽量多提出一些方案、设想,以供选择。国外有句管理格言:“如果看来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么这条路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说,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拟定方案,第一步是解放思想,大胆设想;第二步再细细分析。精心考究。

(四)比较评价,方案优选。首先对拟定的各种方案评价。评价的标准,一是价值标准,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学术价值等;二是优化标准,选取的应是投入少、收益大的最优方案。这里的“最优”往往是一种理想,有人提出一个现实的标准,即满意标准或叫“有限合理性标准”。三是时效标准,指不失时机地进行决策。然后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所有方案是各有利弊的,有的方案投入大,但收益也大;有的则投入少,收益也少。有的方案收益来得快,但不能持久;有的则收益来得慢,但持续的时间很长。有的方案风险大,但收益大;有的则风险小,但收益也不大。这就要权衡利弊,按古人所言:“两害相形取其轻;两利相形取其重”。最后进行决策,通过反复论证、比较后,所选择的方案,应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实施条件具备,能顺利实现决策的目标。

(五)实施方案,及时反馈。选定方案后就应付诸实施。其主要工作,一是精心安排实施计划;二是健全组织、配备人员、明确责任;三是分解指标层层落实;四是做好宣传教育;五是具体指导,搞好协调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把执行情况反馈上来。有时,执行结果与目标发生偏离,其原因:(1)执行人员没有认真按决策方案办事;(2)目标正确,方案总体合理,但发现局部不合理;(3)在执行中发生了某些情况的变化;(4)目标有问题,方案总体基本是错的。对前二种情况应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阻力,坚决实施到底;对第二、三种情况,可进行修正、调整;对第四种情况,应对决策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三、领导者要精心决策

通俗而简单地说,决策就是决定问题,一个同志可不可吸收入党,一个同志可不可提拔,一个同志给不给奖励,一个同志犯了错误,该不该处分,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发生冲突,应如何处理,等等,这都是属于决策的问题。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事情办得好坏和事业的成败,也影响到领导者个人在群众中的威信。如何提高决策水平而防止决策失误,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一)占有信息,全面分析。应对研究的对象或解决的问题,从其历史到现实,从内部到外部,从主观到客观,全面地进行调查了解,占有全面、准确、系统的信息、资料,这样才能有发言权。

决策者要善于动脑,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系统的方法去分析、处理问题。决策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面、周到。决策中重要的是权衡利害大小。其中可能有三种情况:有利无害、有利有害、有害无利。在有利有害中,又有利大于害、利害相当、利小于害三种状态。在有害无利中,也有害大、害小之分。在决策权衡中,利大于害当然可取;但在某种情况下,往往是害中取小即为利。有时,领导者有良好的愿望,但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局部有利的事,并不总是有益于全局;对眼前有利的事,并不一定对将来有好处。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从整体出发,以战略眼光进行科学决策。

(二)“拍板”之前,慎之又慎。领导者在决策之前,应向自己提出以下五个问题:1.这项决策必须由我来作吗?是不是属于本人的职权范围?

2.这项决策值得我作吗?假如这个问题不表态、不处理,将会失掉什么?

3.必须在什么时候作出决定?条件是否成熟,时机是否适当?

4.已经掌握了作决定的必要事实了吗?如果作出决定,会出现什么后果?

5.我将怎样作出决定?对各种方案的优劣利弊是否了解得十分周详?

当完成了这“五问”之后,才可以去“拍板”。

(三)广泛征求意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者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

第一,乐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在本单位要提倡并形成一种不仅“言者无罪”,而且“言者有功”的好风气。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威王曾下令悬赏谏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旁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对提意见者奖赏,胸怀非一般人可比。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学学齐威王这种宽大的胸怀和虚心的态度,让大家畅所欲言。

第二,不要忽视少数人的意见。一位心理学家对多数意见与少数意见做过有趣的试验。他选出八名大学生,先让他们看三根长短不同的线,再给他们看另一根线,问他们这后一根线与前三根线中哪一根同样长。先向其中七名大学生串通好,一致当着第八名大学生的面故意回答错误的答案。然后让第八名大学生回答。连续18次不同的试验,结果,12次第八人与前七人回答一样。这个实验说明,真理不一定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也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个道理可以被古今中外许多事实所证明。

第三,认真听取反面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认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有以下作用:(1)不同意见,实质上提出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案。(2)不同意见可使各种方案的利弊显现出来,以便取长补短,进一步优化决策方案。(3)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可以互相启示,开阔视野,深化思路。(4)不同意见的讨论,可以统一决策的认识过程,一旦拍板定案,就能同心同德、上下一致地实施。(5)不同意见的讨论,可以避免领导者一时头脑过热,而使决策失误。

(四)出以公心,坚持原则。领导者在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时,要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出发,要顾全大局,而不能从一己私利出发。如果有的人争权夺利,讨论、决策问题时,就没有共同语言,就会使决策偏离正确的方面。因此,党的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在决策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也是一项原则。有些问题,要从下面一层一层地讨论、申报;有些问题,则要经过党组织、行政组织、工会组织、工代会分别进行讨论。一个领导人在某类问题上有决策权,但不等于个人可以独断专行,而必须遵守规定的程序办事。

(五)排除不良心理的干扰。

1.保守心理其特点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怕”字当头,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2.求全心理其特点是所选方案必须是“十全十美”,追求绝对优化。为了追求“十全十美”,而往往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坐失良机。

3.虚荣心理为了个人的所谓“面子”,而不顾客观条件,订高指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吹牛皮放大炮,最终招致决策失误。

4.独断心理表现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傲慢专横,封建家长作风,“一言堂”,听不进任何人的正确意见。

5.逆反心理在感情上与别人不和,总是对着干;或者过于好胜,不从实际出发,思想浮躁、偏激,非要推翻别人方案不可。或者预先在思想上就有了“定势”,别人提什么好的建议也听不进去。

6.从众心理这种人思想水平不高,不太动脑子,依赖性强,而独立性、自觉性差。

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能做到“大公、大智,大勇、大度”就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