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开发想象力智力猜谜
15992800000011

第11章 故事谜(1)

1.

团扇半遮头

清代,江南有个姓李的秀才,一次去看望岳父大人。刚跨进大门,便听见两个内弟在猜灯谜。只听一个吟道:“折曲盘旋一座楼,楼内小姐性温柔,踱着莲步出门口,手持团扇半遮头。”另一个想了半天也未猜出,李秀才提醒道:“这楼就在咱们鱼米之乡。”

你能猜出是什么东西吗?

2.

化缘谁家

苏东坡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闲暇之时,常玩一些文字游戏。

一天,诗友佛印禅师化缘返寺,路过苏东坡家,进去小憩。二人品茗谈笑间,佛印和尚忽说:“老兄不妨猜猜看,我是从谁家化缘而来?”说罢念道:“高家的头,李家的脚,陈家的耳朵挂右角。”苏东坡捋须笑了笑,旋即道出了谜底。

你知道佛印禅师化缘在谁家吗?

3.

班门弄斧

从前,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在一个湖畔渡口与一老叟相遇,言谈中书生故意卖弄自己的学问。老叟本是个落第举人,他见那书生如此狂妄,便冷笑道:“才子不妨为我解个字谜。”随即吟曰:“一物四十八个头,钻入地下造穴巢,江湖河海它不爱,喜欢黄泉细水流。”那书生思忖了半天,也没猜出,不由得羞愧难当。

你知道是个什么字吗?

4.

兵不征粮,马不吃草

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开,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平民疾苦多有接触和同情。当担任杭州刺史时,听说有两位协律郎寄宿在城外寺院,忍受饥寒折磨,深感不安。

他立即叫人准备了衣物酒食,又从书房中拿出一物,并附一首咏物小诗:“两国打仗,兵强马壮;马不吃草,兵不征粮。”派人冒雪送往寺院。

你知道白居易反书房中拿出的是何物吗?

5.

炎黄子孙人人有

有一位美国朋友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历史典故、风俗民情都一一熟谙。一次他来中国访问,他见两位中国外交官员言谈大方,博学多才,便说:“久闻贵国有猜谜的风习,我也有一谜请两位阁下试猜。”说着,用手指二位外交官员吟道:“你有一只他也有一只,炎黄子孙人人有一只,若问华夏大地共多少?神州总计十几只。”两位中国官员听罢,当即猜中。

你知道他所言是何物吗?

6.

笑猜“三国”人名

清初,山东有个七品县令,特别爱看古书和章回小说,尤其对《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百看不厌。一天公闲,他与师爷、差役们笑谈“三国”,忽然灵机一动,吟了几句《战国策》里的话:“取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要师爷、差役们猜《三国演义》里的人名。师爷很快就说出了谜底。

你能猜出是谁吗?

7.

评点花魁

明朝,江南才子祝枝山,家园中牡丹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色彩艳丽。一年春天,祝枝山又邀亲朋好友光临赏花。席间,亲朋好友对园中之花交口称赞,唯独唐伯虎不以为然。祝枝山见状,忙问道:“贤弟认为,何花最美?”唐伯虎当着众人面说:“园中牡丹,百无一是!”众人一听,顿皆愕然,只有祝枝山心领神会,立即应和道:“园中牡丹,自无一是。”

你能猜出他们说的是哪一种牡丹花吗?

8.

机智的慧娘

从前,有个财主十分贪婪。一天,他对一个佣人说:“明天你把一百只羊赶到集市上去卖,晚上把卖得的钱和一百只羊一并交来。记住,一百只一只也不许少!”佣人接下这一差遣后,十分为难,后来他的女儿慧娘告诉他明天如此如此。

第二天晚上,佣人按照财主的要求,送上了一百只羊和所卖的钱,财主十分满意。

你能猜出佣人的女儿想的是什么妙法吗?

9.

姓氏蕴词中

宋末,一举子进京赴考,路经一小店,他见店主的女儿长得十分漂亮,便上前道出爱慕之情。店主女儿很爽直地答道:“你若能说出我的姓氏,我便嫁给你。”说罢,娇吟道:“遥望处,牛女两双栖。天上人间相与共,银河杳渺水迷离。新月落西陲。”举子知道这是填的《忆江南》一阙的词,但他终未猜出店主女儿的姓氏。

你能猜出店主女儿的姓氏吗?

10.

杨修解字

东汉末年。有一天,曹操前去察看工匠们修建花园大门,当时他未作任何指示,只是顺手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大家都不解其意,又不敢轻举妄动,正不知如何是好时,曹操手下任主簿的杨修刚好经过这里,见此情景,立即叫工匠们把大门拆了重修。杨修并对工匠们做了个手势,如何改建。曹操听其情况,不禁大赞其才。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

怒改招牌

从前,河南开封有个“天德堂”的药铺。老板为了赚钱,常卖假药。一次,有位德高望重的老郎中给病人开了一张“清热解毒”的药方,谁知病人按药方吃完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

老郎中闻讯赶来,见药渣里的黄麻是用细席草代替的,不由大怒。问明买药的药铺是“天德堂”,立即赶去,挥笔把那药铺的招牌改了一个字。

这事很快就传开了,没过多久那家药铺便关了门。

你知道改了一个什么字吗?

12.

中谜赏酒

清代乾隆年间,黄河北岸山东聊城有一位秀才,整天旧衫一件,稀粥两餐,生活十分清苦。

一日,路过鲁西酒楼,酒家老板笑嘻嘻地对秀才说:“读书人,我出一则字谜,你如猜中敬酒一席。”说罢吟到:“霸王提手举鼎,王婆张口骂鸡,武松奋力打虎,吴汉夺刀杀妻。”

穷秀才略一思忖,便开口道出了这个字。

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

13.

商贾测子

清末民初,扬州有位商贾,多年在外做生意,时常思念他那贤良的妻子和那三个乖巧的孩儿。

一年除夕,商贾回家与家人团聚。他想考考三个儿子的学问和才智,便出了个字谜看他们谁先猜出。那谜面是:“请客二十一,口说在初十,内中有一人,又说在初七。”结果小儿子最先猜出。

你知道是个什么字吗?

14.

老僧试才

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少时孤贫,只好到醴泉寺一间僧房去读书。冬去夏来,范仲淹不知不觉在醴泉寺苦读了三年。一日黄昏,寺中长老想试试他的学问如何,就制字谜一则考他道:“竹林高高留僧处。”天资聪慧的范仲淹细细一想,拱手回曰:“妙哉,妙哉。”接着便道出了谜底。

你可知道老僧所吟,是个什么字吗?

15.

单刀赴会

从前,有位善制巧谜的周老学究,被一贤达乡绅聘请教家馆。一日,乡绅酒宴宾客,请周老学究出席作陪。当宾朋落座,酒肉摆齐时,却不见老学究踪影。后来,乡绅问起学究当时何干?他笑道:“余偷闲客串戏四本,戏目:首本:观音坐禅,二本:水漫金山,三本:单刀赴会,末本:五娘梳妆。”

乡绅听后,又观其面容,识破其谜。

你能猜出周老学究所言何干?

16.

门对千竿竹

明朝的解缙,六七岁时便能吟诗作对。他家对面,是曹尚书的竹园。解缙曾以竹园为题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了,颇不高兴,叫人将园中之竹砍去一截。解缙见后,就在原对联上各添了一字,这样就更突出了对联的对比效果。曹尚书也不由得暗暗钦佩解缙的才思。

你知道解缙在原对联上各添了什么字吗?

17.娘娘救国师

朱元璋得天下后,听信宰相李吾长之谗言,对国师刘伯温时时猜忌,事事疑心。

一日,刘伯温领太子到宫外散步,见一屠夫在杀猪,太子好奇地问道:“这是在干什么?”刘伯温答道:“是在宰猪。”并言,“猪壮必宰。”朱元璋得知此言,疑心顿起,认为刘伯温指桑骂槐,杀机渐露。身后的娘娘见此情景,忙在一个盒中装了两样东西,令太监立即送给刘国师。刘伯温打开盒一看,暗自感谢娘娘,连夜离京飞马南阳。

你猜猜盒里装了何物?

18.

伍子胥猜谜

相传,战国时文武双全的伍子胥,初次上朝时,在殿前刚举完千斤鼎,君主又传谕试才,结果,满朝文武都论不过他。这时国相就给他出了个字谜:东海有大鱼,无头又无尾,丢了脊梁骨,一去直到底。伍子胥当即答了出来。接着他又回国相一个字谜:出东海,入西山,写时方,画时圆。其实谜底都是一个,却难住了国相。

请你猜一猜是什么字?

19.

巧训武官

唐朝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冬雪纷飞,覆盖江南。

这时,年已半百的白居易,到杭州担任刺史才一个月。他听说自己手下的两名武官被狂风大雪封锁在城外山寺中受冻挨饿,心里很是惭愧不安,于是立即叫人准备了两件大衣和酒饭,又赶回宫邸从自家书房取出一盒精致灵巧之物,幽默地附了首小诗:“两国打仗,兵强马壮。马不吃草,兵不征粮。”派员一道冒雪送往古刹。二武官一见大喜,穿上厚厚的棉大衣,边吃边乐呵呵地摆开阵势,相互“斗”了起来。

你知道这是送的啥?

20.赠联

有一个财主,非常吝啬,爱钱如命,从来不舍得多花一个铜板,老百姓叫他“铁公鸡”。

有一天,财主做六十大寿,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备礼前来祝贺。财主眼看收了不少祝贺的财礼,不请人家吃一顿饭也确实过意不去。于是让管家准备了点菜饭,请所有来拜寿的人吃了一顿饭。

吃了饭后,一个好友见财主连一副对联也没有,便买来红纸,要来笔墨写了一副对联。右联是“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左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横批是“文口从土回”,写后交给财主说:“老朋友,我给你写了一副对联表示祝贺。”财主很高兴,马上叫儿子贴了起来,门前过往行人看后无不发笑。

你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

21.天下第一味

一年春天,三个赴京赶考的举人途中相遇。走累了,大家坐在大树下歇息。一位四川举人心头一动,拱手笑道:“二位才子,你我今日幸会,实为难得,眼下已近中午,大家肚内皆饥,小弟请问二位仁兄:何谓天下第一味?”

浙江举人笑道:“这还用问,糖醋肉排味最佳。”

广东举人说:“蛇肉之香,味更美。”

四川举人笑道:“二位仁兄皆未道中。”接着他说出一味菜并解释了一番。

那两个举人一听,拍手叫绝,连说:“妙,妙!”

你知道这天下第一味是什么菜吗?

22.王安石字谜招书童

王安石打算身边再要个书童,可连着看了几个都不中意。

这一天,家人又找来个书童,请王大人过目。王安石问了他几个问题,小家伙答得不错。王安石看他聪明伶俐,也没说什么,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交给了家人,之间纸上写着: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

家人看了,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把小家伙留下了。

读者朋友,王安石写的是个字谜,谜底就是一个字,你们能猜出是什么字吗?

23.农夫巧谜戏秀才

从前有个秀才,整日酸文假醋,到处卖弄自己的“学问”。他自以为自己作谜语有一手,所以经常出谜语让别人猜。可是每次他都难不倒别人,人家一猜就中。

一天,他闲得无聊,出来逛荡。不觉走到郊外,见前面有个老农夫正低头在田里锄地。秀才想,这下机会来了。老农整日摆弄铁锹锄把,能有什么学问,我何不出个谜语考考他,也好让他见识见识我的学问。于是,秀才走到农夫跟前,说道:“农家,敝人有一小小谜语,不知你能猜否?”老农夫答道:“你说吧。”秀才说:“长脚小儿郎,嗡嗡入洞房,欲饮朱砂酒,一拍见阎王。”老农夫听罢,不禁一笑,马上说道:“老夫这里也有一个谜语,请你也猜猜:信号一声响,红娘上跑道,一圈一圈跑完时,不见红娘不见道。”秀才一听,愣住了,抓耳挠腮,半天也想不上来。老农夫见他这副难堪相,就笑着说:“告诉你吧,你的谜底见着我的谜底就跑。”说得秀才满脸愧色,扭身逃走了。

你知道谜底吗?

24.张飞卖猪

据说张飞曾贩卖过小猪,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一日,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上。刚放下担子,就有一个红脸大汉子走来说:“我要买你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话音刚落,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没等张飞答话,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你若卖给他俩,我就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张飞一听,不由黑须倒竖,怒上心头。心想:小猪哪有卖半只的,这不是存心欺负俺老张吗?正待动武,但又仔细一想,忽然答应了。结果张飞照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卖,小猪正好卖完。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张飞一共卖了多少头小猪?他们三人各买多少头?

25.王安石诗谜

王安石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王安石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为人正直,贪谗一生,利不归己。”王安石复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

王安石三首诗隐射同一物,聪明的读者,你能猜中吗?

26.神童解缙

解缙是明朝洪武年间有名的才子,儿时便有神童之称。有一次,知府巡视吉水县,路遇年方六岁的解缙。知府问:“你父母是干什么的?”解缙答:“慈父肩挑日月;家母手转乾坤。”知府听后愣了一会儿,然后叹道:“好聪明的孩子。”

你知道解缙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吗?

27.苏小妹试夫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

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

一、人名

展翅翱翔,飞鸟归房,小人掌印,凿壁借光,惜日为雄,远境闲逛,娃娃献计,红热俱藏。

二、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