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科学伴你行-建筑经典
15993400000015

第15章 外国现代城市(3)

东京先是建成36层的霞关大厦,以后又陆续建起40层的北大谷饭店新馆和贸易中心大厦,47层的京王王子饭店,50层的新宿野村大厦,52层的新宿住友大厦,55层的新宿三井大厦和中心大厦,1978年竣工的“阳光城”,是4幢建筑群,主楼高达60层,高248米,为目前亚洲的最高摩天大楼。

为什么叫阳光城?因全“城”主楼有3000多扇大窗户,每扇窗户3.7平方米,整个主楼像是用玻璃罩住,光线充足,楼内阳光普照,故取名“阳光城”。主楼电梯从底层到60层只需35秒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电梯。全“城”自来水、电力、空调、防火、废水和垃圾自动处理等,全部由地下电脑中心遥控。这体现了日本城市的高度现代化。

东京市内交通也立体化。空中立体交叉公路层层叠叠,多层高架公路好像飞天而过。地面不但有高速公路干线,而且有高速铁路干线。地下铁路网四通八达。东京原有11条地铁干线,全长218.6公里,日客运量500多万人次,在1985年后又建成13条地铁干线。这就使空中、地面与地下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

东京地下城不亚于斯德哥尔摩。全市有13处庞大的地下中心区,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庞大的地下城与摩天大楼群,形成天上、地面与地下相配套的立体化城市体系。最大的地下城是东京火车站附近5米深处的八重洲地下街,建筑总面积达7.4万平方米,分上中下3层,上层是250多家商店的商业街,有食品、服装、电器商店,还有餐馆、酒吧间、咖啡座等。中层是可以存放520辆汽车的停车场。下层是为供电、通风用的机械设备室。商业街通道11872平方米,最长的街全长340米,日平均接待顾客44000人次。

地下城还有3个“广场”,其中“花的广场”装饰着各种花卉,芳香扑鼻。

新宿区的地下街还有六七层的。地下街的入口处多与地铁合在一起。现在东京地铁已将地下城的全部街道都沟通了。地下街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处“御手洗”(即卫生间)。每到下午5点下班时刻,地下商业街人山人海,生意十分兴隆,大大疏散了地面人口。

地球中心城市拉丁美洲国家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距赤道最近的首都,城北24公里处就是划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0℃(零度)纬度,建有赤道纪念碑,碑上写明“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因此基多称得上是“地球中心城市”。

基多的气候很特别,是全世界温差最小的城市,年平均温度13℃,最热的6月和最冷的12月温差只差0.6℃。但昼夜温差25℃。地处赤道而不热,原因在于海拔高达2819米。

说“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并不是凭空想象,是科学考察的结论。古代印第安人将基多称之为“太阳之路”,却不能科学地说明这叫赤道。后当地居民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圆形无顶的太阳观察台,又在旁边建造了一座太阳神庙。这说明古代人还不能摆脱“太阳是神”的迷信。

1736年,法国和西班牙组成地理测量考察团来到这里,经过3年的科学仪器测量,证明这里正是纬度0°和西经78°(度)27′(分)8″(秒)的交叉点;这交叉点正是地球赤道上通过地心的垂直地轴所在地。这就是地球自转的轴心,也就是地球的中心。

当年就在这个地球中心处兴建了赤道纪念碑。碑高10米,用褐色花岗石砌成,呈四塔形,顶端竖立一颗石刻地球仪,地球腰围一道标志赤道的白线,碑身东西两侧画一道红白线,向上连接地球仪的白线,以此作为南北两半球的分界线,碑的四方刻有表示东南西北方向的字,碑上写着“这里是地球的中心”,还记载着历代对测量赤道线有贡献的杰出的地理学家的名字,以示纪念。

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200年前测出的这条赤道线作了多次更加精确的复测,发现过去的测量基本准确,略有误差,精确的赤道线地球中心点应该是在旧纪念碑以南2公里处。

在新址建立新的赤道纪念碑,比旧碑更宏伟。两座碑碑型相似,但新碑高30米,座落在一个直径100米的大圆盘上,碑顶放置直径达4.5米,重4吨的铝质地球仪。碑体内有电梯直通碑顶瞭望台,可以瞭望四周风光。碑周围广场占地225市亩,建有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饭馆、邮局、游艺场等,成为基多最招引游客的旅游胜地。

游客来到碑前地球仪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前,一般都要背碑而立,两脚分别站在分界线两侧,以示自己站在两半球上,摄影留念。每年3月21日(春分)和9月23日(秋分),正是太阳直射点通过赤道线的日子,当地居民聚集碑前欢乐歌舞,感谢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

明星城市新加坡新加坡市是新加坡共和国行政中枢和商业中心,也是东南亚及世界性大港埠和金融中心之一。位于新加坡主岛南岸中段,扼新加坡海峡咽喉,海洋航线辐辏于此。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264.1万(1988年)。英国殖民者于上世纪在新加坡河口地带建立港埠,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经营与扩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形成当代国际性的都市。20世纪50年代,城市范围北抵麦里芝水库,南至岌巴港,西到花柏山与巴西班让山岗。受地形限制,逐渐向东伸展。市区东界大致到达实乞纳路与巴耶利巴路。其中新加坡河下游两岸,面积8.11平方公里的市中央区是新加坡城市岛国的发祥地,长时期以来也是新加坡的商业、金融和行政中心所在地。60年代起,进行都市重建,调整各区功能,改善居住条件。市中央区自南而北有新加坡河、史坦福沟和梧槽河贯穿。新加坡河以南俗称大坡,滨临海港,商业兴盛,是银行大公司的集中区,摩天大楼接踵而起,最高52层(华侨银行大厦),珊顿道为世界知名的银行街。新加坡河与史坦福沟、乌节路之间俗称水仙门,其中近海地带仍为政府及文化机构所在,有议会大厦、最高法院与市政厅、国家图书馆、博物院等,乌节路则为商业大街。史坦福沟与梧槽河之间俗称小坡,现为整齐美观的新式住宅区,梧槽河以北为中型商场、酒楼和旅馆分布区。

新加坡河河口外沿海地带填土造陆,形成海滨湖畔新市区,为中央区的延伸和扩大。在史坦福沟东北岸兴建的莱佛士镇,由4幢圆柱式塔形高楼组成,最高72层,是东南亚最高的摩天大楼,从顶层可以眺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市中央区努力向商业、金融和旅游综合区发展,为新加坡市的橱窗。

市区其余部分经过重建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住宅区,组屋群中建立商店、学校、医疗和文娱体育设施;一部分组屋区发展为新镇,如女皇镇、直落布兰雅、大芭窑等;污染少的轻型工厂,分布在组屋群中。市区南缘有直落亚逸、东礁湖、发巴港和巴西班让4个港区,拥有东南亚最长的码头岸壁线。港口内侧,丹戎巴葛路与发巴路交叉点,是亚州2号公路的南端,由此北上通过新柔长堤,经吉隆坡、曼谷直抵泰缅边界的夜柿。这条公路是纵贯中南半岛最长的陆上干线,加强了新加坡市在东南亚海空交通枢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