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备课上课
15999300000001

第1章 新课程与新课标(1)

内容精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

一、新课程下的几种教学试验模式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

新课标倡导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或者说是研究性学习,如何体现这一点?在这两年的课改中,有些教师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由学生来讲课而教师作为主持人出现。这种课真的就是体现了当前的新课标和新课改的精神吗?

一、新课程下的几种教学试验模式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以下这几种教学模式是可以用来试验的。

1.“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学科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问题,培养学科问题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通过操作实践、模拟活动等,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学科模型,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质疑式:(可先观察)学生质疑——带疑自学——尝试讨论——大组交流——解疑存疑。

3.讨论式:出示讨论题——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辩论式:学习新教材——出现辩论题(或找出学生间的不同想法)——分组准备——两组辩论——辩后小结。

5.茶馆式:课前预习——七嘴八舌第三者谈见解——教师适当点评。

6.小组式:自我尝试练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

7.采访式:明确采访要求——各人(组)采访——写好采访记录——汇报情况——得出结论。

8.主题式:课前明确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充分表达想法——师生共议主题。

9.主持会式:学生充当节目主持人,教师退居幕后做导演课堂由学生主持,串联、设问、解答、存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当然,还要注意的是:这些新教法不要再次成为新的教条。要领会精神,活学活用,不同的教学适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时甚至要综合运用几种模式,切忌有“一招鲜吃天下”的思想。

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

新课程下的教学观:更新思想,转变理念。具体如下:

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转变理念。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

新课程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教学。

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发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修养,淡化自己的角色,同时把学生视为接受教育的一个完整的人。

新课程强调展示知识产生、形成、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注意结合新教材中有关内容展开阐述。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新课程强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即时的反应,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讲解。

新教材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便于自学方面下了苦功,如学习导语引人入胜,强调以图代文章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新课程要求老师创造性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要求教师关照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给“吃不饱”的学生另外提供补充性挑战。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

课程改革中,学校和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多与社区联系,争取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携手,让课程改革一路走好。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众多创新之处,各地各校教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最终迈出积极而稳妥坚实的“第一步”。教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

纵观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的教育经过了屡次变革,虽然都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这种变革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改观,国民的素质将发生世人瞩目的变化。这个时间相对于一个世纪、几百年来说算是短暂的。但时不我待,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世界强国必将把我们远远的抛在后面。

教育改革要从根本上进行,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打破铁饭碗,引入竞争机制,让广大的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到教师这一职业中,让更多的民办学校参与到教育办学竞争中,兼并小的差的学校,盘活教育资源。在竞争当中只有优秀的教师、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受到聘用,这样必定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教研,不耻下问向别人学习取经,自发考大专本科,即使培训要自己掏腰包也干,这样还会在听讲座时讲话吗?而当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环就是校长的聘任,一个有价值的、高水平的、有高度责任感的校长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种有自己独特教育理念、能为教育理念努力实践的校长会不断涌现,而中国当代的众多教育家也才有可能新鲜出炉。

新课标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种正当的学习要求,最好在课堂上体现多个层面的复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用于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以四人或二人小组进行,教师为学生确定一个学习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

【案例】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用心感悟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的刘老师自从事教育事业以来,就在光环的照耀下不断成长,单2007年这一年,他就获得荆州市明星教师、荆州市初中化学教材与教学艺术研讨会上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优秀辅导奖等荣誉。面对种种的荣誉,刘老师说这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十几年前,初为人师之时,刘老师就立志把最优质的教育奉献给学生,并用实际行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课改之后,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充盈着他不甘平庸、不断进取的头脑,他努力钻研新课程,联系实际贯彻新课程理念,几年过去,他在新课程教学方面已开辟了一片崭新的新天地。

记者:刘老师,您好!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前陈旧的教师教学方式。课改后,您在化学课堂教学方面有哪些新的尝试?

刘老师:课改之后的教学方式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不再只是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改之后,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置于探究现实未知的问题氛围中,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参与探究。二是联系实际问题,关注社会生活。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地学科。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是尽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和倍感兴趣事物出发,选取典型事例,讲授课堂知识。例如:我将“钢储气瓶识别”“认识消防标志”“灭火器使用”“清洗家庭餐具”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化学课堂,使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能有效结合,从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三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化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精神。我在教学中,将化学新课程知识按活动与探究、阅读讨论、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分类,引导学生突破对教师或是课本的依赖心理,调动学生的主动创新的动机,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我辅导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铅笔史话》都获得石首市学生创新素质竞赛活动一等奖,小制作《电解水装置》《水净化器》陈列我校理科实验室保存。近三年辅导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有8人次获得省级奖次。

记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您有哪些具体做法?

刘老师:一是组织节能教育,形成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首先向学生提供大量有关能源利用和开发的丰富素材,同时组织学生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开展“能源利用活动周”“节约能源大比武”“调查家庭用水、用电情况”等活动;倡导学生使用节能灯、节水器、无氟电器等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元钱”,积极为减少每天能源资源的消耗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以节约能源为研究主题,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倡导校园里每个成员都来争做“节约之星”,促进我们每天的行为充满“绿色”。

二是巧用家庭小实验,培育课外探究能力。家庭小实验的化学原理和选用仪器都比较简明,充分贴切生活实际,因而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补充。这些家庭小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有其独特的促进作用。  在确保家庭小实验设置科学合理,程序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我精心选择和编制多组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庭小实验操作环节中承担“小化学家”“小设计家”“环保小卫士”等多元角色,促进学生在交织的角色体验中,切实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记者: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课堂中您是怎样实行的?您怎样看待对学生宽容和惩戒的关系?

刘老师: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面对当今倡导“赏识”教育的背后,更需有针对性的惩戒教育手段,以表达自己对下一代有可能成为“被宠坏的一代”的忧心。韩国几年之前通过了《教育处罚法》,美国则是赋予了教师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短期停学、开除等惩戒权利。我也呼吁:我们应该制定出科学的惩戒制度,建立起以赏识为主、惩戒为辅的教育方式。

我觉得,教师要善于驾驭严肃的眼神和神奇的语言,控制教育全过程与课堂教学氛围,时刻监督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如果遇到顽皮学生屡屡违纪的尴尬情景,教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正面引导,积极联系家长和校外辅导员,广泛结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同时运用班集体的力量来熏陶、感化他们,但绝对禁止体罚和变法体罚学生。当然,也可以适度通过惩戒教育制度,针对错误,教育学生进行深刻反省悔过,让学生能够真切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对他人负责,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总之,我觉得,宽容与理解,总比埋怨与误读好;适度的惩戒,总比听之任之好;相得益彰,总比各行其是好。

记者: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课改前相比有所不同吗?现在对学生实行怎样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