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远程教育
16000800000008

第8章 远程教育发展研究(4)

管理体制滞后,主要是人们对于教育技术机构的功能没有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各不相同,有觉得它是拍摄和播放电视录像的,还有的认为它是管理配有电教设备教室的或者是搞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等等。正是这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使得教育技术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多电教人员常常是维修工的兼职者,或者是课件制作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至于他们的思想和专业背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同时,电教人员与学校其他教学人员之间不能实现良好协作与交流,也成为管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

2.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

不言而喻,一个地区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其经济发达程度是成正比的。到目前为止,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要大力发展教育技术事业,需要有设备和软件的支持,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教育技术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国家投资,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学校自筹解决,不管采取何种方式,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教育系统内部。在国外,企业投资教育可以用来解决教育资金不足。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2000年的头5个月,私营机构对教育的投资达到15亿美元。不过近几年,我国也逐渐出现了企业投资办学的方式,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资金来源的新渠道。

3.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而忽视中国国情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中、小学纷纷开始了计算机教学,而我国为了做到与时俱进,在前几年也盲目效仿。但美国全国教育政策规划及组织协会对全国中、小学微机使用调查发现,原本指望靠这种新技术给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注入新的活力,根据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中的开发及应用状况来看,却有些事与愿违,甚至是得不偿失。事实上,许多教师拒绝使用由软件公司提供的教学程序,理由是这些软件的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这种教育技术中的困惑和无奈,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如在90年代末,虽然我国的许多中、小学校园网迅速崛起,但由于缺乏相关研究和政策的支持,大部分校园网并没有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此外,我们在吸收一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时,往往也是不加改造的照搬照抄,而忽视了国家之间的不同的历史文化。当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人们在教育技术的定义问题上已经有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如何将国际上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等本土化、民族化?如何建设和发展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技术?中国的教育技术人才如何培养?等,这些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综合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教育技术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桥梁和纽带。这种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育技术,毋庸置疑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第二,教育技术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主要以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作为其理论基础。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己见,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合作与交流、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第三,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协作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特色。

(二)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教育技术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是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注重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关注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具体体现在:

1.教师培训

支持学习首先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所以教师培训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据了解,2000年,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标准”,其中规定了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基本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标准,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技术培训。除此之外,英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

据调查,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目前尚有1/3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甚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调查也显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欢迎教育技术培训。因此,如何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实施系统有效的培训,需要我们教育技术的专家和学者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2.教学资源建设

我们应该重视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尤其是在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当前教育软件的应用远远没有实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相对突出的问题有:适用性较差、制作欠精细、存在科学性错误、交互性不强、智能性欠佳等。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代理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以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软件将在教育软件市场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如何克服目前教育软件业的难题,研发出适合学习者特点和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成为当前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此外,为了使得教育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课题。2001年,我国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专门从事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

3.学习支持

在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中,教育技术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可以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他们才能依照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的专家学者应该积极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更全面的审视和研究

当前,对于研究和探索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世界各国都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这一做法令人欣喜,但我们应考虑到计算机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若干问题,以期获得对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全面系统的理解。

1.应用的针对性

调查显示,计算机并不是对所有学科和对象都同样有效,尤其是涉及到人文类或者培养个人情感方面的有关学科,以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学科等。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针对哪些学科、知识点和学习对象而展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

2.应用的条件

在计算机应用于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资金投入上,领导的重视程度上,教师的计算机技能上,教育教学资源上等。并且,各个条件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而言,条件的标准和组合也各不相同。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工作者,就需要选择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学校,通过充分的调研、考察、分析和比较,进行科学试验,并将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3.应用的有效性

这一方面涵盖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利用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参考对象通常是教育教学评价的结果。另一层含义是投入产出的比例如何,也就是效益成本问题。对于前者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后者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因为在当前条件下,对计算机以及其他技术在教育上投入的效益问题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们投入的盲目性,而且还会阻碍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全面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有效性将是以后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一方面,需要研究不同的人在面对技术进行学习时的差异。目前,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协作技能、信息素养等的重要性,但如何消除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使所有的学习者能够应用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是以后教育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人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如何实现人与技术环境的交流互动,影响学习者心理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环境下学习心理研究的深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将不再仅仅限于于技术的简单应用,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在以后必将成为前沿研究的焦点问题。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内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将会被得到关注,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也将被逐步推崇。

(五)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

伴随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未来社会将更加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支持。为了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教学设计将越来越关注课程整合尤其是一般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而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怎样设计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型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以便让学习者综合应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创新人才是以后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更加灵活和弹性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的地位将更为突出,学习过程的支持研究将变得愈加重要。

教师从“讲台上的哲人”到“学生身旁的指导者”地位的转变,昭示着现今教学设计的方案不再像传统教案那样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设计,教案逐步为“学案”代替,而学生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将成为“学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结构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网络课程建设需要更加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组织和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作为承载网络课程的工具,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研究是不断深入,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

(六)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现在,对于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教育技术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课题,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纷纷提出观点和看法,甚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客观的讲,这对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来讲是一件好事。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从事工作的人群及其从事的工作,包括理论研究者、实践工作者及其他相关人员。

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有三类人群:第一类是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者,他们主要来自各大学的教育技术系或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的电教人员;第三类是计算机学科中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相关人员(如从事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和相关学科的教师,这类人员以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为纽带。此外,各学科的教师也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生力军。

纵观国际领域的情况也大体如此,除了美国教育通信和技术协会被认为是专门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群体以外,许多国际学术会议如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会议、计算机辅助评价等汇集了来自于教育、心理、计算机等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共同参与到教育技术的研究之中。

另外,教育技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促进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教育技术这一学科的标准之一。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为大家所认可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标准和培养方案,因此,教育技术学科的人才标准、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也是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能为促进我国的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一、教育与学习的全球化趋势

二、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三、全球化与国家特色: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一、教育与学习的全球化趋势

伴随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电子通信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扩展和渗透,教育和学习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也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新世纪之初各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点和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