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16000900000017

第17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此外,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例如请他们作示范、当辅导员等。

在校外还可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请他们辅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制作简易器材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利用价值

可以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小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等。

4.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场地器材的布局,应当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内比赛的需要;既要方便组织,又要方便教学活动;既要确保安全,又要保证学生有地方活动;要形成相互依托、互为补充的多功能活动区。

5.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例如: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现有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要大力开发,以适应和满足中小学学生的实际需要。各地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加强对运动项目的改造工作,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

2.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

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锡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

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1.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这里所说的课外泛指早晨上课前、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等。各地要开展课前和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把课间操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改变课前和课间只做广播操的单一活动内容,增加防治脊柱侧弯操、眼保健操、跑步、球类活动、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等内容。各地学校应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比赛,应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班级、锻炼小组或课外体育俱乐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组织单位。

锻炼内容可以由锻炼小组或班级确定,学生也可以自选锻炼内容。

2.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校外体育资源包括:

(1)家庭体育活动;

(2)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

(3)区县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

(4)少年宫体育活动;

(5)业余体校训练;

(6)体育俱乐部活动;

(7)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如:传统节日中的元旦拔河、长跑,春节的秧歌、舞狮,元宵节的骑竹马、太平鼓、跳百索、抖空竹,清明节的踏青郊游、放风筝,端午节的旅游、赛龙舟,重阳节的登高等;再如:学校假日中的体育夏令营、体育冬令营、春游等,以及校定节日中“体育节”、“游戏节”、“舞蹈节”、“传统项目节”、“健康节’等。

五、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地况地貌千姿百态,季节气候气象万千,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应注意大力开发和利用。

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利用阳光,可以进行日光浴。利用水,可以进行游泳、温泉浴等。

春季可以开展春游、远足,夏季可以开展游泳、沙滩排球,秋季可以开展爬山、越野跑,冬季可以开展滑冰、滑雪。风天、雨天、雪天,可以练习长跑;晴天,可以练习骑自行车,可以登高望远。

利用江河湖海,可以进行水上安全运动。利用荒原,可以进行步行拉练、野营等。利用雪原,可以滑雪、滑雪橇、滚雪球、打雪仗等。利用草原,可以进行骑马、武术等。利用森林山地,可以进行安全的定向运动、攀爬活动。利用山地丘陵,可以进行登山运动和开展有氧耐力运动。利用沟渠田野,可以进行越野跑、跳跃练习等。利用海滩或沙地,可以进行慢跑、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利用沙丘,可以进行沙疗、爬沙丘、滑沙等活动。

六、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

于地区的差异性极大,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也可以利用教学挂图、黑板绘制简图等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节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艺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艺术教师、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小组、艺术团队以及图书馆、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等。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

●充分调动现有艺术教师的潜能,通过学习培训,使之尽快适应综合艺术教育的需要。

●充分挖掘校内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充实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如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事戏剧教学。

●充分调动具备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互帮互学的艺术活动。

●充分利用师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艺术经验,使之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所具有的艺术表演欲望,使之具有持久的艺术学习动力和热情。

●丰富图书馆的文艺书籍、画册、音像资料、杂志报刊等,便利师生的借阅。

●健全校内各种文娱活动设施,充分发挥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教室和画廊布置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开展校园文体、班级团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不断积累综合艺术教育的资料,如典型的教案、音像、教具、图片等,建立艺术教学模式库,为教学提供多样选择。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可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才资源(如高等院校的教师,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青少年中心、少年宫的教师,文化馆的研究员,社区离退休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以及热爱艺术的非专业人员等)、社区文化艺术组织机构、社区的文化艺术场馆、社区的艺术环境(如小区的雕塑、建筑等)、社区的文娱演出活动、民族歌舞活动、农村民俗活动等。

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

●与社区内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

●学校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使课内外的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社区的雕塑、建筑、市民广场、绿化等资源,丰富艺术教学的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可利用传统民族艺术,农村可利用民俗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家居环境、文艺书籍和杂志、音像资料、电脑、艺术器材、家庭文娱活动等。

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与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

●让学生参与家居环境的布置(如为装潢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

●鼓励家长多购置孩子喜爱的文艺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艺术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可添置孩子喜爱的艺术器材,为艺术技能的提高提供条件。

●利用家庭的音像设备,可举行小型的家庭演唱会、舞会,自娱自乐。

第六节历史、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二、历史与社会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

一、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

1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选择经教育部审定的、适应本地特点和需要的教科书。

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力,合理配置人文方面的书籍,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4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其次,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

5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也应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6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二、历史与社会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承担着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任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结果,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提倡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与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本资源:图书(包括教材)、报刊、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和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多媒体设备(网络、电视、广播等)、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

人力资源:学生、教师、父母、邻居、社会人士(专家、政府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