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课程开发
16000900000020

第20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

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

(一)文字教学资源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应该编写具有不同特色、适应不同需要的多样化的教科书。这部分内容在“教科书编写建议”中已有详尽阐述。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不要受某一种教科书的局限,要吸取不同教科书的长处。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

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科学教育不可能只通过课堂学习来进行,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航天发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机、小山村的水磨、激光手术等。

2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例如,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液体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的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

3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用磁悬浮表现超导;以粗铁丝作棱,以薄橡胶膜作面做成中空立方体,放到水中表现液体内部各个面的受压情况。

音像资料可以使用一些动画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但不宜过多。音像资料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帮助学生接触科学现实。

投影片、挂图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应该继续开发这方面的教学资料。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智能型软件,学生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

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的意义更为重要。

学校应该加快局域网的建设和与因特网的连接,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

学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扩大音像资料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收藏,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电子阅览室。

(三)实验室资源

《标准》的很多教学内容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因此应该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尤其应该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

学校实验室应该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有些成功的实验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实验保留下来。

实验室应该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四)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利用电视进行科学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例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预报某个节目,建议学生收看并写出记录或进行讨论、交流。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另一方面,要通过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

科技馆、少年宫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这是一般学校难以做到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这样的科学教育场所,主要目的是激发参观者对于科学的兴趣。在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时,目的性应该明确。

参观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可以使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样的参观往往具有科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等多种功能,可以由不同学科的教师联合组织。

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国内外的科学教育网站,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的,有的和中学课程结合十分紧密,有的对于扩大知识面很有好处。这类网站有的交互性很强,有的则以展示科学成果为主,多数是免费的。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网站,也可以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使用。

第九节美术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各校应配齐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并提供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4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材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标准》,选择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和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教材(包括学生用教科书、音响教材及教师用参考书),依据《标准》和教材精心地、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2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3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

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的学生阅览室也应配备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4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网站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口之一,应配合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的礼堂、大教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也应视为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可以利用这些设施,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或音乐讲座等。

5学生课外艺术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师有责任承担此项任务,学校应将此项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6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应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7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

【案例】校本课程系列——民乐队

2002年,英才小学部全面启动“校本课程”。在华师大专家的指导下,先后开发了48门校本课程,包括“高雅课程”(分“人文素养”、“文化知识”、“信息技术”、“艺体技能”四类)、“未来科学家”、“未来企业家”三大类。2006年,英才小学部校本课程荣获“厦门市课改成果评比”一等奖,受到许多专家、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誉。

在校本课程这片广阔的天空里,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发展,自豪地展示,自信地成长,多智能理论在这里找到了肥沃的土壤,孩子的兴趣与天赋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研究探索、合作竞争,儿童的好奇、好动、好胜悄然发芽、开花、结果。几年来,英才小学部先后十几次获得全国和省、市舞蹈比赛金奖,4届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比赛组织工作一、二等奖,101人次全国和省市书画大赛金奖,5次福建省、厦门市科技大赛金牌,7人次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以及多次福建省、厦门市英语竞赛金、银、铜奖……兴趣盎然的校本活动,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成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之源。他们以研究者、挑战者、合作者的角色投入各个领域的学习,从中不仅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训练了技能,而且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天,英才小学部将以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为立校之本,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突破口,全情打造小学教育的一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