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创新管理(精装)
16004500000033

第33章 学校教学管理标准文本(3)

2.符合大纲和章节教学要求,基本切合学生实际,目标比较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基本落实。8′

3.基本符合大纲和章节教学要求,目标比较明确,落实尚可。6′

4.不符合或不太符合大纲和章节教学要求,脱离学生实际。4′

(二)内容组织

1.能科学处理教材,教学内容正确、准确,结构安排合理,能揭示教学知识(概念)本质,重视教学知识(概念)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能在适当的认知层次上恰当处理难点,科际协调的处理适时自然。10′

2.教材处理比较科学,教学内容正确、准确、重视教学知识(概念)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重点不够突出,能在适当的认知层次上处理难点,能抓住关键,注意科际协调。8′

3.教材处理比较科学,教学内容个别地方有科学性错误,重点不突出,难点处理尚可。6′

4.教材处理一般,教学内容有较多的科学性错误,无重点,难点处理得不好。4′

(三)教学方法

1.面向多数,恰当选择,讲练结合,实施灵活。重在分析思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类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学习。体现教改精神,有一定风格,有一定特色。10′

2.面向多数,恰当选择,实施比较灵活。重在分析思路,有讲有练,能使各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有一定风格。8′

3.重视因材施教,基本能使各类学生主动学习,但教法选择与教学内容不够协调,实施欠灵活。6′

4.教法选择不当,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程序整体设计优化,各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自如,紧凑严密,层次分明,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内容密度、难度适当,课内活动新颖、实用、形式多样。整体协调有新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10′

2.程序设计合理,层次清楚,过渡比较自然,内容密度、难度适当,能有效地组织课内教学活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8′

3.程序设计比较合理,各环节衔接较好,有一定层次,内容密度、难度基本适当,课内活动比较单调,能完成教学任务。6′

4.程序设计不够合理,时间分配不够恰当,内容密度、难度过大或过小,课内活动单调,教学任务完成得不理想。4′

(五)教师主导作用

1.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善于用各种教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注意发散思维,鼓励创造精神,培养运算、逻辑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能及时利用各种信息反馈,有效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信息输出量,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10′

2.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能用各种教法和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能利用信息反馈调整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8′

3.能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半数以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基本上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6′

4.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不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4′

(六)学生主体作用

1.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能大胆质疑,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能独立思考,思维敏捷,思路正确,概念准确,条理清晰,答案正确,重视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10′

2.大部分学生学习有兴趣,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能独立思考,思路正确,概念清楚,有条理,答案正确,注意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8′

3.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有兴趣,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学习和处理问题中,能独立思考,思路正确,概念清楚,答案正确,注意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6′

4.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独立思考,学习效果不佳。4′

(七)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听懂,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课内提问、练习、测试成绩优良,能独立迅速正确地完成作业。10′

2.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课内提问、练习、测试成绩良好。能独立正确地完成作业。8′

3.注意师生配合,课堂气氛欠活跃,约半数学生能够听懂,能掌握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6′

4.师生配合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绝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学效果较差。4′

(八)教学基本功

1.教学亲切和蔼,动作自然和谐,思维有条理,语言表达清晰生动,速度与音量适中,讲普通话,专业术语表达规范,板书整洁,字体大小适中,教具规范,使用适时。10′

2.教态亲切和蔼,动作自然和谐,思维较有条理,专业术语表达基本规范,板书尚整齐,教具使用适时。8′

3.教态不够亲切,动作不够自然,思维条理欠清楚,语言表达尚可,板书一般,能使用教具。6′

4.思维比较混乱,语言表达不清。4′

(1)及格不及格。对所有分数达到或超过预先规定及格标准的学生均定为及格(P),而对低于及格标准的均定为不及格(F)。例表中学校规定的及格标准为60分。

(2)按字母分等。在表中,对分数为84分或超过84分的均评为优秀(O),在69~83分之间的为中(S),68分或低于68分的为差(U)。

〔注〕:①评估人员应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而后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在评估指标体系表中逐项打分。

②说明中,我们对每一项标准给出了四个标准点,若判断结果正好符合标度点内涵,则按4、6、8、10之一给分,若判断结果处于两标度点之间,则按5、7、9之一给分。

③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整。

④指标体系表中,加权后“得分=得分×权数”;

“总分=加权后得分的总和”。

⑤数学课堂教学评估等级标准:

90≤总分<100,优;

75≤总分<90,良;

60≤总分<75,中;

40≤总分<60,差。

评估等级标准表

学生分数名次百分数记分法等级记分法及格不及格等级符号

教学工作检查调查问卷

一、文本解说

教学工作检查调查问卷是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考查。

二、格式要求

1.标题

2.正文

【参考范例】

教学工作检查调查问卷(学生用)

(一)教学态度

A.教学负责,要求严格;

B.教学较负责,较能严格要求;

C.教学有时马虎,要求不严。

(二)教学方法

A.教法灵活,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B.教法较灵活,较能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较能注意能力的培养;

C.教法呆板,引不起积极思考,不注意能力培养。

(三)教学组织安排

A.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组织严密;

B.较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较清楚,重点较突出;

C.知识主线往往不清,重点经常不突出。

(四)教学效果

A.听得懂,新知识巩固率高,有启发,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

B.听得懂,新知识巩固率较高,较有启发,对提高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C.多数能听懂,新知识巩固率50%,少有启发。

(五)教学素质

1.语言表达

A.语言准确、清晰、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B.语言较准确、清晰、逻辑性较强、较生动;

C.语言有时不准确、不清晰、不生动。

2.科学性

A.概念明确,无科学性错误,讲解清楚,深入浅出;

B.概念较明确,很少有科学性错误,讲解较清楚;

C.时有概念性错误,有时讲解不清。

3.板书

A.板书简要、工整,布局合理,脉络清楚;

B.板书较工整、合理;

C.板书欠工整(或基本不板书),缺乏计划,随便。

4.教态

A.教态亲切、庄重、自然;

B.教态较自然,较亲切;

C.教态呆板,缺少感情。

5.专业技能

①数学:作图、运算能力。

A强;B一般;C差。

②政治:正确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A强;B一般;C差。

③外语:口头表达能力,语音、语调正确。

A强;B一般;C差。

④语文: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包括普通话和书法。

A强;B一般;C差。

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A强;B一般;C差。

⑥音、体、美、劳:专业技巧,示范能力。

A强;B一般;C差。

⑦地理:运用地图、绘画地图的能力。

A强;B一般;C差。

⑧历史:表达能力,掌握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A强;B一般;C差。

(六)思想教育

A.关心学生思想进步,能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能找学生谈心;

B.较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做得较好;

C.不太关心学生思想,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做得不好。

(七)作业处理情况(包括作文和考试卷等)

A.批改认真及时;

B.批改较认真、较及时;

C.批改不够认真,拖拉。

(八)辅导情况

A.经常与同学接触,自习能经常到校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定期进行辅导;

B.注意与同学接触,自习有时能到校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能辅导,但不定期;

C.与同学接触少,通常不易找到教师问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基本不辅导。

(九)培优情况

A.组织兴趣小组,注意个别辅导;

B.个别辅导,但未组织兴趣小组;

C.既不组织兴趣小组,也不个别指导。

说明:1.填写本表采用无记名形式,每个同学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独立思考,认真填写。

2.每项评估要素分三个等级,每个同学对每位任课教师的 每个项目在答卷的括号内记上A、B、C之一。

3.若上课教师有变动(不包括代课),就反映现任课教师的 情况,没有的学科当然不填写。体育课的板书不作评价。

教学评估报告写作格式

一、文本解说

教学评估报告,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查。

二、格式要求

1.封面

2.第一部分:概要

3.第二部分:有关教学评估方案的背景

4.第三部分:评估情况的描述

5.第四部分:测评结果

6.第五部分:结果的讨论

7.第六部分:结论与建议

【参考范例】

教学评估报告的写作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