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校长办学理念(精装)
16004700000039

第39章 卢志文做实践的思考者(2)

你可千万别以为志文兄和我一样是教语文的,他的本行是化学。他的化学公开课在10多年前就拿过大市一等奖,并当之无愧的成了省化学学会最年轻的理事,到现在每年还要应邀为高三学生作几个化学复习指导讲座。他眼下在学校不担课,但他开出菜单式的讲座题目来,发给集团153个班级,随时接受每个班班长的邀请,讲座的题目印了满满一大张纸,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健康,从学习方法到考试策略,从时事政治到艺术鉴赏,甚至还有《论语》解读!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我直言的刺激,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他上网了!并且以对联形式公开宣称——“上网:我们的生活方式;论坛:我们的精神家园”。他“感谢神奇的网络”,说,网络使他“找回了昔日的同窗”(女的——笔者注),“结交了四海的宾朋”(已可成百——笔者注),“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说梦话也会说到论坛——笔者注)。他在申请“管理论坛——卢志文在线”版主时,列出两条“自私的理由”——“第一,当斑竹,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捞取好处:亲近大师,学习同行,以达到自己提高的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二,当版主,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收买人心:广结善缘,服务网友,拼命工作,让人感动,容易骗取大家的信任”。然而可惜的是,他还腾不出太多的时间来端茶递水,迎来送往。

——如果你凌晨时分在教育在线遇上一个孤独的散步者,朋友,请你看清,他是不是卢志文,如果是,请你发个短信给他,告诉他,今天的太阳,就要升起……

如何打造品牌学校

随着社会的日趋成熟,名牌效应也就愈加明显了。与此同时,中国教育供给方式也在日趋多元化,家长对学校选择性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打造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经不容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况且,要把学校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名牌学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

一、打造品牌学校自身要有明确的定位

任何品牌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而后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一说,学校也是这样。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定位学校,需遵循“四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没有品牌意识,没有目标定位,追求主题年年变,流行什么口号就叫什么,随波逐流,没有定所;到了家长那里,就成了飘忽不定的幻影,难以建立稳定巩固的品牌形象。张扬学校个性,熔炼品牌精髓,打造名牌学校,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

二、打造品牌学校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法、机制、措施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规范。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客观化,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和表现。“相对稳定”反映学校掌握教育规律的程度。相对稳定的“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其受制于严格的过程约束和规范限定。品牌的建设者要时时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等代价,这是世界级成功品牌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因为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承诺,学校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实践其诺言的过程。质量是品牌基石,学生的素质就是学校的“品牌”。稳定的培养模式、扎实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三、打造品牌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北大、哈佛校长经常换、教师经常换、学生经常换,可学校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校长要不断提醒教职员工,将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统一,并形成共识。也正是这种共识的产生使得全体员工在了解教育使命和教育核心价值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并积极地影响家长和周围的人,进而扩展和强化了学校与家长基于教育共识而产生的品牌忠诚关系。

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此时,学校和品牌已经融为一体,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等要素构建起了学校品牌的根基。

四、打造品牌学校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校长和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品牌学校离不开品牌校长和品牌教师。

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当前,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尚难以完全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本身就是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

当然,“先进的教育设施、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充分的主体发挥”也是打造品牌学校所不可或缺的。

品牌如同市场一样,是按照其客观规律运作的。中国学校的品牌意识普遍没有觉醒。一些民办学校虽然有了品牌意识,而品牌策划与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通常,一些学校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广上往往不遗余力,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晓喻之后,就疏于管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继续维护和提升品牌,结果一开始由广告宣传塑造起来的良好品牌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间就变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直至退出竞争的舞台。

铸造品牌对一所学校来讲,是一个异常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校和社会对教育品牌都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学校要想长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忠诚,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市场环境的完善、家长的逐渐觉醒,将作为一种外在压力,促使教育品牌的创建者进一步规范和理性地运作。此外,提高品牌建立的理性认识,自觉遵循品牌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会管理自己的品牌,也是中国校长迈入市场经济必须要补修的一门功课。

五、打造品牌学校要有社区的广泛参与

国际著名品牌管理专家PaulTemporal在他最新出版的《卓越品牌管理》一书中提到:“品牌管理的全部在于和消费者建立关系”。一个学校品牌的存在与否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而是存在于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培育品牌的过程就是建立和维护与家长、学生、员工和社会关系的过程。所以,一个成功的品牌也就意味着良好的品牌关系,它不仅获得服务对象的信赖和忠诚,还赢得了员工的努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一般认为,学校的社会参与度越高,学校越好。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品牌是伴随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也无需豪言壮语般的承诺,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去做,当家长和社区把你当作可托付的朋友时,品牌关系就同建筑一样牢固。

做实践的思考者

卢志文的幽默与敬业是留给人的最深的两个印象。他的幽默与一般人的幽默不同,是一种冷幽默,他人会笑,而本人不会笑。而他的敬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也深藏,也外露。“博学,不误子弟同人;敦品,不辱杏坛形象;躬行,不合世俗浊流”。在从事教育事业的道路上,他善于思考,崇尚实践,用自己的智慧与激情,用自己的努力与拼搏,不懈地追求着教育的幸福境界,成就了一份让人感动的民办教育事业。目前他拥有江苏老牌重点中学宝应县中学、百年老校宝应县实验小学、江苏省示范初中淮安外国语学校和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这4所学校,是近万名师生员工的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

一、为实现教育理想痛并成长着

卢志文今年刚好40岁。在扬州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中他虽说不算年轻,却已有了较长的校长生涯。1994年,31岁时,他担任了省重点中学淮安中学的副校长。1999年,他开始协助民营企业家王玉芬董事长创办江苏淮安外国语学校。之后,在江苏宝应县将原宝应县中学、宝应县实验小学、宝应实验初级中学3所公办校成功改制,组建民办翔宇教育集团,任集团总校长并兼任宝应县中学校长。

一个年轻的省重点中学的副校长,为什么会舍弃大好的政治发展前途,来到一所民办校?卢志文坦然地回答:“我对淮安中学是有很深的感情的,那里有培养我支持我的领导、同事,有我喜欢的学生。但在民办学校,我的教育理念能更好地得以实施,我可以专心地做事情、干事业,这里有压力,但少压抑。”卢志文所在的翔宇教育集团作为江苏省新崛起的民办教育实体,与贵族式民办校截然不同,走致力创办老百姓上得起的优质民校之路,以“硬件高标准,理念高品位,师资高保障,生源高质量,收费低价位”重新诠释中国民办学校新内涵。

二、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卢志文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将教育品质的提升放在首要的位置。到淮安外国语学校的第一天,他一夜没睡,一口气写下了10条办学理念。自翔宇创建至今,深得董事会信任的卢志文立足于地方的实际情况,以为地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目的,矢志不渝地执行着他的办学理念。他以三句话为学校定位:“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示范学校的办学质量,平民接受的收费标准”;他用三句话向社会承诺:“视质量如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若亲子”;他将三句话定为校纪高压线:“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收受家长礼物,不利用家长办事”。他撰文指出:“一些民办学校‘门脸吓人,名师诱人,收费惊人,进去误人’,招生时虚假承诺骗家长,考试时降低要求哄学生,办学思想不端正,结果自然受到市场无情的淘汰。应该说,民办教育的品质提升,既是市场选择的呼唤,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

“品牌学校,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张扬学校个性,熔炼品牌精髓,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翔宇品牌建设的创想不仅在思考上,更在行动中。卢志文给集团定下的办学宗旨是:“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育人目标为“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在具体办学实践中,他却时时要求自己“贴着地面行走”,自谓“上天入地”。在学校改制最繁忙的日子,他竟然花了很大的精力抓起了禁止“随地吐痰”这样的末节。卢志文意识到,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最切实的教育方式。他的《我的教育理想——翔宇人不随地吐痰》一文,文情并茂,情理交织,读后令人汗颜。“乱世要用重典”,他不搞罚款,但来了点“小题大做”。一旦发现有人随地吐痰,立刻赠送提示条一张:“××同学(同志):您在翔宇校园内随地吐痰,您的名字将会出现在学校的公示橱窗里,并入校史陈列室。现赠面纸一张,请您习用,再附短文一篇,劳您一读。谢谢!”现在,卢志文自豪地说,全国那么多学校,只有我们敢宣称所有翔宇人在任何地方永远不随地吐痰!

三、人文管理:柔韧处有刚直

在翔宇集团,人们常常为卢志文管理上的独到之处而折服。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校中层干部做“法家”,落实“制度第一”的管理理念;要求副校级干部做“儒家”,协调好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而他自己,则做“道家”,掌握大方向,把握大原则,放眼光,拿策略。卢志文认为,管理者不应当只有士思维或帅思维,上下一心,远近同筹,内外并举,刚柔相济,手脑兼修,才能成就大事。他常说,校长要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校长要做“车胎”——受得了气的才坚强。

卢志文明确提出,学校领导者要会经营人心。集团先后出台了《翔宇精神》、《翔宇教育集团办学理念》、《翔宇教育集团员工宣言》等校园文化建设材料。这些文件中没有刻板的一、二、三,而是散文诗一样的对未来的憧憬,不谈具体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却指出了努力的大目标、大方向,鼓舞士气,激荡人心。卢志文幽默地说:“翔宇的员工最‘怕’"我和他谈《员工宣言》,一听到这个就‘傻’掉了,因为他自己就会对比着找出差距。”“我从不主张制度上‘墙’,因为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制度关键在落实,我们学校虽然墙上无制度,但是我们要求我们的教职工必须做到‘心中有制度’。尚方宝剑的妙处不在于悬而在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