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它既可以拍成很细很细的丝,又可以捶成很薄很薄的箔。金丝组成的线,用在刺绣上;金箔则用来装饰佛像,用来贴金字招牌。
金丝金箔都是装饰的材料。另外,黄金还用来做“美人首饰侯王印”,还用来做各种贵重的器皿。可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黄金可以说毫无实际用处。
有位化学家也这样说:“以科学的立场来说,黄金简直一文不值,因为它没有一点儿实际用处。我想不出世界上要是没有黄金,人们在生活中会感到什么缺憾。”
这句愤世嫉俗的话可说得过了点儿头。他是一位化学家呀!他怎么能忘记,要不是黄金这么贵重,要不是有人贪婪地寻求黄金,哪儿会有今天的化学。
古代的炼金术是化学的前身,这是常识,任何一个中学生都知道。
但古代的炼金术士可不是现代的炼金工程师,他们研究的不是怎样从含黄金的石英中把黄金提炼出来,而是想把廉价的金属,如铜、锡、铅、水银,炼成黄金。
炼金术士在我国古代被称做方士。他们吹嘘不但能炼黄金,还能炼什么不死之药。所以他们常常得到帝王公侯的宠信。帝王公侯有权有势,他们不愿意死,梦想长生不老,永远作威作福,他们还贪得无厌,梦想占有越来越多的黄金,供他们尽情地享乐。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们都受过方士的欺骗。至于那些财迷,受骗的就更多了,小说《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中,都有出色的描写,在这儿,再给读者朋友讲一个西方的故事。
有个一心只想发财的青年,他找到了一位炼金术士,求炼金术士把炼金的秘诀告诉他。炼金术士胡诌了一通,最后告诫他说:“只要照我说的去做,没有不灵验的。只是有一样:你在炼金的时候千万不能想起犀牛。你要是一想起犀牛,就前功尽弃,我的秘诀就不灵了。”
青年想:“犀牛,这古怪的野兽,我从来没见过,怎么会想起它来呢?我决不会想到犀牛的!”他谢了又谢,告别了炼金术士,照炼金术士说的那一套,立刻动手炼起黄金来。
几个星期过后,青年又去找那个炼金术士,哭丧着脸对他说:“我炼不成了,我老是忘不了那该死的犀牛!”
你肯定早明白了,为什么那个炼金术士要告诫青年千万不能想起犀牛。可怜那个财迷心窍的青年,他还自怨自艾,被蒙在鼓里。
然而,说那些方士和炼金术士都是骗子,也不大公平。他们当中固然骗子占多数,可是也有一些真诚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他们一定会达到目的。
他们经过长期的无效的摸索终于明白了,黄金是没法用别的东西来配制的。不但黄金,连白银、铜、铅、铁、水银、硫磺、碳,也是如此。
然而,在长期的摸索中,他们却找到了许多前人不知道的东西。有一位炼金术士忽发奇想,以为尿里可能有一种使白银变成黄金的东西。他把尿炼来炼去,最后得到一种样子跟蜡相仿的东西,在黑暗里会发出蓝荧荧的光。这种东西就是磷,做火柴要用到它。
还有一位炼金术士,他蒸馏明矾,得到了硫酸;用硫酸和硝石,制成了硝酸;用硫酸和盐,制成了盐酸。他又把硝酸和盐酸混合,竟把黄金溶解了。他把这种混合的酸叫做“王水”。他认为黄金是金属的王,因为黄金跟什么都不起作用,而“王水”竟能溶解黄金。
古代的方士和炼金术士把各种各样的东西放在稀奇古怪的瓶子、罐子里,又是熏,又是煅,他们的工作,跟现代的化学家做的根本上没有什么两样。化学家研究的就是各种物质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变化,为的是给人类造福。方士和炼金术士没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没能把廉价的金属炼成黄金,他们的摸索却给化学开辟了一条道路。在充满了迷信、愚昧和欺诈的炼金术中,竟长出了现代科学中最发达的一个部门——化学,这是最初谁也料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