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我在审视三意社百年演艺史的时候,惊异地发现有三位女演员,刚刚展示了不同凡响的才华,却过早地离开人世。我为三意社惋惜为剧坛惋惜也为她们自己惋惜。
这三位女演员,有着既相同又各异的人生经历。相同得使你吃惊,都是才华初露而英年早逝,都是婚姻不幸而酿成家庭痛史,都是病魔缠身而抗争不已……
各异的则是我眼中的她们——
一
首先说到的应是苏蕊娥。
认识苏蕊娥是在东关长乐坊一个露天戏园里。那晚她主演折子戏《斩秦英》,戏园里人山人海,却又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息,人们倾听苏蕊娥大段咏叹,沉浸在各自审美的天地里。忽然,寂静的戏园掀起一阵波澜,驻地伤兵冲进后台,大打出手。惊慌的人群大呼小叫,像一股潮水涌来退去,戏是无法演了,只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演员冲出一条路来,把还未卸下妆的苏蕊娥送上一辆黄包车,这时人群又大呼小叫地冲向黄包车,我被挤到路旁,目送那远去的黄包车。
从此,三意社再没有在东关演出,我再没有看过苏蕊娥的表演,那场事变留下的是荒芜的戏园和倾斜的舞台。
我由于封至模先生和马公弢先生的介绍,1950年竟然闯进了戏剧圈里。随后一个遇然的机缘我竟然以首席公方代表的身份跨入三意社的门栏。我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苏蕊娥。
一天,我和苏育民、姚鼎铭、赵振华正在后院小楼下闲谈,问起苏蕊娥,他们说,太可惜了,苏蕊娥得了骨髓炎,再也演不成戏了。说也怪,我们正在说她呢,她就被人搀扶着一脚高一脚低地向小楼走来。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声:娥娥来了,起身让坐。她微笑着坐下,说话声音清亮,举止大方,还是当年的风采,只是带了一丝病容。随后,她拉着她三爸苏育民一拐一摇地走了。
后来我听人说,她的婚姻不称心,她为此流干了眼泪,我们在舞台上看她为美满婚姻与父三击掌,为救出如意郎君水漫金山寺。岂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她正在演出一出声泪俱下的婚姻悲剧,命运使她成了这出悲剧的主角。
这时她住在柳巷家里,难免有些心闷,便经常到剧社走走,每当看见她的身影时,大家都热情地说,娥娥来了。似打招乎。又似呼唤,呼唤着娥娥的翅膀能飞起来,飞到人们的中间,飞到舞台上。
有一天,娥娥来了,走得真快,眼角和嘴边都挂着一丝笑意。我问她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她说我离婚了,总算脱离了苦海。我为她庆幸。她还说要上台演戏,我安慰她把病看好有戏演的。演员的生命在舞台上,当她提起演戏,我分明看见她眼前一亮,脸上泛起红光。要知道她出身梨园世家,自幼聪敏活泼,七岁登台演出《柜中缘》,后成为三意社“一旦挑八角”的台柱演员,她唱腔优美甜润,婉转动听。风姿娴静大方,尤以满腔满调的演唱特色,赢得观众的赞扬,被誉为秦腔的“坤伶皇后”。一个“坤伶皇后”能不想到舞台吗!我们还闲谈了一些别的事情。随后,她就兴冲冲地往女演员宿舍去了。
时隔不久,苏蕊娥被西北戏曲研究院训练班聘去当教师。这是她后半生最愉快的日子,我看见她坐在轮椅上为孩子们教唱,一板一眼极其执着,孩子们簇拥在她的身边,时时传来她爽朗的笑声。她把艺术传授给了孩子,又从孩子们身上找到自我的价值。
后来,我多年没有见到她,听说她在训练班干得很好,“文革”开始后受到冲击,住进医院。不久,传来她去世的消息,我真为她难过,一代“坤伶皇后”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年仅三十六岁。她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八年,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刻印着四个字!
娥娥来了。
二
苏蕊娥尽人皆知,说到畅玉芳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她像一颗流星,闪亮了一下就消失了。
我在三意社的时候,畅玉芳和肖玉玲刚来不久,她们跟班学艺,玉玲经常在小楼下演练,玉芳却很少看见,她总是在没人处悄悄地演练,看见人总是一笑,就匆匆地走了。她和玉玲年龄相仿,身材一般,性格迥然,玉玲是风风火火地演戏、做人,她却是静静悄悄地演戏、做人。这也许和她文弱的身体有关。
就在人们不大注意的时候,一颗明星闪现了,她以异样的光彩照亮了西安剧坛。畅玉芳在《罗汉钱》中扮演艾艾,不起眼的她一下成为一个走红的角儿。这出戏连演了一百多场,场场爆满,畅玉芳开始被众多的观众认识了,她质朴、纯真、生动的表演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与肯定。1954年这出戏参加了西安市现代戏汇演,获得戏剧界和广大观众一致好评。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她和李夕岚主演现代戏《母女俩》,轰动夏日剧坛,专家、学者纷纷撰文,盛赞她俩的出色表演。夕岚已是名角,玉芳不过是初露的新秀,但人们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她获得了演员三等奖。
畅玉芳以演现代戏见长,传统戏也演得不错。在《狸猫换太子》中扮刘妃,在《状元媒》中扮柴郡主,都刻画得活灵活现,具有各自的强烈个性。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性格型演员,演谁就像谁就是谁,这是畅玉芳最可贵的地方。
正当她艺术上升的时候,她突然结婚了。这个婚姻本来就是不幸的,婚后她生了一个女儿,原来就有的肺病日渐沉重,男方竟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离婚。离了婚,拖着有病之身,带着不懂事的幼女,在阴冷的房子里苦度着命运赐给的不公正的岁月。
后来,听说她经常吐血,住进医院,生活困苦,难以度日。有一年冬天没有棉衣,头上缠了一条围巾,脸色一片灰黄。身上还穿的单裤子。赵晓岚得知给了八块钱,买得一条绒裤,勉强度过了贫病交加的冬寒。不久就听说她病逝了,年仅二十三岁。我想,黄泉路上,定是滴满了她的泪水。可以告慰于她的是,她的母亲后来当了她家乡的居委会主任,女儿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
三
在这三位早逝的女演员中,艺术生命最长的要数李毓琳了。
我在三意社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是她们那一期学生中最小的一个。她身材修长,留着一条大辫子,文文静静地极少说话,俨然一位大家闺秀,这是她留给我最初的也是最深的印象。
后来多年不再相见,我已将她忘却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冬夜,我在报社和美术编辑苏文闲聊,他说三意社最近出一个新角儿,扮相清丽俊美,风姿高雅脱俗,必定受过名人的指点,有些像尚小云先生的套路。我问叫什么名字,他说叫李毓琳。
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既熟知又模糊,名字和人对不上号。我在记忆的深海中苦苦探寻,总算浮现出一丝儿远年的影像:修长的身材、长长的辫子,文静地从你身旁飘过……
我想,这个高雅的角儿定是她。
一日。苏文约我同看这个新角儿。那晚她主演《杨八姐盗刀》,刚一出场到前台一个亮相,就被我认出来了,这不是琳子嘛,苏文指给我说就是她。她确实出手不凡,演得极有情致,一招一式都确切精当,闪露出奇异的光彩,使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颤,在一亮一颤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她的短打动作尤其精彩,干净利落,优美动人,由此可见她功底的深厚了。散戏后。我到后台看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大家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张先生你这些年好,我说好好好。其实我的人生是被扭曲了的,但,我怎能将这些苦诉给刚一见面的老友呢?!李毓琳正在卸妆,看见我叫着张先生走过来,她还认得我,并让我坐,我向她表示祝贺,她微笑着说请指教,我惊喜地发现她从寡言少语的小姑娘,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名角儿了。
当年农历二月二,东郊老洞古会,我和摄影记者王安良去采访农贸市场,在那里山上的古洞中遇到了三意社的演员,说今晚有戏约我们观赏。是夜,青风山下一片苍茫,古洞里时时闪烁着点点灯火,在田野里的戏台上,李毓琳主演的《刘婵金》正在演出,此时刘婵金月夜巡营寨,远处是黑色起伏的山峦,山下是连绵不断的营寨,天边挂着一弯冷冷的新月,演员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她的心有如今夜的美景,天然地融合在青凤山下。不愧为摄影艺术家的王安良,照下了这闪光的一瞬间。这张剧照一直挂在李毓琳房子的床头上……
李毓琳的传统戏演得精到,现代戏也演得闪光。她的一出《红灯记》中的李铁梅,倾倒了西安观众,使她获得“活铁梅”的美誉。
就在她高举红灯的时候,她的风湿心脏病严重了。她的病是在大庆油田演出时得的,她不顾劳累日夜为铁人们演出,晚上就睡在潮湿土屋的地铺上,第二天她又和铁人们一起出发了……
这以后好多年我们没有相见。1978年的一个夏日,我到碑林博物馆找一位朋友,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个身材修长、拖着一条长辫的她飘然而来。李毓琳显然是一个久病之人,面容憔悴,脸色蜡黄,文弱得都能随风飘起。她给我谈了她的病她的事业,但最多最伤心的还是她的家庭。二十多岁时,她结了婚,由于她的病时而好时而坏,婚姻裂变,她带着幼小的女儿回到了母亲身边。后经人介绍组合新的家庭。婚后的痛苦一言难尽,经常吵闹,后来那人竟然带着他的新欢招摇过市,李毓琳愤然地领着小女回到三意社,把母亲接来,祖孙三代住在小木楼上。
说到这里她哭了,她怨恨自己的命运咋这样苦?!一串苦泪夺眶而出,流在她的脸上,她也不去擦。尽管我能言善辩,也无法宽慰这样的苦情人。我不能让她流着苦泪和我分手,只好说些往年的欢乐,握别时,她约我看她给学生新导的《杨八姐盗刀》,我说定来捧场。她的笑脸上闪着泪花,我不知这是兴奋还是悲痛,或许二者皆有之。当我回首再望她时,我看见她向我招手,她的笑脸上还留着一串清泪……
我应约前往,李毓琳领我上了她的小木楼,在这里我又看见了那张《刘婵金》的剧照。她忙着为演员化妆去了,我和她母亲说了一会话,就下楼到了剧场,我看她忙前忙后,显得异常兴奋。一会儿开戏了,她还不放心地站在台侧幕边随时指导。这出《杨八姐盗刀》,学生们演得确实有些毓琳之风。利落的动作,扎实的功底,俊美的扮相,流动的美感……都从学生的身上再一次地体现在舞台之上,你想她该有多高兴啊。散戏之后,她问我如何,我说很美,不愧名师出高徒。她微笑着拉我给学生讲话,我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儿就匆匆离去。
谁能想到这竟然是我们最后的一面,那出戏也是她留给学生们和观众的永别纪念。后来听她母亲说,毓琳排完《盗刀》,病情沉重,住进了医院。这是她为艺术而忘我的最后一次冲刺,死神悄悄地来到了她的身边。当我再踏入这个小楼的时候,她母亲哭着说琳子已经去世了。人去楼空物依旧,那张《刘婵金》的剧照还依旧挂在小屋里。
她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走了,只活了三十八个年轮。
她母亲递给了我一个精美的日记本,这是她的遗物,多年带在身边,这次住院也带着它。扉页上贴着她的玉照,记了许多心里话,有事业有爱情有欢乐有哀怨有幸福有痛苦有笑声有清泪……在最后一页上她写道:
人家有壮丽的事业、美满的爱情,可我呢?……
1995年10月10日写于听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