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三者,名长生,字婉卿,排行为三,故世称魏三,清乾隆年间誉满京华、名震江南的秦腔表演艺术大师。他出生在四川金堂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十三岁时,在梆子声腔发源地同州府大荔学演秦腔。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魏三出关入京。想展示自己平生的宏愿——为古老多姿的秦腔在京争得一席之地。结果,事与愿违,被盛极的雅部昆曲所挫,未能如愿。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踌躇满志的魏三,带着三秦父老热切的盼望再次出关。到京后,他搭入“双庆班”演出秦腔,一出《滚楼》,轰动京城,成为北京剧坛前所未有的盛举,正如吴太初在《燕兰小谱》中所说:“以《滚楼》一出,奔走豪儿,士大夫亦为之心醉,……使六大班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这就是中国戏曲史上闻名的“花雅之争”,魏三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花》、《雅》各有其长,本不应厚此薄彼。为使自己的剧种成为剧坛盟主,魏三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魏三离京后,率秦腔班社到扬州、苏州、四川等地演出,使西北的秦腔流布到南方各地各省,并对当地戏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01年,魏三第三次进京演出,当时在京的文人学士和戏曲名优,纷纷登门拜访。一时间,关于他的轶闻佳话,传遍了京城的长街小巷……
翌年夏天,北京酷热,年近六旬的魏三,在演出《背娃进府》时,晕倒台中,从此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人们永远怀念着这位秦腔亮星名旦,他创造的旦角踩跷和化妆“贴片”的技艺,一直被戏曲界继承了下来;直到他死后多少年,扬州还流传着这样的诗句:
谁家花月,不歌柳七之词;
到处笙萧。尽唱魏三之曲。
1987年1月21日于长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