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北京交通史
16017100000012

第12章 隋唐五代辽金时期的北京交通(4)

辽朝皇室,即皇帝、皇后及公主等使用车舆统称为“国舆”,有大舆、舆、总纛车、青幰车、送终车等。其中,总纛车为皇帝所乘之车,装饰有用牦牛或雉尾制成的饰物,由御驼驾引;青幰车为公主下嫁时皇帝赐予的车,其“二螭头,盖部皆饰以银”,也用骆驼驾引;送终车则“车楼纯饰以锦,螭头以银,下悬铎,后垂大毡,驾以牛。上载羊一,谓之祭羊,以拟送终之用。亦赐公主”。

至晚在辽圣宗统治时期(公元982-1030年),辽朝即已仿制并使用唐朝帝王在宫中所乘坐的各种辇车了。辇是用人推挽的车,据说夏朝时已有辇,秦汉以后特指帝、后所乘坐的车舆,“唐高宗始制七辇”。辽朝的辇车分大凤辇、大芳辇、仙游辇、小辇、芳亭辇、大玉辇、小玉辇、逍遥辇、平头辇、步辇等。其中大凤辇“赤质,顶有金凤,壁画云气金翅。前有轼,下有构栏。络带皆绣云凤,银梯。主辇八十人”;小辇为皇太后所乘之辇;芳亭辇“黑质,幕屋绯栏,皆绣云凤。朱绿夹窗,花板红网,两帘四竿,银饰梯。主辇百二十人”;逍遥辇“常行用之。棕屋,赤质,金涂,银装,红绦。辇官十二人,春夏绯衫,秋冬素锦服”;平头辇“常行用之。制如逍遥,无屋”,一般也为皇太后所乘。另外还有一种用羊驾引的辇车——羊车。“羊车,古辇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绯幰,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童子十八人,服绣。瑞羊挽之”。

另外,辽朝皇帝还效仿汉族政权制作了自西周开始即为帝王专门乘坐的五辂。五辂亦称“五路”,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和木辂。玉辂为皇帝“祀天、祭地、享宗庙、朝贺、纳后”时所使用的车舆,因有些部位用玉来装饰,故名。其样式为“青质,玉饰,黄屋,左纛。十二銮在衡,二铃在轼。龙辀左建旗,十二斿,皆画升龙,长曳地。驾苍龙,金,镂锡,鞶缨十二就”。金辂为皇帝“乡射、祀还、饮至”时使用的车舆,因有些部位用金装饰,故名。其样式为“赤质,金饰,余如玉辂,色从其质。驾赤骝”。象辂为皇帝“行道用之”

的车舆,因有些部位用象牙装饰,故名。其样式为“黄质,象饰,余如金辂。驾黄骝”。革辂是皇帝“巡狩、武事用之”的车舆,因用革皮蒙盖然后刷上油漆,别无其他装饰,故称革辂。其样式为“白质,革鞔。驾白翰”。木辂是皇帝田猎时使用的车舆,因只刷油漆别无其他装饰,故称木辂。其样式为“黑质,漆饰。驾黑骆。”

不仅如此,辽朝还仿制了汉族帝王所使用的各种车舆。“车,制小于辂,小事乘之”,有耕根车、安车、四望车、凉车等。其中,耕根车为皇帝亲耕籍田时乘坐,其样式为“青质,盖三重,余如玉辂”;安车“一名‘进贤车’,临幸用之。金饰,重舆,曲壁,八銮在衡,紫油纁朱里幰,朱丝络网。驾赤骝,朱鞶缨”;四望车“一名‘明远车’,拜陵,临吊则用之。金饰,青油纁朱里通幰。驾牛,余同安车”;凉车则“省方、罢猎用之。赤质,金涂,银装。五彩龙凤织,藤油壁,绯绦,莲座。驾以橐驼。”

除此之外,唐朝宫中使用的以人肩抬之的舆,即轿子,辽朝也仿制不误。皇帝之舆“用韝络臂绾”,其形式有腰舆、小舆等。“腰舆,前後长竿各二,金银螭头,绯绣凤襕,上施锦褥,别设小床。奉舆十六人”;“小舆,赤质,青顶,曲柄,绯绣络带。制如凤辇而小,上有御座。奉舆二十四人。”

辽朝皇室的车,还包括皇太子的车辂,分别为金辂、轺车和四望车。“金辂,从祀享、正冬大朝、纳妃用之”;“轺车,五日常朝、享宫臣、出入行道用之。金饰,紫幰朱里。驾一马”;“四望车,吊临用之。金饰,紫油纁通幰。驾一马”。

除帝王之外的其他贵族的乘车,用马服驾的称“小车”,马具上都加以华饰,以显示各自高贵的地位和特权。而用牛服驾的牛车也是贵族喜乘的车舆,因其车厢较大,因此也称为“大车”。其车身高大严密,障帷设几,可以随意坐卧,十分舒适。最大的车需要5至7头牛来拖拽。此外,当时的商业贸易也常以马车运输货物。而毡车则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车舆,多为普通契丹人所使用。

与辽朝相比较,金朝由于将首都定在中都城,因此皇家车舆毫无疑问地会行驶在今北京地区。由“金初得辽之仪物,既而克宋,于是乎有车辂之制”可知,金朝的车制是建立在辽、宋车制的基础上的,也用各不相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用途的车舆。其皇帝车舆,“玉辂以青,金辂以绯,象辂以银褐,革辂以黄,木辂以皁。盖其物有合随辂之色者,有当用别色者,如玉辂用青丝绣云龙络带,青罗绣宝相花带,青画轮辕,青牦牛尾,此随辂之色者也。

若象、木、革辂则当用绯、用银褐、用黄及皁。若至尊乘御步武所及,非若余物但为美观,其踏床、倚背、踏道之褥皆用红锦,座褥、及行马褥、透壁软帘三,用银褐、黄、青罗锦三色”。

金朝的玉辂、金辂形制已失传,五辂中仅象辂、革辂和木辂的形制得以载入史籍。据《金史·舆服上》,“象辂,黄质,金涂铜装,以象饰诸末,轮衣以银褐,建大赤”;“革辂,黄质,鞔之以革,金涂铜装,轮衣以黄,建大白”;“木辂,黑质,漆之,轮衣以皁,建大麾”。

金朝皇帝乘用的其他车舆形制:“耕根车,青质,盖三重,制如玉辂而无玉饰”;“皮轩车,赤质,上有漆柱,贯五轮相重,画虎纹。一辕”;“进贤车,赤质,如革车,绯轮衣、络带、门帘并绣凤。上设朱漆床、香案,紫绫衣。一辕”;“明远车,制如屋,锐顶,重檐,勾栏。顶上有金龙,四角垂铎。上层四面垂帘,下层周以花板。三辕”;“白鹭车,赤质,周施花板,上有漆柱,柱杪刻为鹭鸶,衔鹅毛筒,红绶带。柱贯五轮相重。轮衣、皁顶、绯裙、绯络带,并绣飞鹭。一辕”;“羊车,赤质,两壁油画龟纹,金凤翅,幰衣、结带并绣瑞羊。

二辕”;“大辇,赤质,正方,油画,金涂银叶龙凤装。其上四面施行龙、云朵、火珠,方鉴、银丝囊网,珠翠结云龙,钿窠霞子。四角龙头衔香囊。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红绫里,碧牙压帖。内设圆鉴、香囊,银饰勾栏台坐,紫丝条网帉錔。中施黄褥,上置御座、曲几,香炉、锦结绶。几衣、轮衣、络带并绯绣云龙宝相花,金线压。长竿四,饰以金涂银龙头。画梯、托叉、行马”;“七宝辇,制如大辇,饰以玉裙网,七宝,滴子用真珠”。

该车本是宋钦宗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制作的,完颜亮为帝时“自汴取而用之”。金朝皇后乘用的车舆有六种,“一曰重翟车,青质,金饰金涂铜鈒花叶段装钉,燿叶二十四,明金立凤一,紫罗销金生色宝相帷一,青罗、青油幰衣各一,朱丝络网、紫罗明金生色云龙络带各二,两厢明金五彩间装翟羽二,金涂鍮石长辕凤头三,横辕立鸾八,香炉香宝子一副,宜男锦带结,朱红漆杌子、踏床各一,扶板扶鱼一副,红罗明金衣褥,红罗衬褥一,青罗行道褥四,青罗明金生色云凤夹幔一,红罗明金缘红竹帘二,金涂铜叶段行马二,朱红漆金涂银叶装钉胡梯一,青罗胡梯寻仪褥二,踏道褥十,青绢里大麻索二,油蒙帕一;二曰厌翟车,赤质,倒仙锦帷一,紫罗、紫油幰衣各一,朱丝络网,宜男锦络带各二,余同重翟,惟行道褥、夹幔、寻仪褥罗及裹索等用红;三曰翟车,黄质,金饰鍮石叶段装钉,宜男锦帷,黄罗油幰衣,鍮石长辕凤头三,而无横辕立鸾,余同厌翟,而罗色用黄;四曰安车,赤质,倒仙锦帷,紫、油幰衣,朱丝络网,天下乐锦络带,鍮石长辕凤头三,无横辕立鸾及香炉香宝子,余同翟车,而色皆用红;五曰四望车,朱质,宜男锦帷,青、油幰衣,辕端螭头二,余并同安车;六曰金根车,朱质,紫罗、紫油幰衣,朱丝络网、倒仙锦络带各二,踏床衣褥用红绫,寻仪褥、踏道褥并用绫,余并同安车”。“造六车成后,复改造圆辂、重檐、方辂、五华、亭头、平头六等之制。又增制九龙车一,高二丈、广一丈一尺、长二丈六尺。五凤车四,各高一丈八尺,长广如之。圆辂车一、方辂车一、重檐车一,各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八尺,广八尺。皆驾马四,驾士各五十人,并平巾帻、生色青绯黄三色宝相花衫、银褐抹带、大口袴。平头辇一、五华辇一、亭头辇一,各高一丈九尺,广丈五寸,长三丈。舁士各九十六人作两番代,并生色绯宝相花衫,余如前制。管押人员三十五人,长脚幞头、紫罗窄衫、金铜带束。驾马繁缨、凉屉、铃拂、包尾皆从车色,金铜面,插翟尾,朱辔,朱总。龙车合用红罗伞一,伞子二人用本服锦帽幞带”。

皇帝其他嫔妃的车制为“妃嫔车辇同镀金凤头、黄结。御妻、世妇用间金凤头、梅红结子”。

皇太子的车制为“辀、旗、旗首及应用龙者更以麟为饰,省去障尘等物。(皇)上用金辂名件色数,依上公以九为节,减四分之一。上用辂,轼前有金龙改为伏鹿,轼上坐龙改为凤,旗十二旒减为九,驾赤骝六减为四,及帘褥用黄罗处改用梅红,余并具体成造。其制,赤质,金饰诸末,重较。箱画虞文鸟兽,黄屋。轼作赤伏鹿,龙辀。金凤一,在轼前。设障尘。朱盖黄里。轮画朱牙。左建九旒,右载闟戟。旗首衔金龙头,结绥及铃緌。八鸾在衡,二铃在轼。驾赤骝四,金鑁方釳,插翟尾,镂锡鞶,缨九就。皇帝辂自顶至地高一丈七尺,今閷四分之一为一丈三尺二寸,修广之閷亦如之”。

官员及普通人的车制为“一品,辕用银螭头,凉棚杆子、月板并许以银装饰;三品以上,螭头不得施银,凉棚杆子、月板亦听用银为饰;五品以上,辕狮头;六品以下,辕云头。庶人坐车平头,止用一色黑油”。

除了乘坐车舆外,辽金两朝由于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鞍马骑乘是其与生俱来的习俗,因此为适应封建等级制的需要,对鞍马骑乘也规定了相应的制度。如金朝规定“亲王鞍,涂金银里,仍鈒以开花。障泥用紫罗,饰以锦。辔以涂金银装,束用丝结”。另外“皇家小功以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大功以上、皇后期亲以上、并一品官、及官职俱至三品以上者,障泥许用金花”,但“若经赐或御球场内,不在禁限”。另外,“旧制,亲王、宰执任外者,与大兴尹,皆服小帽、束带、银鞍、丝鞭。大定(金世宗完颜雍年号,1161-1189年)中,世宗以京尹亦外官三品,而与亲王无别,遂命不得御银鞍、丝鞭,惟同外三品例,幞头、带、展皁视事”。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又规定,“制护卫铜装鞍辔不得借人。

庶人马鞍许用黑漆,以骨、角、铁为饰,不得用玉较具及金、银、犀、象饰鞍辔”。

(四)漕运管理

辽金两朝对漕运的管理以金朝为突出。金朝的漕运分为春运和秋运:春运从河冰消融开始,夏天雨季停止;秋运从八月开始,至河水冰封为止。漕运实行“纲运之法”,即将漕船按一定的数量编组,每一组为一纲,一纲漕船统一行动。运前3日先修理船只,然后一天装一纲船,装完之后封船,3日后启行。根据路程远近、逆水或顺水等不同情况,规定到达期限。每纲漕船到达目的后,有专人检查所封有无变化,以防途中盗窃。若无问题,则限3日内卸完,又3日后付给收据和运费。当时运费一般十米百里给五十文一分二厘七毫。

结语

隋唐辽金时期的北京交通史资料虽然较之魏晋以前丰富了许多,但仍显匮乏,研究难度依然很大。

这一时期,北京的交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南北大运河的开凿,极大地改善了北京的水路交通。但是,要想保障这条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大运河的畅通,需要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足。所以,大运河自开凿以后,就始终与封建国家政治状况牢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政治情形的好与坏而时通时淤。这样,北京的水陆交通便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治环境。这也决定了辽金时期,大运河的北方段——即永济渠的功能必定极大地萎缩。不过,好在陆路交通,尤其通往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的道路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就为以后的元朝北京北部交通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