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合”文化下的崛起与发展
16017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2003年11月博鳌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此后,“和平崛起”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一些智库、战略家在阐释、宣传和平崛起理念上做了很多工作,也有相当大的成效,但仍没有打消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未来的疑虑。

按照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和历史上一般大国崛起的规律,一个大国经济上的强大几乎必然导致军事扩张和政治霸权。尽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一直在践行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外交理念。但国际社会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未来走向依然存在着矛盾的心态。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长,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大国和周边国家的舆论中,却不断地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和条件强加给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试图用它们杜撰的“和平崛起”话语体系围堵和绑架中国外交,于是,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人口和粮食威胁论”、中国“海军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网络威胁论”、中国“经济责任论”等不同变种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不时出现。这些反华舆论产生的影响力,削弱、损毁、抹黑、丑化了我国国家形象,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本书以中国的“和合”文化渊源为脉络,通过对各种形式“中国威胁论”的驳论和“文化软实力”的相关论述,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从而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影响,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中国历代王朝都希望并且满足于受到外国的朝贡,而将外国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下的行动并不突出。600年前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弘扬天威”,而不是为了占领殖民地和掠夺财富。近现代的历史上,尽管中国与周边国家也曾有过战争,但从战略上看,中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不是为了扩张和掠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能将自己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推而广之。坚持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多样性,才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别国对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发展史上新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传统,尊重中国人民对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的珍视,相信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支持而不是阻碍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自己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担负更大责任的期待,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路也很长。

本书有关材料及数据均出自国家正规报刊和权威媒体网站。引用数据和相关论述如有错误之处,均以我国官方发布材料和国家权威报刊为准。敬请读者批评并指正。

由于此书涉及许多国际政治方面的内容,我多次向有关学者和专家请教。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辑思老师的多次指导;韩国国际政治领域着名学者、青瓦台总统府对外战略秘书金泰孝和韩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韩国韩中政经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映周博士曾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中共山东省威海市委外宣办、威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邢奎科长也做了大量协助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是为序。

赵姗姗

2011年12月于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