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为了孩子:未成年人保护
16018100000004

第4章 天赋权力——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与能力(1)

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也享有民事权利吗?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员,他们同样享有与成年人一样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等;《继承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财产继承权。这些权利,未成年人也同样享有。

未成年人享有的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受抚养权、亲属权等等。

未成年人享有财产所有权是指:未成年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但其中的处分权,因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因此,处分权中的出租、买卖、标的数额较大的赠与行为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行使。另外。未成年人还享有接受赠与的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知识产权。未成年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一)着作权。着作权是未成年人对自己所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对自己作品的修改权及保护自己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财产权包括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二)专利权。专利权是指未成年人对自己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在被授予专利后,对该专利所享有的独占权,许可他人使用并获得报酬的权利,转让专利的权利,在专利产品或其包装上标上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放弃专利等权利。

财产继承权。在第一顺序继承人中未成年人子女与他人享有同等的继承权,非婚生子女也同样享有与婚生子女同样的继承权。他们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不受剥夺。

小孩子说话、做事算不算数?

鉴于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年龄跨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力、体力、认识判断力也不断地增长,同时随着其发育成熟的程度不同,法律对他们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的行为能力的规定就不同。行为能力就是行为人享有根据自己的意思做出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资格。

《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而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的一切民事活动都要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又对此做了补充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可以从其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能否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所涉及的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法律对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把他们视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只要这部分未成年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就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的行为是不受年龄限制的。上述这些规定适用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未成年人。

例如:已满16周岁的杨某在独自经营的餐馆缺资金时而向姚某借款2万元,后该餐馆倒闭,在杨某已满18周岁时,他被姚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偿还欠款。而此时杨某在家待业,无经济收入,但其父亲有偿还能力,那么杨某所欠的款由谁来偿还呢?

杨某借款时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其借款合同有效,杨某因餐馆倒闭后待业,无经济收入,但其扶养人父母有偿还能力,可由其父母先垫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杨某借款时已满16周岁,并已独立经营一家餐馆,具备了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自己生活来源的能力。依据《民法通则》中“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杨某借款时是被视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且诉讼时已年满18周岁。依据《民法通则》中“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杨某应承担偿还借款的民事责任。而此时杨某在家待业,无经济收入,其父亲有偿还能力,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关于“行为人致害时年满十八周岁,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由扶养人垫付”的规定精神,由杨某父母垫付2万元偿还姚某的借款。

又如:一位年仅7岁的小男孩,从家里拿了200元钱从个体户李某处买了一台价值145元的手持游戏机。男孩父母知道后找到李某要求退货,李某应不应该给退货呢?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该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同时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杨年仅7岁,系法律规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他要从事民事活动,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事。杨在未征得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游戏机,且其父母事后又不同意,故其购买游戏机的行为应属无效。《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由于杨购买游戏机的民事行为无效,所以,其父母请求李某退货、返还款的请求是合法的,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归纳起来说,未成年人说话、做事,究竟算不算数,首先要取决于他的年龄:

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说话、做事,都要由他自己负责。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这个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如果能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了,法律上就将他视同成年人了。

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有区别吗?

我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这是法律对非婚生子女的地位和身份的一种肯定。

法律为什么要作这样地规定呢?

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在旧社会,俗称私生子,他们没有法律地位,备受社会的歧视和遗弃,有的甚至一出生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解放后,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婚姻法》作了上述规定。非婚生子女虽然是没有婚姻关系男女所生的子女,他们的父母有过错,而他们自己却是无辜的,他们和婚生子女同样是社会一员,必须给予同等的保护。

未成年人犯罪也要判处刑罚吗?

生活中,有些未成年人由于年幼无知,或是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或是沾染上了不良习气,甚至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但是国家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要依据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