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拿破仑时代: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
16018600000017

第17章 指挥与控制(4)

英国军队没有团以上的单位。它的规模与军事行动不需要常备旅和常备师。然而,在半岛战争(1808~1814年)期间,后来成为威灵顿公爵的阿瑟·韦尔斯利(1769~1852年)将其军队编为几个师,这成为那个时期的标准。此外,他还需要将葡萄牙的军队纳入自己的军队。起初在1809年时,葡萄牙的营归入到英国的旅中,后来,英国的每个师都包括一个葡萄牙的旅。尽管从塔拉韦拉战役(1809年)到维多利亚战役(1813年),西班牙军队的师经常与英葡联军并肩作战,但是西班牙人从未将他们的军队纳入到英国的指挥体系中。

拿破仑在其他地方取得的军事胜利都没有像在普鲁士那样引起那么激烈的反击。1806年,普鲁士军队骄傲而自信地开进战场,但是这一年的10月14日,他们在耶拿-奥斯塔特会战中耻辱的战败,此后这份自信和骄傲便销声匿迹。1808~1813年之后是一段社会、政治、军事改革时期。曾经在1806年领导军队取得胜利的那些80多岁的老人已经过世或者退役,这促使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和奥古斯特·冯·格奈森瑙将军开始倡导军事计划。为了培养军官,他们于1810年建立了普鲁士军事学校。他们强调主动性和才智的益处。沙恩霍斯特还迫切要求组建普鲁士总参谋部和相应的参谋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参谋军官将来可以与负责指挥的将军一起指挥作战。

为了参加1813年的战役,沙恩霍斯特还重组了普鲁士军队。普鲁士的一个军由3个庞大的步兵旅以及骑兵和炮兵构成。他将预备队(一种民兵或国民卫队)纳入到军队体系中,组建了一个常规步兵旅和两个预备队旅。参谋体制和新机构极其有效,这是普鲁士从1813年到1815年的军事能力大为提高的基本原因。

瓦格拉姆战役(1809年7月5~6日)

瓦格拉姆战役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场欧洲战役。战役发生在多瑙河北岸16公里处。战役的结果决定了1809年奥地利战争的胜败,并且展示了拿破仑帝国的凝聚力和军事效能。虽然在5月的阿斯珀恩-埃斯林会战中,拿破仑第一次大败在奥地利查理大公的手下,但是战争和战役充分地显示了这两位指挥官在战略、作战行动、战术方面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查理大公在1809年之前实施的军队编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他更加善于管理一个全是将军和军官的庞大军队,这些人要么嫉妒他的权力,要么反对“法国体制”。

1805年,哈布斯堡人对自己的失败感到很恼怒。拿破仑夺走了他们在蒂罗尔和达尔马提亚的土地,还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帝国是800年建立的,中世纪时由德意志人管理,自13世纪以来一直受哈布斯堡人的统治。就在这里,拿破仑建立了莱茵联邦,这是一个由37个州组成的新德意志。联邦的土地面积得到扩充,其君主也得到拿破仑的认可。1805年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本来是要将欧洲恢复到1792年之前的状态,结果却导致了旧秩序的瓦解。1806年普鲁士被征服,1807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提尔西特与法国结盟,从而确保了拿破仑对欧洲的统治。

然而,拿破仑没有战胜英国。1808年拿破仑背弃与西班牙的结盟,直接控制了伊比利亚王国,并让其兄长约瑟夫·波拿巴坐上王位。对西班牙的征服招致了西班牙人民的反叛和游击战,并给英国造就了一个欧洲大陆战场。1808年12月,拿破仑坐镇马德里,他在西班牙的军队有25万人,在奥地利四处活动的外交人员和间谍提醒他应该为战争做准备,可是他当时关注的主要是西方。

查理大公对奥地利军队的编制和战术的改革在维也纳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是佛朗西斯一世对他弟弟的作战能力一直充满信心。可是查理大公非常不愿意在1809年与法国交战,他想要更多的时间来招募和训练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当时奥地利一线部队的人数还不足30万。尽管如此,战略形势还是对哈布斯堡有利。拿破仑在德意志南部只有不到6万法军。莱茵联邦总共有10万人,但是奥地利人希望他们不要支持拿破仑。奥地利人希望获得俄国的支持。普鲁士被法军占领,无法提供援助,它的统治者腓特烈·威廉三世为自己王国的安全甚为担忧。

奥军的备战

查理大公决定率领分成8个军的20万主力部队抢先进攻巴伐利亚。第二支6万人的部队在他的弟弟约翰大公(1782~1859年)的率领下将进入拿破仑的意大利王国,斐迪南大公将带领3万人进攻华沙大公国。一个1万人规模的师被派往达尔马提亚。查理大公希望这些军队的速度和人数能够迫使德意志君主来不及采取行动,这样他就能逐一击败法军。对查理大公而言不幸的是,拿破仑反应十分迅速,他不仅动员在德意志的部队,而且从西班牙调来部队。当奥地利在4月最终发动进攻时,他们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是拿破仑的盟国坚守他们的协议。在奥军入侵阿本斯贝格之前,法国意志坚定的后卫部队和达武元帅的第三军的顽强行动阻拦了奥地利人对巴伐利亚的入侵。查理部队的行进受阻于多瑙河南岸,他的部队排列在多瑙河和伊萨尔河之间。拿破仑和马塞纳、拉纳、乌迪诺率领的3个军到达德意志。当达武和勒弗费尔元帅率领的巴伐利亚人占领查理的阵地时,马塞纳和乌迪诺在兰茨胡特从奥军后部出击,切断了查理的直接供给线路和去往奥地利的通路。然后,拿破仑命令这3个军到达在埃克米尔的查理部队侧翼。查理大公命令部队跨过雷根斯堡的多瑙河,分阶段撤退到波希米亚。到4月末,在战争开始前3周时,拿破仑部队和维也纳之间只有约翰·冯·希勒(1754~1819年)将军率领的奥地利第六军。在5月12日之后不久,拿破仑进入维也纳。5天后,查理大公带着他的全部军队从波希米亚强行军,到达奥地利首都对面的多瑙河北岸。

1809年5月21日,拿破仑命令部队强渡多瑙河,直接向查理大公的部队进军。阿斯珀恩-埃斯林会战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战役。拿破仑过于自信,他命令拉纳元帅和马塞纳元帅率领的军,再加上让-巴蒂斯特·贝西埃(1768~1813年)元帅的骑兵军建造一个小型浮桥。当时与查理的10万大军相抗衡的法军总共不超过6.2万人。一座匆忙搭建的浮桥将多瑙河两岸连接起来,奥地利人将木块漂浮在河面上,多次破坏这座浮桥。夜幕降临时,法军顽强地坚守在阿斯珀恩镇和埃斯林村庄之间的阵地上。

5月22日早上,拿破仑和他的部分帝国近卫军身处北岸,而达武元帅的第三军正在准备渡河。然而,奥地利派出一艘粮船严重毁坏了那座浮桥,查理发起了反击。法军击退了奥地利的进攻,但是拿破仑命令将军撤退。阿斯珀恩-埃斯林会战是拿破仑的第一次失败。

但法国皇帝并没有轻易地接受失败,他已将大部分军队调往维也纳。到6月底时,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符腾堡人的加入使法国大军队伍得到了壮大。拿破仑的继子欧仁·德·博阿尔内亲王(1781~1824年)带来了他的意大利军队,包括刚从匈牙利凯旋而归的意大利师和法国师。拿破仑指挥的不愧是皇家军队。而查理无法将人数增加到足以与拿破仑的军队相抗衡。但是为了稳固在北岸的阵地,查理大公从阿斯珀恩到埃斯林,再到格罗斯-恩泽尔多夫和以外的地方修筑了土质工事。

法军的防御

在阿斯珀恩-埃斯林会战后的6周内,法军在多瑙河的洛鲍岛上修筑了许多大规模的火炮掩体,准备有策略地在河上发起进攻,将这个岛作为主要的横渡地点。总共有129门重型火炮架设在奥地利防御工事的对面,法国工兵将木栅栏放在河流的上游处,以阻止奥地利人的驳船和木块顺流而下破坏浮桥。在多瑙河南岸到洛鲍上岛法军已搭建了3座独立的浮桥,拿破仑的工兵准备至少还要搭建12座浮桥。这些浮桥最终将把洛鲍岛和北岸连接起来。拿破仑决定猛攻奥地利阵地,他命令各军急速横渡多瑙河,以防再次像阿斯珀恩-埃斯林会战一样遭受惨败。

拿破仑以为查理大公的兵力仍然部署在北岸沿线。实际上,查理大公将约瑟夫·阿曼德·冯·诺德曼(1759~1809年)将军的前卫队和约翰·冯·克莱瑙(1758~1819年)将军的第六军部署在这条阵线上以掩护他的阵地,拖延法军渡河的时间,从而将主力军从多瑙河撤退到鲁斯巴赫高地。该高地位于马赫费尔德平原,距离多瑙河8~10公里。7月4日,洛鲍岛上的火炮开始轰击北岸上的奥地利工事。拿破仑有7个军和帝国近卫军及骑兵预备队军——大约13.4万名步兵、2.7万名骑兵和433门大炮。查理大公有6个军和前卫队——12.15万名步兵、1.47万名骑兵和414门大炮。

7月4日晚8时,法军开始渡河。这一次,拿破仑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攻入查理军队,而是从洛鲍岛东部向奥地利阵地东南的北岸渡河时,用密集的炮火将奥地利军队压制在他们的防御工事里。精锐连划船渡河,消灭了侦察洛鲍岛的奥地利分遣队。在精锐连和从维也纳驶过来的小型炮舰的保护下,工兵将事先准备好的浮桥架在洛鲍岛和北岸之间。凌晨2点,乌迪诺元帅的第二军渡河并向前推进,基本上没有遭到反攻。凌晨5点,马塞纳元帅的第四军抵达北岸,接着达武元帅的第三军也很快到达。在拿破仑下令后的12小时之内,包括7.2万名步兵、9200名骑兵、280门大炮的3个军安全渡过多瑙河,继续向北开进,扩大占领区。

查理大公在瓦格拉姆村庄附近的阵地上观察战斗。诺德曼和克莱瑙的部队作战顽强,但是不敌乌迪诺师和马塞纳师。达武军包抄了其右翼。在马赫费尔德平原上,3个军形成一条直线将奥地利部队逼退。乌迪诺和达武率领的部队向着北侧的鲁斯巴赫高地追击诺德曼的部队,同时,马塞纳部队进攻向西撤退的克莱瑙部队。欧仁亲王指挥的意大利军填补了法国第二军和第四军之间的空白地带,这两个军出现在正午时分。他的部队向拉斯多夫推进,这是拿破仑的大本营所在地。

下午2时,伯纳多特元帅的萨克森第九军、帝国近卫军、骑兵预备队全部成功渡河,进入马赫费尔德平原。马尔蒙将军的第十一军、巴伐利亚第七军以及欧仁军的另外两个师准备在临近傍晚到夜里这段时间渡河。在发出行动信号的24小时之内,拿破仑的所有部队都进入了马赫费尔德平原。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壮举。

查理面临冲击

到下午时,克莱瑙和诺德曼的部队停止了与法军的交锋,诺德曼在这天的战斗中牺牲。查理的军队沿高地列阵,准备迎战法军的进攻。他在鲁斯巴赫河的后面占据了一个又高又难攻的阵地。奥军左翼驻守在马克格拉夫纽塞德尔镇,中心阵线在包默斯多夫村,右翼在瓦格拉姆。

3支奥地利军——第一军、第二军和第四军部署在高地上,作为预备队的骑兵整装待命。预备队中的掷弹兵师部署在西面的格拉斯多夫,而第三军和第五军部署在上游距格拉斯多夫4.8公里处。查理没想到拿破仑会在夜幕降临时冒险袭击。但是他判断错了。

拿破仑不确定高地上的奥军是后卫部队还是查理的全部军队。下午5时,他命令欧仁、乌迪诺、达武猛攻奥地利阵地。但是,拿破仑的命令3军没有同时收到,3个军没有发起联合进攻,法军分散地向奥军推进。拿破仑的大胆行动使查理措手不及,在法军攀登高地时,他想派兵增援自己的部队。乌迪诺企图在激战后占领包默斯多夫,但是这个村庄燃烧起了大火,他不得不撤退。欧仁的部队在左面的包默斯多夫和瓦格拉姆之间,运气要好一些。

欧仁师向奥地利第一军进攻,伯纳多特也及时赶来增援,给查理的右翼造成一次危机。查理大公亲自组织反击,将欧仁师逐出高地,给其造成惨重伤亡。这条战线上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11时,包默斯多夫的大火仍在燃烧,以至照亮了夜空。此时拿破仑知道查理和他的军队兵力依然很强。如果夜间进攻失败的话,拿破仑相信第二天早上肯定能打一场胜仗。

查理希望拿破仑把军队部署在马赫费尔德平原上,这样他就能将法军逼退到多瑙河,将其歼灭。他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他在阿斯珀恩取得了胜利,而且知道其弟约翰大公的军队集结在匈牙利,距此仅16公里处。查理相信约翰能在午后赶来击退拿破仑的右翼,同时他自己的军队牵制其中路,从西面进逼。查理大公并没有在夜里被动等待,而是再次写信给他的弟弟,然后他想出一个颇为“拿破仑式的”策略,即摧毁浮桥,切断法军去路。

查理指挥鲁斯巴赫高地上的军队向西转移,第一军的部分部队部署在瓦格拉姆和阿德克拉中间的地带。全部预备队都集中在阿德克拉的北侧和西侧,这个村庄被伯纳多特的萨克森军占领。查理命令克莱瑙率领的已遭受重创的第六军和约翰·克罗拉斯(1748~1816)将军的未接受任务的第三军进行夜行军,进攻位于多瑙河和苏森布伦之间6.5公里狭长地带的拿破仑左翼。拿破仑在阿斯珀恩只有一个师,他预计他的前方阵地可能会发生战斗。如果查理的将军不能按照命令行动,他们将可能在河岸一线席卷法军,摧毁浮桥,将法军和拿破仑隔离在北岸。

拿破仑迫使查理将部署在阿德克拉和马克格拉夫纽塞德尔中间地带的部队重新排列成列阵,伯纳多特、欧仁、乌迪诺、达武排在第一列。马塞纳指挥的左翼部队位于苏森布伦的北部。拿破仑将第十一军、巴伐利亚军、帝国近卫军、贝西埃的骑兵军作为预备队。乌迪诺和欧仁的两个师奉命攻打鲁斯巴赫高地,而伯纳多特的萨克森军将奥军牵制在瓦格拉姆的西部。达武元帅率领的第三军将消灭马克格拉夫纽塞德尔的奥军左翼,击退查理的侧翼部队。欧仁的两个后备师在艾蒂安·麦克唐纳(1765~1840年)将军的指挥下将猛攻瓦格拉姆东部的鲁斯巴赫高地,歼灭奥军右翼。

战役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