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瓦利埃·杜·泰尔(1738~1820年)曾经指出,野战炮的射程不应该超过960米,这个射程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最大有效射程”。12磅实发炮的最大有效射程为915米,榴霰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为595米,6磅炮和8磅炮分别是820米和550米,4磅炮的则分别是730米和410米。152毫米口径榴弹炮的最大有效射程分别是1190米和500米。然而,在合适的地面上,通过使用跳弹发射的方式,野战炮的射程可以翻倍。最初用于围攻战时,用这种方法发射炮弹可以让炮弹利用地面的反弹力冲向目标。球形弹有巨大的惯性,即使前进速度较慢也会给敌人造成破坏和伤亡。这种炮弹发射法在野战和围攻战中非常有效,而且令人感到恐惧,因为通常情况下敌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炮弹袭来而无法躲避。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火炮口径方面,“磅”这个单位在不同的国家意味着不同的重量。例如,法国的8磅炮几乎相当于英国的9磅炮,奥地利人的火炮也比法国人的火炮要轻。因此,不同国家军队所使用火炮的口径在某种程度上是很难进行比较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法国人的对手都是根据炮膛的直径大小来衡量火炮口径的,而法国人则是用炮弹的直径来衡量火炮口径。
一种创新系统
格利包佛尔为每个口径的火炮都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炮架。他为6英寸(152毫米)口径榴弹炮的炮架特别设计了一种新的拖曳钩索。格利包佛尔设计的炮架能够减小双后坐力——前后均可缓冲后坐力,因此这种炮架的弯曲特征比欧洲其他国家的炮架更加明显。例如,奥地利和普鲁士的炮架都是又长又直。在1679~1720年,如何解决火炮后坐力一直是法国轻型火炮系统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是当时的火炮系统被废弃的原因之一。
格利包佛尔系统强调的是零部件的可换性,同时还把利希滕斯坦系统的一些创新技术融入了自己的设计系统中,如8磅炮和12磅炮炮架上的双炮耳板。格利包佛尔同时也引入了他自己的很多创新,这些创新推动了火炮的发展。在这些创新当中有一项就是拖曳钩索,这种拖曳钩索的长度为9~12米,绑在炮轨和前车上。使用这种拖曳钩索时,不需提前将火炮装上前车就可以随时置换炮管,在通过沟渠或不平坦的路面时更加有用。格利包佛尔采用了一种拉重炮时用的肩具,它用皮革制成,用一段绳子连上就可以用人力拉动火炮。
其他革新还包括铁轮轴、一种损坏之后可以轻易替换的螺旋出烟孔、一种可以使火炮移动更容易的铜轮毂、固定前准星和新的可调后准星,这种准星在火炮发射时可以不用取下,还有一项革新就是新型的升降螺杆,利用这种升降螺杆可以升降炮管,炮管尾部可以通过机械装置落在一个木制底座之上。
格利包佛尔还发明了一种移动量径器,这是一种新型的、经过大幅改进的检查器,可以检查炮管内部出现的裂缝,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进步。有关图片显示,这是一种非常现代的工具,它代替了旧时的传统检查器。格利包佛尔的系统还引进了一种双轨推杆,再加上炮架出色的平衡性,只需一名炮手就可以来回移动一门火炮。
格利包佛尔的火炮系统是为机动作战而设计的,他的新型野战炮与旧式的普鲁士和俄国的火炮一样具有机动性。格利包佛尔设计的野战炮是由骡马队一前一后拉着前进的,4磅炮和8磅炮必须由4匹马拉动,12磅炮必须由6匹马拉动。火炮也可以由人力利用肩具牵引着移动。一门8磅或12磅炮从运输中转入发射状态也不需要太长时间。实际上,只需要花些时间将炮轨从前车上取放到地上即可。
格利包佛尔系统的机动性为法国炮兵在1792~1815年期间的出色表现作出了重大贡献,期间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法国炮兵将领,比如让·巴蒂斯特·埃布雷(1758~1812年)、亚历山大·德·塞纳蒙(1769~1810年)、安托万·德鲁奥(1774~1847年)和让·昂布鲁瓦·德·拉里布瓦西埃(1759~1812年)。骑兵和炮兵协同作战是当时法国军队的信条,自1746年之后在法国炮兵学校中一直教授这门课。
缩小公差
随着火炮制造技术的进步,火炮制造过程中的公差越来越小。格利包佛尔在生产他的新型火炮和弹药的过程中均强调公差必须非常小。格利包佛尔火炮的游隙(炮弹与炮管内壁的间隙)公差是非常小的,在这方面也许除了英国制造的武器之外,格利包佛尔所制造的火炮比其他欧洲国家火炮的公差都要小。
格利包佛尔系统的3种口径法国野战炮的公差都是3.3毫米,这个公差只有瓦利埃系统的一半,也只有奥地利人所能够接受的12磅炮公差的一半。与此同时,在炮架和辅助运载工具制造当中所允许的公差也只有0.5毫米。
在弹药方面,球形弹的制造是在严密的监管下进行的,新制造出来的炮弹要接受3种标准规格的检验才能决定是否可用。多年以来,欧洲炮兵一直只用一种标准,这样就能确保弹丸与炮管相适应。格利包佛尔引入了另外一种标准来检查炮弹的最小公差,以便保留游隙公差(用现代军事术语来说,这被称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标准)。此外,所有的球形弹都必须经过一个炮管的检测,以确保炮弹外壳没有破损。如果有破损的话,就会妨碍炮弹顺利通过炮管。在当时的欧洲国家,这是最严格的一套火炮弹药公差,通过让所有口径的炮弹都保持在公差范围之内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炮弹的射程和精度。公差标准和生产流程都是严格制定及明文规定的。炮弹过大或过小都会被质量监管官员淘汰。对公差标准的严格要求,使得格利包佛尔火炮在射击精度方面固然要比奥地利的利希滕斯坦火炮更高。缩小游隙可以防止炮弹撞击弹回(炮弹在发射时撞击在炮管上并弹回),也可以防止炮管进一步受损,从而延长火炮的使用寿命。
格利包佛尔充分利用瑞士枪炮制造工让·马里茨(马里茨家族一直受雇于法国)发明的新型压铸工艺。这种新型火炮先是铸成实心的金属圆柱,然后沿着炮管中心将其钻空,用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出更精准的炮弹。此前的火炮炮管都是围绕一个中部核心进行铸造的,这样铸造出来的炮管口径不一定精确,而且要将炮管钻空以符合炮弹的尺寸。奥地利人一直在用传统的方法制造利希滕斯坦火炮炮管,而且在铸造过程当中经常使用一些合金废料,所以他们制造出来的炮管就没有他们最初设计时预想的那么结实。
火炮炮身可以用铁铸造,也可以用青铜(有时称为黄铜)铸造。相比铁而言,人们更喜欢使用青铜铸造炮身,因为青铜更坚硬,使用时间更长,而且不易破碎。但这样的火炮也更重,因而围攻战和海战所使用的火炮通常都是用铁铸造的。奥地利人所用的青铜的混合比例通常是铜、锡100∶10,而法国人的青铜混合比例则是铜、锡90∶10。
格利包佛尔的新型炮管和炮架于1764年在斯特拉斯堡进行了检测,在一系列实弹射击检测中,轻型的格利包佛尔炮管与比其更重、更长的瓦利埃火炮炮管在射程和打击力度方面是相同的。在此试验基础之上,格利包佛尔系统于1765年8月17日被法国政府正式采用。虽然在1772~1774年由于政治斗争的缘故,瓦利埃系统被再度采用,但是在1774年,一个由4名法国元帅组成的委员会建议,正式重新采用格利包佛尔火炮系统。这样,格利包佛尔火炮系统在1774年10月3日被法国政府再度采用。瓦利埃的儿子在1776年去世之后,格利包佛尔终于被任命为法军炮兵总监,他的火炮系统也一直在法国部队中使用,直到1829年被瓦莱火炮系统所取代。
格利包佛尔火炮系统是当时最全面的火炮系统,它的特点就是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射击精度高。然而,格利包佛尔在他的火炮系统革新中没有重视两方面的内容:骡马炮兵和炮兵辎重队的军事化。当格利包佛尔的一位下属问他为何不把骡马炮兵引入法国部队时,他回答说他们要求的已经够多了,骡马炮兵要等到将来再用。炮兵辎重队指的是在战场上拖曳火炮和弹药箱的军队,直到1800年,拿破仑·波拿巴才将这样的队伍纳入法国军队系统。
骡马炮兵
一般来说,腓特烈大帝(1712~1786年)得到赞誉是因为他发展了骡马炮兵。普鲁士人有骡马炮兵这个兵种,但是该兵种遇到的问题和腓特烈的其他炮兵遇到的问题完全相同。这位国王既不懂炮兵,也不懂工兵,这两个兵种都未受重视,直到腓特烈死后,这两个兵种才开始被恢复。最早在战斗中运用骡马炮兵的可能是奥地利人。无论怎样,骡马炮兵都是一项伟大的革新,它能够使火炮在战场上跟随骑兵。
18世纪80年代,奥地利炮兵发展了他们所命名的“骑兵炮兵连”。装载6磅炮和榴弹炮的炮架经过改进变得更长,这样香肠座位就能够安放在炮架的架尾上,炮手可以坐在上面投入战斗。弹药装在弹药箱里,然后由驮马背着,但是这些炮兵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骡马炮兵。
人们忽视或忽略了基本作战原则,这些炮兵部队必须要有骑兵的支援,并不像军队中出现的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即真正的骡马炮兵是进入战场作战的。骑炮兵连的机动性当然要比步炮兵连更强,但他们绝对不是“技术发展水平”的体现。
18世纪90年代,法国和英国都发展了他们的骡马炮兵兵种——法国是在1792年,英国是在1794年。法国骡马炮兵最初是让一些炮手单独骑马,另一些坐在香肠座位上。人们发现从奥地利人那里借鉴来的这种做法是无效的。香肠座位很快就不存在了,因为骑马炮手和所有的法国骡马炮兵都开始单独骑马了。比起用香肠弹药车来,这种方式能够使炮兵连更快地转移,尽管炮手需要掌马兵(每3匹或4匹马需要一名),但是这样的部队仍然要优于车载的骡马炮兵。
不让炮手单独骑马限制了速度和机动性,也增加了炮班拖曳的重量。除了法国和英国,符腾堡、荷兰及其他国家都有骡马炮兵,其机动性都胜过奥地利的骑炮兵连。米歇尔·内伊元帅称赞其在俄国的符腾堡骡马炮兵和法国部队的水平相当,甚至更好。英国人认为法国的骡马炮兵胜过他们自己的。
法国人最初喜欢给他们的骡马炮兵连使用8磅6英寸(152毫米)榴弹炮。虽然这种火炮曾经一度投入使用,但共和国十一年系统(该系统于法兰西共和国11年即1803年研制并开始投入使用,故称——译注)的6磅榴弹炮也同时在使用,而且逐渐取代了8磅炮。与此同时,共和国十一年系统的5.5英寸(140毫米)榴弹炮取代了大部分6英寸(152毫米)炮。整个法国骡马炮兵部队由数支6匹马组成的马队来拉动,以提高速度和机动性。
当连队将火炮带入阵地时,8磅炮的炮管必须要移位。从行军状态转移到发射炮耳板上根本不需要花时间。炮手班用推杆抬起炮管,将另一个推杆放在炮管下面,推动炮管在它上面前后滚动,将炮管滑动到位。在推动火炮进入阵地之前,火炮引导员就会被派出去查找可以安放火炮的地点。然后炮班到位,有时速度飞快。前车要在战斗中使用,卸下前车后,法国人将钩索拴在前车和火炮架尾上。弹药箱一般是隐蔽的。即使在不平坦的地势上,卸一门炮也不用花太长时间。炮手的动作已经变成机械似的了,因为他们要反复完成这个动作——几乎像是一种芭蕾舞。因为时常有人员伤亡,所以炮手还要相互交换工作,进行交叉训练。
共和国十一年系统
共和国十一年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取代格利包佛尔系统。各种炮车、炮架,当然还有火炮经论证被设计出来。这个系统包括6磅炮、5.5英寸(140毫米)榴弹炮和12磅炮,3种能够分解装入骡马驮运的袋子中的山炮(3磅炮、5.5英寸轻榴弹炮和6磅轻炮),以及新式的24磅攻城加农炮。
然而,格利包佛尔系统中的炮,尤其是8磅炮,受到法国炮兵的极大欢迎,尽管已经批准使用共和国十一年系统,但是炮兵部队的将军们对这个系统的优点仍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1801年的炮兵委员会反对这种新式武器,让·雅克·巴西利恩·加森迪就是委员会的军官之一,他认为格利包佛尔系统的8磅炮比共和国十一年系统的6磅炮要好。他们的反对注定了这种新系统不会被完全采用。
结果,新系统中不限量制造的只有6磅炮和5.5英寸(140毫米)榴弹炮——有时称为24磅榴弹炮。新式6磅炮完全不像奥地利的同类炮,它有一个更新式的炮管,加固圈已经被当做累赘而除去不用了,这使炮管的造型更加好看。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新式的6磅炮炮架并不合适。因此仍然沿用设计时间更早、更坚固的格利包佛尔样式的炮架来承载6磅炮管,这种炮架比新式的更能经得住战争的考验。
6磅炮大概是4磅炮和8磅炮的一个折中,用以代替这两种炮。这也是反法同盟军队普遍接受的大炮口径,奥地利人、普鲁士人、英国人都把这个口径当做标准。法国人缴获了盟军的很多炮,其中一些供野战部队使用。老式的4磅和8磅炮或是被放入军械库,或是继续在战场使用。尤其在西班牙,在很多情况下8磅炮还没有废弃,仅仅是被取代,但它们取代了重量更大的12磅炮。由于地势原因,加上供人数更多的炮班使用的新马匹数量不足,这种12磅炮已经不合时宜。还有大量缴获的武器也被使用。此外,“用机床装配”新式武器需要花费时间,这可能也是为何只有两种炮管不限量制造的原因之一。
1810年,拿破仑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由尼古拉斯·桑吉斯(1761~1810年)将军领导,委员会最终裁定共和国十一年系统既不实用,也不适合使用,并决定继续使用格利包佛尔系统,不过要增加新式6磅炮和榴弹炮的数量。1815年滑铁卢战役之后,根据查尔斯·艾蒂安·弗朗索瓦·鲁蒂(1774~1828年)将军所做的研究,停止使用6磅炮,重新启用老式的4磅和8磅炮。当新的瓦莱系统在1827~1829年投入使用时,所选用的两种口径分别是8磅炮和12磅炮。
炮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