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许泗的梦幻人生
16036900000001

第1章 去向板

河海市地处水网密布的淮北大平原。境内有上千顷的月牙湖大水库,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淮河穿境而过。水上运输四通八达,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建市之初,设有航道局、水利局、渔业局,后来三局合并为江河湖海管理局,简称“河海管理局”,统管全市湖泊江河航道的船只,以及近海的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滩涂开发,等等。每年,河海管理局仅船只管理费这一项,上交给国家的财税收入多达十几个亿。由此可见,河海市的渔业、水产业是何等的繁荣昌盛。

河海市河海管理局,下设二十几个处室、两个船舶管理收费站、七八家渔业捕捞公司和海产品养殖基地。

局机关的局长办公室,作为全局的“智囊”机构和全局的指挥、后勤保障部门,操持着局领导以及整个局机关大楼内工作人员的吃、喝、屙、撒、睡。每天大事小事,好办的事,难办的事,都集中在这里。

每逢周一,局长办公室主任蔡成波、蔡主任,总要把办公室的秘书、文书、内勤、司机什么的叫到一起开“例会”。目的是,总结上一周的工作,安排本周要做的具体事情,强调一下组织纪律以及服务领导的重要性。类似的会议,周周开、月月开,所强调的内容,来来回回也就那么老掉牙的几条。

这天,又逢周一,蔡主任老生常谈了上周工作,布置好本周要做的几件事情之后,纯属于礼节性地问大家:“谁还有什么要说的?”

蔡主任那话,明摆着是客套话,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乱插言。与蔡主任供事多年的胡爱兰、胡大姐,当即合上了手中的小本子,准备端起茶杯——走人了。因为,蔡主任后面要说的话,肯定是:“没有,就散会。”

可今天,偏偏冒出个:“我来说两句。”

大伙一惊!循声望去,原来是刚刚从下面收费大厅“抽调”到局长办公室来的应届硕士研究生许泗。

这小伙子毕业于大连航运大学,口才蛮好的,又是学航运管理专业的,算是局里的“新生代”。之前,全市河海系统组织过一次“演讲比赛”。许泗就是在那次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的。

当时,参加“旁听”的管理局一把手万金顺、万局长,一眼相中了台上口若悬河、激情飞扬的许泗。事隔不久,便把许泗当作人才,直接抽调到局机关来,暂时放在办公室协助老何做一些简单的文字工作。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会在蔡主任讲话之后,冒冒失失冒出一句:“要来讲几句!”

刹那间,在场的人,目光齐刷刷地汇聚他许泗的身上。此刻,他许泗好像立马就要在众人面前扒光衣服,亮出自己的丑态似的。他会说什么呢?每个人的心中,都在为他捏着一把汗!

唯有蔡主任,尽管他与大家一样,猜测到眼前这个小伙子有些冒失。但,蔡主任并不轻看他,因为他是万局长相中的人才,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是局里的“红人”,或者说是万局长身边的“红人”,这一点,蔡主任确信无疑。所以,此番,许泗要在他蔡主任讲话之后再来讲几句时,蔡主任显得非常宽容、和蔼的样子,看着许泗,说:“你说,你有什么事,小许?”

许泗胸有成竹的样子,从椅子上站起来,说:“我看,我们办公室里应该有块‘去向板’。”

许泗说,我们办公室现有主任、秘书、文书、工勤人员十几个人。每天谁干什么,谁去哪里,都不好掌握,若有块“去向板”,一一列出每个人每天的去向,可谓一目了然!

说这话时,许泗还拿他在大学里学习时做范例,那么大的校园、那么多的班级、那么多的课程、那么多来来往往的教授、讲师,正是因为有了一纸“课程表”上墙,显得井然有序。

蔡主任听许泗说得很有道理,轻拍着沙发扶手,连连点头,说:“嗯,这个主意不错,不错!到底是研究生,脑子活,好主意。”大伙相互对视着,虽然没有像蔡主任那样明确称赞。但各自也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的想法可取。

当下,蔡主任拍板定案——去做一块“去向板”。并责成办公室负责内勤工作的胡爱兰、胡大姐具体办理。

可好,当天下午,办公室东面墙上的显眼位置,就挂出了一块十分醒目的“去向板”。

许泗还别出心裁地按照办公室人员的职务高低,从上至下地排好名单,并充分借鉴了他们大学课程表的制作方式,在每个人的名单后面打上横格、竖格,以此标明病假、事假、迟到、早退等许多明细。

第二天,办公室全体人员,包括几位局长、书记、副局长在内,谁开会、谁下基层、谁出差、谁病假、谁事假,一一上“板”。

由此,大家的“去向”,果然十分醒目。

但,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隐隐约约地感到领导人的“去向”不明了。首先是万局长出国期间,黑板上写得是外出考察学习;再者,就是办公室蔡主任在万局长出国考察期间,前后有四、五天没来上班,有人说他在家张罗丈母娘家小卖部的事,有人说他为小女儿夏季高考,提前到北京某大学找关系去了。总之,不管蔡主任干什么去了,“去向板”上却醒目地写着他到市里开会了;再就是办公室的那个千娇百媚的秦小琪,她上班时间经常与胡大姐逛街买菜。有时,小琪还利用上班时间,一个人悄悄地到后街一家“美丽人生”美容院去做美容。这些,显然不能一一写在“去向板”上。

所以,由许泗提议的“去向板”,启用不久,就找不到大伙的真实去向了。

而写在去向板上的“去向”,不是私事变成“公事”,就是此人“去向不明”了。要么,就是几天前,甚至是几个星期以前的“去向”,仍然堂而皇之地“挂”在“去向板”上。最初,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去向板”,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悄然失去了它的真实意义。

许泗呢,刚开始他还很真实地填写着他自己的“去向”。后来,看大伙都不往“去向板”上写去向了,他自己也时隐时现地顺其自然了。

终于有一天,那块“去向板”变成了诸位的象棋盘,横躺在老何他们的办公桌上,与诸位同仁,推来拉去,乐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