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历代科技概论(上)
16040700000011

第11章 万里长城

秦王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华夏文明在东亚崛起的气魄和力量的伟大象征。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明等各朝都继续修筑过。这是一段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可能只有近代工业诞生以来出现在欧亚大陆上的铁路工程才可以超过它。长城既垒聚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又垒聚了人民的血泪和白骨。在北方游牧民族时常侵扰的时代,具有较高文化和以农业为主过着定居生活的中原人民希望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这条长城可以增加一些安全感,这是他们承担巨大的牺牲性劳动的惟一理由。当然,决策是统治者作出的,这主要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城墙可以阻滞那旋风般卷来的塞外游牧民族的骑兵,烽火台可以报警,这就为军队的调动和部署赢得了时间。

这道边墙也无形中使中原人民把内地和塞外视为两个世界。实际上,内地和塞外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很难想像,当华夏人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造出农业文明之后,会把干旱的塞外草原视为生活的新大陆。他们只是在内地发生灾荒和战乱时才向北发展。相反,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一旦越过这座边墙,就会日益融入中原的农业文明中。事实上,在长城修筑起来之后,历史上中原和塞外的军队和人民都曾多次大规模地越过了它,万里长城实际上成了中华北方民族的融合线——中原人民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不断发生的冲突和战争、接近和融合,都是在长城脚下进行的。静卧的长城正是这一历史的一个见证和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