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历代科技概论(下)
16040800000013

第13章 强龙弱尾

唐王朝在前期虽然曾面临多重困难,但却是不断进步的。由于政治上比较清明,积弊不深,皇帝能够令行禁止,国势日隆,蒸蒸日上,疆域和势力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当时欧亚大陆上只有阿拉伯帝国才可与之相匹敌。但安史之乱(755~763)使“函、陕雕残,东周(洛阳一带)尤甚……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灶,萧条凄惨,兽游鬼哭”(《唐书·刘晏传》)。这场战乱后,唐朝一蹶不振,元气大伤。兴盛和上升的趋势从总体上转化为衰落。因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之后,昔日均田制革新产生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中的多数人已被按财产来说是不公平的税赋、差役以及经营方面的差距而重新推到社会底层,以官僚和大地主为首的权贵阶层不但逐步巩固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而且开始为维护他们的特权同朝廷相对抗。尤其是唐中后期许多拥军自重的地方各州节度使乘朝廷孱弱之际,经常以要挟的手段使地方行政和军事长官世袭化。这种朝廷和地方的斗争一直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中心。科举和官场上滋生了严重的请托、贿赂、作弊和私门谢恩的风气,党争也成为官场上的常事,宦官的权力也在增长,皇帝也有不少被宦官所杀。帝国的政治在历史的进程中滑坡。唐帝国和汉朝的命运差不多,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反抗在全国政治、经济危机中总爆发。859~883年间,裘甫、庞勋(?~869)、王仙芝(?~879)和黄巢(?~884)等几次农民起义为唐王朝送了终,中国进入了地方割据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907~959)。

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只是唐帝国时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在没有李世民后代做皇帝情况下的延续;帝国在农民起义风暴中四分五裂,而农民起义本身也失败了。社会最高层的统治者唐王朝和社会最底层的反抗者们两败俱伤——这是一个衰微的朝廷同走投无路的人民的碰撞。地方割据势力和军事冒险家们正好借这次碰撞后出现的权力真空而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在907~959年之间,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先后为五个王朝统治(史称五代),第一个是黄巢的叛将朱温(852~912)于907年废唐后建立的后梁,依次是李存(885~926)建立的后唐、石敬瑭(892~942)建立的后晋、刘知远(895~948)建立的后汉,最后一个是郭威(904~954)建立的后周。与北方这五个走马灯般的王朝同时并存的有南方九个唐时的地方割据势力建立的九个国家和北方951年从后汉中残存下来的北汉,史称十国。另外,唐时统治的西域各地已先后自成体系,辽东契丹族的首领也开始独树一帜,攻城据地。916年,耶律阿保机(872~926)建立了辽国。这时,西北的党项族也已开始据地自立。

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和各代的统治者们所奉行的政策有很大的差别,北方遭到战争的破坏比较严重,但在改朝换代后的短暂时期仍有恢复之势,而南方的大部地区未遭战争破坏,有的统治者在安乐中花天酒地,有的则致力于水利、农业和手工业的建设。总的看来,从唐末农民起义之后,五代十国时期南北各地的社会生产逐步有恢复之势,技术也有进步。雕版印刷业更加兴盛。瓷器制作更加精美,人们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称誉当时的瓷器。据史载,五代时的莘七娘随丈夫入闽作战时用竹纸做成方灯,燃松脂使之上升,作为军中信号。这便是所谓松脂灯(孔明灯),它后来常被用作军中联络信号,是热气球的前身。另外,这个时期留下了中国现在的最大铸件——沧州大铁狮,此狮高5.3米,长6.8米,宽约3米,重在10万斤以上,是953年(大周广顺三年)由山东人李云用多块泥范组合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