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历代科技概论(下)
16040800000021

第21章 金的盛衰和科学技术

金的崛起正是辽衰落的时候。由于金在灭辽时也从中原赶走了北宋王朝,所以,这个北方的新王朝对南迁的宋王朝扮演了一个比辽更强大可畏的角色。统治了中原大部分地区之后,金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大大增强了,从最初以游牧民族为主的部落集团变成了以农业民族为主的国家,最后在科学和文化方面都更接近一个传统的中原王朝。据《金史·世纪》记:“生女直(金)旧无铁,邻国有以甲胄来鬻者,倾资厚贾以与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售之。得铁既多,因之以修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

金是第一个以北京为都的王朝,最先在北京建造了宫殿,建造了天文观象台。火药是中原地区的最新技术,最初北宋用它来对付金兵。金兵在打败宋兵后便掌握了这一技术,并用火药武器来对付蒙古人的军队。结果又是蒙古军队打败了金兵,并用火药武装了他们自己。就像相对先进的技术没有帮助北宋战胜金一样,金也没能依靠中原的先进技术战胜蒙古骑兵。金经历了同它的前代辽一样的历史命运——崛起,强盛,衰落,经常陷入民族矛盾、经济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等历史漩涡之中。

金朝时期,在中国北方出现了三位医学大师:河北人刘完素(1120~1200)拒绝做官,在民间行医,研究《黄帝内经》达35年之久,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和《伤寒直格》、《宣明论方》等。他最为得心应手的是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疾病。河南人张从正(1156~1228)继承了刘的思想,著《儒门事亲》医书15卷,他擅长用汗、吐、下三法攻邪驱病。师承刘完素的河北人李杲(1180~1251)根据《黄帝内经》的思想建立了补益脾胃、滋养元气的治疗原则,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

李冶(1192~1279)是金代最大的科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原来叫李治,为了把自己和唐高宗李治区别开来,便在治字中去掉了一点。李冶是河北人,父亲在金朝做官。他在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后被录取,被任为陕西的一个地方官,后升迁为河南中州(禹县)的地方行政长官。当元兵灭金后,他先后在山西和河北隐居研究数学,并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切磋学术。他写了许多数学著作,但在临终前告诉儿子,除了留下《测圆海镜》外,烧掉其他书。在他看来,只有这本书才对将来的人有用处,但他的儿子并没有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所以他的《益古演段》和另外几部书都留了下来。李冶在隐居期间多次受到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的召见。在强召下李冶入京当了几个月的官,参与撰修辽、金史的工作,但随之以年老为由辞官回家,重新投入自己的学术生活中。

李冶的著作表明中国的数学家对高次方程(天元术)的研究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位和秦九韶、杨辉同时代的北方数学家批评了当时读经的知识分子中把数学视为九九贱技的思想。在谈到数学的意义时他说道:“谓数为难穷,斯可;谓数为不可穷,斯不可。何则,彼冥冥之中,固有昭昭者存。夫昭昭者,其自然之数也。非自然之数,其自然之理也。”(《测圆海镜·序》)自然之数反映自然之理,这是对数学和自然界事物规律性关系的正确认识。另外,他同时也指出数的关系“远而乾坤端绪,幽而神情鬼状……大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李冶的这些思想是无愧于大数学家称号的。

李冶成长在金代,开始专门研究数学在元代,他的主要著作都是在金亡十几年后才写成的。可以设想,如果他像他的同时代人刘秉忠、许衡、姚枢等人那样去元朝宫廷做官,那么他可能就没有很多的精力来完成数学方面的研究。但也可以肯定,他的家产和在金朝做官时的积蓄完全可以支持他简朴的学术生活,否则他也无法完成数学的著述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