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历代科技概论(下)
16040800000008

第8章 算学的总结和发展

唐代前期的算学学校是研究数学的主要场所。唐初的官员兼历算学家李淳风(602~670)和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对古代的一批经典数学著作作了注释,他们修正了前人注释中的一些错误,使其中九部——《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海岛算经》、《缀术》、《五经算术》,和唐初的算学博士王孝通(生卒年不详)所著的《辑古算经》共十部被钦定为学校教科书,后被称为“十部算经”。除王孝通的著作外,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总结前人成果,保存了宝贵的资料,而没有多大的创新,而且李淳风对刘徽创立的割圆术明显地忽视。这个时代数学的发展除了王孝通在他的书中第一次用解三次方程式的方法计算一些复杂工程问题外,就是所谓二次内插法的发展。二次内插法是由于天文计算的精确要求而创造出来的,最先由隋代的刘焯在历法计算中应用。唐代的张遂(683~727,一行和尚),徐昂(822年前后在世)等在天文计算中继续应用这个方法,把刘徽的等间距二次内插发展为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自此之后,这种方法便成了天文历算家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到了唐的中晚期,由于朝廷权力的衰微和商业的发展,算学学校和京城的算学家们在工作上已没有多少起色,社会上的算学家们也已不太注意经典巨著的研究,而去寻找一些简化实用性计算的方法,使算筹的计算有了改进。这是下一个时代数学大发展的一个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