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生活创造探源(上)
16040900000035

第35章 养蚕

中国向来就有“丝绸之国”的美称,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发明了栽桑养蚕的技术,因而发明了世界上最好最柔软的布料——丝绸。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栽桑、养蚕、丝织的国家。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并把这些技术先后直接或间接地传给了世界各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养蚕取丝的这种人类开发生物资源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项卓越贡献。

中国古代的传说中说,养蚕织丝这种方法是黄帝的妻子发明的。可这毕竟是传说,据考古学家考证,养蚕织丝这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广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寒践中积累的经验成果,并不是一个人单独发明的。不过,这一古老的传说说明,中国人民养蚕织丝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中国的考古学家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了一筐放在竹篮里的丝织品,其中有绢片、丝带、丝线等。这些发现说明了中国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蚕桑丝织生产。

此外,考古学家从远古时期的一些文献中,也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养蚕的记载。商朝时期的《夏小正》中记有:“三月……摄桑……妾子始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中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妇女们就要在三月时修整桑树,开始养蚕。这段文字生动地叙述了在4000多年前人们栽桑养蚕的情景。商朝时期,中国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

到了周朝,栽桑养蚕在全国已经十分普遍,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丝绸已成为当时统治阶级衣着的主要原料。养蚕织丝是当时妇女的主要生产劳动。《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就记载道:“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十亩的桑园啊,在绿色的树木之间,采桑的人们多么悠闲啊。”

汉朝时,中国出现了许多关于栽桑养蚕的书籍。如《蚕法》、《蚕书》、《种树藏国相蚕》等著作。可惜,这些著作现在都已失传了。现保留下来的有关书籍,如《野蚕录》、《秦观蚕书》、《广蚕桑说》等,详细地记载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在栽桑养蚕方面的丰富经验。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的美丽丝绸,很早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外,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后来,中国人民栽桑养蚕的方法先后传到了非洲和欧洲。公元7世纪时,养蚕的方法传到了西亚和埃及;10世纪传入西班牙;11世纪又传到意大利;15世纪,养蚕的方法传到法国。后来,由于英国政府看见法国政府靠丝绸赚了许多钱,于是也效仿起来;所以,丝绸就由法国传到了英国。现在,丝绸制造业已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传播开来。

中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这种开采生物资源获得丝绸的方法,已广为造福于全人类,因而被全世界人民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