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著名建筑揽胜(上)
16041200000012

第12章 秦汉苑囿

中国的园林始于西周。周文王在丰京之南设灵囿,建灵台。《诗经·大雅·灵台》中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唐鹿攸伏。”这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园林形态。它的特征,一是皇家的,二是有功能的(游赏并狩猎)。当时在灵囿之中水草茂盛,林木森森,群鹿出没于林间,禽鸟翱翔于天际,游鱼活跃于池沼,可谓景色迷人。灵台是灵囿中建造得最早的建筑物,《诗序》郑玄注:“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枝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又《三辅黄图》说,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整个灵囿设置各等“囿人”,管理日常事务及饲养囿中动物。

到了秦始皇时代,在咸阳之郊建上林苑,这是更大规模的皇家宫苑了。阿房宫,其实就是园林中的特大规模的建筑。

西汉初年,在长安建造未央宫,也在其中开凿沧池,于池中起十丈高的渐台,供统治者享乐。汉武帝刘彻时代,皇家苑囿的兴建达到一个高潮。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将秦代的上林苑重加修葺,其范围“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而东。周袤数百里”(《汉书·扬雄传》)。其间“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后汉书·班固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又在上林苑内开凿昆明池,据说这是为了演练水军以征战昆明国,故取“昆明”。池周围四十里,遗址在今西安南匣石口,面积达332顷。池中建豫章台,并有巨大的石雕鲸鱼,高三丈。湖的水面较大,水面上有百余船只,“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汉书·食货志》),盛装的宫娥在龙舟上轻歌曼舞,皇帝坐在豫章台上观赏取乐,宛若置身仙境。昆明池也是个“水库”,用于水利是它的另一个功能。

建章宫是上林苑中的一座重要宫殿,也是汉武帝所建。苑之北有太液池,是当时著名风景区。太液池周围的建筑十分奢华。汉武帝晚年时,喜神仙道术,故太液池中有三座土山,相传为“蓬莱”、“方丈”和“瀛洲”,所谓“海上三山”。池中种植菱藕,并有多种水禽,富有天然之趣。初秋时池中红荷紫菱,碧波白羽,美不胜收,又有各式小舟穿行其间,景色如画,帝王将相,时游其间。

长安又有皇家园林以外的苑囿。汉长安中梁孝王(汉武帝之弟)的兔园,构石为山,凿地为池,华丽的宫殿与林木花草相间,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无不具备,是为当时长安名园了。长安附近有富豪袁广汉,也造园林,据历史记载是最早的私人园林。“茂陵富人袁广汉藏镪巨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鹦鹉、牦牛、青兕,奇禽怪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积水为波澜,其中江鸥海鹤,孕雏产彀,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

东汉时,东都洛阳的园林也甚盛。当时在洛阳城中大量地建造宫苑池沼。如上林苑、芳林苑、西苑、长利苑、菟苑、灵囿、御龙池等等,张衡在《二京赋》中称“精思博会,十年以成”,对洛阳苑囿有所描述:“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渚戏跃鱼,渊游龟蛸。永安离宫,修竹冬青。阴池幽流,玄泉冽清。鹎鹃秋栖,鹘鹃春鸣。且鸟鸠丽黄,关关嘤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