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著名建筑揽胜(上)
16041200000004

第4章 巢居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建筑起于筑巢也许更确切些。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建造房屋的神祇是有巢氏。在《庄子·盗跖篇》中说:“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在《韩非子·五蠹》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遁甲开山图》中说:“石楼山在琅琊,皆有巢氏治此山南。”又引《项峻始学篇》中说:“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西晋的张华在《博物志·杂说上》中说:“皆有巢氏有臣而贵,任之专国主断,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这些记述也许属无稽之谈,但至少它影响了我国的文明史和文化形态。有巢氏的构筑术,影响到中国的木结构技术的发展,很可能非一人所为,但后人神化有巢氏,沿其道而更有所发展。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上所说,穴居多在高处,土层较厚,多在北方;巢居多在低处,地面湿润,多在南方。据许多考古发掘也证实这一点。最有代表性的,当推馀姚河姆渡村的史前文化遗址中的房屋(遗物)了,这些遗物距今已有七千年。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在浙江馀姚的河姆渡村发现有古人类聚落遗址,据考古学家鉴定,这是我国远古时代母系氏族的全盛时期的一个聚落。当时已有了较发达的农业(生产),他们以水稻为主要作物,已为耜耕农业,发现有诸多谷类化石和一些简单的木制农具。我们在这里关心的是当时的建筑,从考古发掘得到,这里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木结构建筑了。据考证,当时的住屋以木构干阑式建筑为主。最令人惊叹的是这种建筑的木构技术已经用榫卯结构了。榫,即榫头;卯,即卯眼。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构架。据考古发掘,河姆渡一地,发现有大量的这种木构件,当时已有梁、柱、棂及企口板等多种结合形式,这在世界建筑史上真是个辉煌的奇迹。我国数千年来,木构建筑的构件结合,就是靠这种形式。不但是房子,其他如家具和大型木构器物,也用这种结合方式。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的木匠,仍以能掌握这种榫卯的木构技术为荣。有的木匠手艺差,做不好榫卯,只好用铁钉来固定,这种木匠被贬为“洋钉木匠”,被人看不起。不过,榫卯技术之所以一直沿用下来,达数千年,确实有它的优点。这种房屋建成后,会有微小的变形;但这种变形不但不影响它的使用,美观,坚固性,而且由于它的构件结合的可变性,反而能调节外界的力,所以它不怕地震之类的灾害。1976年唐山大地震,好多建筑物都震倒了,但离唐山不远的天津独乐寺观音阁却安然无恙,只是有小小的变形。这座建筑经历了千余年(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风吹雨打,曾经历过大小好多次地震,至今却仍然屹立。这可见我国的木构榫卯技术之价值了。

河姆渡遗址所发掘出来的这种建筑木构件,它在新石器时代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其实,在我国的江南一带,还发掘出大量木材加工工具。一是伐木工具:主要是石斧,江苏吴县出土的石斧、木柄与石斧头结合,也用榫卯结合固定。用这种斧子伐木,斜砍成大半圈凹槽,不断地砍,最后截断。二是成材工具:截断长木的横断操作,使用石斧,与上面的工艺相同。方木、板材的劈木,用石斧、石楔及木棒、槌等榫卯的加工,榫头用石斧制作;卯眼则用石凿、骨凿、角凿、木棒及槌等工具。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很会动脑筋想办法了。

在我国史前时代,人们已经能如此巧妙地加工生产,建造房子,这说明中国人自古勤劳、勇敢、聪慧,创造出举世闻名的璀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