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作文课留的时间一般是两周一次(包括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作文),交上后老师开始一篇一篇地批。这是一项十分辛苦而漫长的工作,老师得绞尽脑汁地或多或少地写上一些批语,因为学生不论写得怎样,最关心的却是这些批语,学校考核教师的工作时,这些批语也很重要。而这些批语的指导效果又如何呢?不是真正地表达内心感受的作文又有多少评价和修改的价值呢?当然也不否认其中总会有相对的佳作。其实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平时作文并不怎么样,偶尔也会写一篇比较成功的作品,仔细想想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老师给分析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而可能他本人却未必能理解,更说不清楚写得好的原因,因为他其实根本就没有达到这种写作水平。很可能是那个题目正切合了他生活中的某件事,他有过这样的经历或对这个题目有过切身的感受,完全是有感而发,所以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比较成功了。但这种情况也往往是昙花一现,以后的作文依然是一片黯淡。如果他趁着这个小小的成功继续写下去,或许能对写作产生兴趣,写作水平就会一步步地得到提高。可是我们平时训练得太少了,一个学期就练那么几篇,间隔时间又那么长,又是一些学生一见就头疼的题目,哪能提起写作的兴趣呢?又怎能提高写作的能力呢?
儿童学习语言,为什么到四五岁时就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说得很清楚了呢?无非是在周围的语言环境里多练习的结果。而我们的学生学习外语那么多年,却连四五岁小孩子的口语水平都达不到,原因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没有天天练习。学游泳、学骑自行车等一些技术性的活动都是如此,不经过长期的、多次的练习,是不可能掌握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写作的历练在乎多练,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一语道出训练的重要。要真正培养写作习惯,把生活的积累转化成文章,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别无他法,只有多练习,经常练习。
笔者认为,多多练习的最好途径就是写日记。作家王统照说过:“最好能每天写日记,这等于逼自己每天交出一篇文章来,写日记既可以记事,又能抒情,还可以发表议论。这无异为自己打下写散文和议论文的基础,也为写小说做好准备。”其实我本人就是由写日记而提高写作水平的受益者。我是从高二的时候在语文教师的要求下写日记的,一个64k的小日记本写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感觉不是在写日记,而是在一篇一篇地挤,写得异常艰难,其间还断了几回,有好多次都不想写下去了。篇幅也都不长,里面的应付之作也很多,还有一些摘抄,很不成样子,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到第二本的时候就进步很多了。一年之后,在不断地进行总结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作的感觉,也不怕写任何体裁的作文了,高考的语文成绩为100分(满分为120分)。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认为与写日记有着很大的关系。后来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很多就是对日记的修改润色而成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近年来,我一直要求我的学生坚持写日记,并不断加以悉心指导。实践证明,他们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我所教的学生在学校办的《春晖报》上发表的文章是最多的,还有一些文章在杂志上发表,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的写作热情更加高涨,把写日记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说:“日记只写了十几篇,我就明显感到文笔流畅了很多,还得多写啊。”
“操千曲后晓声,观千剑后识器。”作文本身是一种集知识智慧、思维品质、道德修养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反映,作文能力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实并不是哪个高明的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亲自动笔练出来的,正如古人所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所以,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抓住各种可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机会来作文,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日记入手,遇事就写,有感就发,有情就抒。写多了练多了,写作水平是一定能够提高的。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写吧,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