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5是一种单级固态燃料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其原设计用于出口,出口编号为M-9.在中国决定不出口该型导弹之前,它并未列入中国的导弹部署项目。
东风-15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0年定型生産并对外出口,1995年中国开始部署。北约代号为CSS-6.
东风-15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发射,准备时间为30分锺。它装备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在弹头上安装的小型推进系统能修正导弹的终端速度、再入角度和飞行轨迹和射程等因素。这种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东风-15的准确性和突防能力,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跟踪、计算和截击变得更加複杂。
东风-15拥有可分离式弹头,因此其目标信号特征将比较原始的诸如朝鲜制造的飞毛腿式导弹小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采用了GPS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的攻击准确性。虽然该型导弹所公布的圆公差概率半径为300米,但实际精确度可能高得多,即可能为50米或更小。
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携载常规弹头,但也能携载核弹头。据报道,中国为使其战术弹道导弹的型号更加多样化,可能正在研制一种射程更远(1200公里)的常规型东风-15,这一射程将使导弹具有更快的再入速度,以有效穿越敌方的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并确保用于攻击台湾的导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发射。
东风-15推进剂单级固体燃料;射程600公里,弹长9.1米,弹径1.0米,弹重6.2吨;弹头1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制导惯性陀螺 弹载计算机,双星定位 环形激光陀螺(改良型);精度(CEP)100米,60米(改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