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16049300000001

第1章 学而第一

共十六章

“原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朋友从远处而来,不也是快乐的嘛!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嘛!”

“原文”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一个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的情况是很少有的;出现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只要基础的东西建立了,道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孝悌’准则,应是‘仁’的根本吧!”

“原文”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满口说着花言巧语,满脸装着和善的样子讨好别人,这样的人具有的‘仁德’是很少的。”

“原文”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对自己进行多次反省: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用心温习了吗?”

“原文”五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家,应该严肃、认真、谨慎,要讲信用,节约财物,爱护官吏,叫老百姓服劳役要顾及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进行。”

“原文”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原文”七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尊重贤人,不重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主,能够不惜自己的生命;交结朋友,说话诚实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自谦说没有读过什么诗书,我也一定要说他是读过诗书的。”

“原文”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稳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了,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应当把忠信放在主要位置。不要与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原文”九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父母的丧礼能慎重地对待,祭奠祖先能敬重、真诚,这样做会使社会道德风尚日渐淳厚。”

“原文”十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有心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道:“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节制和谦逊的态度来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使得人家主动把政事告诉给他。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与别人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不同吧!”

“原文”十一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享有独立行动的权利,因而只有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地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

“原文”十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贵在处理任何事情能做到恰到好处。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在这一点上做得好。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能以礼来衡量,以做得恰当为目的。但是也有行不通的时候,那就是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恰当,不用一定的礼法加以制约,也就行不通了。”

“原文”十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与人有信约,符合了义,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了礼,才有可能免受侮辱。依靠可亲的人,也才有可能靠得住。”

“原文”十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居住不讲究舒适,办事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能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原文”十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这样算不错了,但是比不上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又崇尚礼节的。”

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石,琢了还得磨。’大概讲的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谈《诗经》了。告诉你这一点,你就有所领悟而知道那一点。”

“原文”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人家不了解自己,要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