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16049300000002

第2章 为政第二

共二十四章

“原文”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孔子说:“国君用品德教化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使众多的星辰环绕着他。”

“原文”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它,就是‘内容纯正’。”

“原文”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地免于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去教化百姓,用礼教来制约他们,百姓便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能自己纠正错误。”

“原文”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牢固地自立了,四十岁时,已经明了各种事情而不会感到疑惑,五十岁时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清楚,明白贯通,到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超越法度。”

“原文”五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

一天樊迟给孔子赶车,孔子便告诉樊迟说:“孟懿子向我请教什么是孝,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当你父母健在的时候,应按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应按礼节安葬,按礼节祭奠他们。”

“原文”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怎样才是孝,孔子回答说:“使做父母的只是为子女的疾病担心。”

“原文”七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称作的孝,是仅仅能供养父母就行了。然而就是狗、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能经常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遇到有事,子女去操劳;有好吃有好喝的,让父母享受,仅这样做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原文”九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有提出什么不同的看法,像个愚笨的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同别人的谈论,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却很能发挥,可见颜回他呀并不愚笨。”

“原文”十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观察他是怎样去做的,还要看他做这件事时是怎样的心情。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

“原文”十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新的收获,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十二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仅仅具有一才一艺就行了。”

“原文”十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怎样算是君子,孔子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去兑现,兑现后再说出来,这样才称得上一个君子。”

“原文”十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团结,而不是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小人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而不讲团结。”

“原文”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原文”十六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一心去研究错误的学说,就有危害啊。”

“原文”十七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得到知识吧!知道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能有真正的知识呀!”

“原文”十八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谋得官做。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你觉得疑惑的问题放在一边,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看看别人的行事,有疑惑不清的地方暂时搁下,其余的,也要谨慎小心地去做,那么就能减少懊悔,谋求做官的秘诀就在这里面了。”

“原文”十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鲁哀公问道:“要如何做才能让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举用正直的人,(把他们)安置到奸邪小人的上面,老百姓就服从了;如果举用奸邪小人并把他们放置在正直人的上面,老百姓就不服了。”

“原文”二十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要使老百姓恭敬、尽忠和互相劝勉行善,应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对老百姓态度庄重,他们就会对你敬重;你孝顺父母、慈爱百姓,他们就会对你忠心;你任用品德高尚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了。”

“原文”二十一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去做官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呀!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只要把这种品德应用到政治上去,那也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只有做官才算参与了政治呢?”

“原文”二十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原文”二十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段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

子张问孔子:“十代以后的礼仪制度可以预知吗?”孔子说:“殷朝沿袭夏朝的礼仪制度,废除和增加了哪些,现在可以通过考察而知道;周朝继承殷朝的礼仪制度,废除和增加了什么,也是可以知道的;以后有继承周朝的朝代,即使一百年以后,它的礼仪制度也是可以推知的。”

“原文”二十四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它,这是谄媚;眼看正义的事情而不奋不顾身地去做,这是没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