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位至相国,封邑进爵,圣眷方隆。这天,萧何接到进爵诏书,即在府中大排酒宴,众宾纷纷道贺,喜气盈庭。一个门客名叫召平,却身穿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郭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人关,闻其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设施,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
“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萧何更是不解。
“主上南征北战,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参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一听召平此言,猛然醒悟,惊出一身冷汗。次日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人国库,移作军需。汉帝果然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当年汉帝征讨英布的时候,萧何每次使人输送粮饷至军中。刘邦屡问来使,萧何近作何事。来使回答,萧丞相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之外,无非抚恤百姓而已。汉帝听后,默默无语。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用意何在。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门客接着说:“公位列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再可以封给你呢?主上背后屡问公的意思,乃是防公久居关中,深得民心。一旦乘虚号召,闭关自守,据地称尊,岂非将主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这样生死攸关的事情,主上怎不耿耿于怀呢。现在你还念念不忘为老百姓办事,还去主上那里邀功,真是有病不去求医,反去投奔阎王,岂非找死吗!现在第一须释去主上的疑忌,对症下药,惟有使民间稍起谤公之谣,才能转危为安”。
萧何长叹一声道:“我怎能去剥削小民,做贪官污吏呢!”门客微哂道:“你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却糊涂!”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小官吏,主上并不怕他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主上主要是防止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为重了。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萧何故意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将萧何所为,密报汉帝。汉帝听了,像没有这件事一样,并不查问。等到消灭英布返回京都时,中途百姓跪在道上上书,控告萧何强买民田。汉帝接书,仅不过令萧何自己向百姓认个错,补偿田价了事。
萧何违心地干了些侵害百姓的事情,很不安,一有机会,便着力补偿。他见一些御苑隙地闲置,而许多百姓无田耕种。便上奏汉帝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汉帝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又恨萧何取悦于民,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满朝文武大臣以为萧何必然犯了大逆不道之事,怕连累自己,不敢替他喊冤,幸亏有一个王卫尉,平日素来敬重萧何的为人,恰好有一个机会,便探问汉帝道:“萧何犯了什么罪?”汉帝说:“不要提他,提起他朕便生气。当年李斯当秦朝丞相,有好事都归于其主,有不好的事都揽到自己身上。今萧何受有贿赂,向朕请放御苑之地,给民耕种,这分明是示好于民,不知当朕为何等君王看待?”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疑了。臣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职务。民间感激,亦感激陛下,断不会只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良相,必是贤明的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多年,他那个时候不用费事便可坐据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想去收买人心呢?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轻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汉帝听了,思前想后,萧何果没有什么大错,于是笑了一笑,命人赦免了萧何。
[今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在企业中也属正常运作。有些产品暂时在城市没有市场的时候,降低一个档次,可以在农村市场中应用,这样才有市场。待日后养精蓄锐后再乘胜前进,现代企业的用人也是如此,以退一步进十步之理去做定会成功。
美国的刀片大王卫吉列公司,曾以低价格,甚至是赔钱的价格销售其刀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其互补产品——剃须刀片,从大量销售刀片中获得较多的利润。这些欲取先予的手段,是企业家可以灵活借鉴运用的。
7.精忠报国
萧何几十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用自己的赤胆忠心真诚报国,为国操劳,正是因为有了萧何,才会有刘邦日后雄霸诸侯多年并成为一代“枭雄”帝王。
萧何经历那次冤狱,祸及全身,害得手足麻木,连路也走不动了。虽然遇赦,已是蓬头赤足,秽污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天子,只得赤身裸体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这个样子,也觉过意不去,便安抚道:“丞相不必多礼。此次之事,原是丞相为民请愿,以致被冤枉,如此一来,正好成全汝贤相之名,百姓知朕过失,视为桀纣之主罢了。”
萧何更是惶恐万分,伏地叩首。汉帝命人扶他出宫,照常办事。从此以后,萧何益加恭谨,沉默寡言,汉帝也照旧相待。
公元前195年三月中旬,汉高祖刘邦病危。四月,而崩于长福宫中,时年53岁。高祖临崩之时,萧何曾问:“陛下千秋之后,萧何若逝,何人为相?”汉帝道:“可用曹参继之。”太子刘盈继位,是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汉惠帝年刚十七岁,秉性懦弱,身体不好,其母吕后临朝称制,掌握了实权。这吕后名雉,小名叫娥姁,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跟随刘邦以来,在楚汉战争中吃了不少苦头,在消灭异姓王的战争中,她与刘邦配合默契,表现出相当高的政治才能。
这时的萧何,年事已高。到了公元前193年秋天,萧何忽患重病,医药无效,似已难治。汉惠帝亲至相府探视萧何,见他骨瘦如柴,仅能呼吸,料知不幸,便问他道:“先生百年之后,何人可继君位?”萧何喘息一阵之后,慢慢地说:“先帝临终,曾有遗嘱,知臣莫若君,陛下可用曹参为相便了。”惠帝回宫将探视萧何的情况报知吕太后,吕太后也很难过。没过几天,萧何便去世了,死后追谥为文终侯,其子萧禄袭封酂侯。
曹参继任丞相时,不少人私下议论,都以为萧何、曹参同是沛吏出身,后来曹参积有战功,反而不及萧何,料他定与萧何有隙。旧令尹之政,必被新令尹翻案。谁知曹参任职很久,对萧何的施政方针毫无更改,甚至贴出文告,书明凡是用人行政,概照前相旧有章程办理。有些自命不凡的官吏,想去上条陈,倘蒙曹丞相看中,好露露头角。不料曹参早知来意,并不拒之门外。但是一见面后,便设宴入席,只命喝酒不使开言。后来才明白曹参丞相请吃酒,乃是借酒阻言,免谈政事,一团兴致,付诸东流。曹参执政以后,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都没有什么麻烦,自己乐得轻松自在。长此一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倚老卖老,便召见曹参问其缘故。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自思圣明英武,能及先帝吗?”惠帝被问得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
“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陛下说的完全正确!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战,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萧丞相明订法令,备具规模,行之已久,万民称颂。今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已属幸事。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天的太平,已无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
萧何一生谨慎节俭,每置私产,皆在穷乡僻壤,墙屋毁坏,不准修治。萧何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汉朝建立初期的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中国古代谋略家超出常人的政治眼光。尤其在治理国家方面,有较突出的政绩。他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本抑末,发展农业,打击商贾。以秦律为依据,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
[今用]:纵观萧何的一生,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终其一生也是为国为民,无悔人生。他奉公守法,表现出中国古代谋略家超出常人的政治眼光,他卓越的治国策略被后人所承袭。他以秦律为依据,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央集权的巩固。他的这些策略运用到现代企业中就是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时,必须有严格的企业纪律才能稳定发展。一个有严格企业制度、纪律的企业里,人人二心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为企业发展中所遇困难而“忧”,在治企正确方针的指引’下,一切向前。这样的人自古而来多之又多,像唐朝的魏征,不畏一切努力,死谏皇上;以助唐业。
现代商场,风云变幻,只有依法行事,企业才能生存,在企业内部,一个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也要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企业才能有向上的动力。众所周知的松下电器公司,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的纪律,才会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