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仍取道原来的路线回归。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前,曾向西夏征发军队协助西征,西夏拒不出兵,成吉思汗当时无暇征讨西夏,发誓日后一定要给予惩罚。当西征归途中,又获悉西夏与金国缔结和约,无疑等于火上浇油,成吉思汗立即决定收拾西夏。公元1226年秋,成吉思汗开始了对西夏的征讨。蒙古军很快就攻下了甘州(张掖)、凉州(武威)、肃州(酒泉),当年冬天,攻克灵州(今宁夏灵武县)。灵州之战,西夏主力消耗殆尽,城陷后,西夏的首都中兴府已成了空架子。公元1227年6月,夏主请降,西夏至此覆灭。在攻打灵州这个西夏的军事重镇时,破城之后,蒙军众将士,无不争掠女子、财物,独有耶律楚材却取书数部,大黄药材数担。同僚们对他的行为甚是费解。不久,兵士们因历夏经冬,风餐露宿,多得疫病,幸得耶律楚材用大黄配制的药材救命,所活至万人。这件事再一次表明耶律楚材慧眼独具,见识深远。
耶律楚材随仕成吉思汗九年,其间战争时间达七年之久。戎马倥偬,遐荒异域的环境,使得耶律楚材难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冷落感,萌生在他的思想深处。然而,他坚信,实现美好的愿望,以儒术佐政兴国的一天,终会到来的。
[今用]: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企业也是这样,企业文化的发源地日本,以“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培育企业精神,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也与倡导儒家文化密不可分。
在经营策略上可说是文武兼施才行,企业经营的经营之道也缘于此,只有文武德才兼具才可成就大业,也才有理由在商战中有战必胜。古今许多有力的证明皆是如此。
经常有人说:经营之道,道在用人。武汉市天马实业总公司总经理陈望年的“人本”思想体现在用人上,他的用人原则是唯贤是举,重实绩,重创造,不摆资历,不摆关系,有魄力有胆识在公司挑大梁的都是30岁出头的年轻人。正是这批年轻人,托起了天马希望的太阳。这就是“文治”的魅力。
3.治乱立主
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打下半壁江山,在驰骋沙场的日子里。他所学所用的才华尽显其中,在成吉思汗收服内陆之时,耶律楚材面对各州郡长吏管理无方,百姓流离失所之际,他勇于制裁兼并田地随意杀人的长吏,并制定了严厉的法令,使贪婪暴虐之风有所收敛,社会秩序初步安定下来。
耶律楚材在平定内乱之后又拥立窝阔台即了汗位,蒙古进入了太宗时代。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的冬天,耶律楚材终于回到了燕京。在此前,蒙古军事帝国忙于西土战事,对于那些业已归顺蒙古的州郡管理无方,缺乏完善的社会组织和法律制度,因此,派往各州郡的长吏,常常是任意取掠,兼并田地,有的随意杀人。其中,燕京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为残暴,所杀示众之人头,挂满了市场。面对如此混乱的国情,耶律楚材十分焦急,他从巩固蒙古国长期统治的大计着眼,立即奏请成吉思汗下诏颁律,控制社会的混乱局面。禁令颁出,即:各州郡如果没有接到盖有皇帝玉玺的文书,不得随便向人民征收财物;死罪必须上呈国家批准。凡违背此项命令的,其罪当死,严惩不贷。由于此法得体,切合时弊,且惩治条文分明,使贪婪暴虐之风有所收敛,社会秩序初步安定下来。
这一年,成吉思汗病逝。依照蒙古国的惯例,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获得其父的直接领地,即斡难河及客鲁边河流域一带蒙古本部地方,并且代理国政,是为元睿宗。
在睿宗监国期间,燕京城中社会秩序颇为动荡,有一大批凶恶的强徒,肆强暴夺,每天傍晚,尚未天黑,这些盗贼竞拉上牛车径往富户人家,去搬取财物,若顺其恶求,便掠财就走,如若稍有违逆,竟会惨遭杀戮,闹得人心惶恐,国无宁日。睿宗对此亦有所闻,认为只有耶律楚材可以处理好这件事。于是,特遣耶律楚材和中使塔察儿前往究治。耶律楚材知道,这些杀人越货之徒,如此猖狂,谁也不敢阻拦追究,看来来头不小,处理起来会有很多麻烦,但他仍毅然前去查办。耶律楚材经过细心的察询,很快便弄清了这些强徒都是燕京留后的亲属及一些世家子弟。耶律楚材在掌握大量的证据基础上,毫不手软地将触禁者一一缉拿归案。然后拟出法办意见。此刻,这些恶徒的亲族都傻了眼,他们知道耶律楚材执法不避权贵,又不屑钱财,若求得恶子们减免刑罚,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暗中贿赂中使塔察儿上,以从轻了结此事。很快,耶律楚材便了解到这一情况,他找到塔察儿,与之晓以大义,指陈利害。指出此事并非个人恩怨,而是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前途,若出以私心,处理得不妥,与君主与庶民都无法交待。塔察儿听罢悚然有惧,深知有错,并情愿悉听楚材发落。耶律楚材见他知错能改,于是,继续同他一起对罪犯逐一审明性质,依法各有处置,其中,还将十六个罪大恶极,民愤最大的首犯,绑赴刑场,斩首于市。从此,巨盗绝迹,燕京秩序得以控制。
这两件事,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耶律楚材治国的才干,因而在高层统治集团中,更加加深了对他的信任。
公元1229年,睿宗拖雷已监国两年,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继传太祖其三子窝阔台,但此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拖雷将移权。作为一个有智谋的良辅,耶律楚材清醒地意识到,汗位虚悬或错置,于国于民都为不利。在最高权柄面前,古往今来,骨肉之间箕豆相煎之事并非罕见。除拖雷外,窝阔台还有个兄长察合台,此人向来性情慎密,为众人所畏,也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假若三人真盼汁较起来,彼此不让,结党营私,岂不断送了国运?于是,耶律楚材与窝阔台面议,商量尽快召开“库里尔泰会”,决议汗位。窝阔台嗣位,早经成吉思汗亲口布告,为什么还要召开大会,经过公认呢?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曾有一条特立的法制:凡蒙古大汗,如当新旧交续之时,必须诸王族诸将,及所属各部酋长,召开公会,议定之后,方可继登汗位。
是年秋天,成吉思汗本支亲王、亲族齐集克鲁伦河畔议事汗位的承继人。会议开了四十天,仍是议而未决。耶律楚材认为此事不可久拖了,便亲自力谏拖雷:“推举大汗,这是宗庙社稷的大计,应该早日确定。”拖雷仍说:“意见不统一,是否再等几天。”耶律楚材听罢,十分坚定地说:“此期不可变,一过此日,再也没有吉祥的日子了。”拖雷不好再敷衍下去,这样,窝阔台就即了汗位。蒙古进入了太宗时代。
登基朝仪,是耶律楚材精心拟制的。在此之前,蒙古族部落乃至蒙古国是没有朝拜礼节的,旧制简率,未足显示尊严。为了确保朝仪的顺利进行,事先,耶律楚材选中了察合台亲王,作为带头执行者,楚材对他说:“王虽是皇帝的哥哥,但却是个臣子,应该对皇帝以礼下拜,若你下拜,做了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那么就没有人会有异议了。”察合台认为此话有理,在正式的登基大典上,便率领众皇族和臣僚跪拜廷下。这样,耶律楚材一举除掉了蒙古国众首领不相统属的陋习,制定了尊卑礼节,严肃了皇帝的威仪。盛典进行得很顺利。会后,察合台深有感触,对耶律楚材称赞说:“你真是国家的贤臣啊!”
对于这些粗犷成性、散漫惯了的蒙古君臣,尽管有了讲究礼仪的好开端,但在日常的执行过程中,有许多人仍难以适应,就连朝会有些人也误期甚至不来。为此,窝阔台准备惩治那些违制的臣子。耶律楚材认为时机尚未成熟,过于严厉,贸然从事,会引起混乱。他巧妙地进奏说:“陛下刚刚即位,宜暂示宽容。”窝阔台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轻发落了违者,果然效果很好。这样恩威并举,反复整顿,是耶律楚材维护并逐渐健全朝廷礼制颇为明智的做法。
[今用]:凡成就大事者,必先夺天下,尔后严整军纪,企业也是如此。要想成就一家企业,必须先得其真谛,这样才能有一个完整的规模,随着规模的改,必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成就事业。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只有在乱世之中方显英雄本色。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在公司发展初期,就曾遇到财务混乱,审计监督力量薄弱,干部能力不足,储备力量太小的情况,他当机立断领导公司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大船结构”管理模式,对公司的人、财、物统一管理,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公司的整体优势,使公司摆脱了困境,柳传志也成为赫赫有名的商界精英。
4.立法治国
随着蒙古帝国进入成吉思汗时代,也随之进入奴隶制社会,各行业之间的无法衔接使新主窝阔台有感治国力不从心。在此期间,耶律楚材尽心竭力,定国策,立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当务之急的法令,加速了这一民族的封建化进程。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实施,渐渐达到国强民安。这正是耶律楚材精忠为国,以社稷为重之功。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时代,才进入奴隶制社会,窝阔台即位以后,其管理的国域,多为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北中国,所以,使这位少主在治理国家上显得力不从心,加上应兴应革的事太多,真是一时理不出头绪。此时,全靠耶律楚材尽心竭力,定国策,立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当务之急的法令,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
在颁布法令之前,首先规定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对那些因法律不明,而误触禁网,按当时的老规矩必杀无赦的百姓们,不追究颁布政策前的法律责任,或予以从轻发落。这是抑制蒙古一向滥杀,因获某种罪过而死者不计其数的最有效办法。同阁的一些臣僚讥笑他,说此举过于迂腐。耶律楚材不为所动,力排众议,反复而耐心地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讲给太宗听,终得圣准。此项政策的实施,安定了人心。
接着,耶律楚材便制定颁布了十八项法令,成为官民遵照执行的准绳。包括官吏设置、军民分治、赋役征收、财政管理、刑法执行等。这些采摭于中原先进制度,列为蒙古国策的法令,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决策,对后来正式确立的元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如实行军民分治后,军职不得干预民事,军队由国家直接掌管,这样,不仅遏制了军官的骄横不法,同时也打击了分裂割据的势力,保证了国家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此项法令,一直作为元朝的一项基本国策。
蒙古贵族崇尚武功,根本没有税制观念,他们看不到这样发展下去会兵强而国蹙。以近臣别迭为代表的人主张,以牧业为主来保证国用,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极力反对这种将燕京农业地区变成牧场的倒退措施,他深知如今的蒙古国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应行汉法,大力发展农业,如果保守地强调畜牧,是狭隘的、不合国情的落后政策,他直截了当地给太宗算了一笔账:“陛下马上要南征金国,军需从何而来?仅靠畜牧是远远不够的。假使发展燕赵的生产,以地税、商税,及盐、酒、冶铁、山泽中可以获利五十万两银,八万匹帛,四十万石粮食,足以供给南征,这不远胜于变农为牧吗?”窝阔台经过认真考虑,认为颇有道理,便命耶律楚材全权筹划,立行征税制度。耶律楚材领旨后,即刻在河北一带建立十路征收税使,遴选汉或女真中有德才的士人,如陈时可、赵防等名儒充任。公元1231年秋天,窝阔台在云中行宫中,面对十路课税使陈列在朝廷之上的金、银、帛、粟等税物,十分欣喜,这时他才真正懂得了耶律楚材力求行汉法的好处。他高兴地对耶律楚材说:“你虽然没离我左右,却能使国用充足,南国的臣僚中,有谁能比得上你吗?”耶律楚材自谦地答道:“南国的臣僚比我强的人很多。”窝阔台嘉其功劳,赐以美酒。当即下令任命他为中书令(宰相),把典颁、庶务的大权交给他。且吩咐朝臣,政事不分大小,都要禀报他。他自己也是有事必与耶律楚材商酌,以进一步权衡得失。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实施,国家日益兴盛起来。正是因为耶律楚材精忠为国,处处从大局着眼,时时以社稷为重,殚精竭虑,而且长于韬略,才使得蒙古帝国迅速强大起来,政权也得以日益稳固。
[今用]: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效之以法,才能进一步实施自己的计划。无论是企业和人道理皆是如此,只有有章可循才能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事情。
人总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则如军队军心涣散一般,如同一盘散沙。韩国三星集团就是以严格的管理闻名于世界之中,总裁以身作则,职员严格遵守,形成了集团上下纪律严明,公私分明的局面,大大有利于集团的发展。
5.以民为重
随着国富民强,耶律楚材又制定灭金计划,有了治国安邦的策略,耶律楚材又用攻心为上的战略,实施仁政思想,使战乱中百姓得以活命,并使蒙古的霸业日渐巩固,这一切都得益于耶律楚材的雄才伟略以及他施仁政的思想。
窝阔台汗三年,蒙古国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于是,窝阔台又把南征灭金的行动提到了议事日程。其实,南征的这一思想,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已确立。蒙古灭掉西夏,就是为了吞并金朝扫清外围。西夏已亡,既解除了蒙古的西顾之忧,又使金朝失却了犄角之助。窝阔台认为时机业已成熟,便大举南进。
耶律楚材了解蒙军以往战时的陋习,凡攻城邑,拒守者城陷之时,不分军民,悉数杀尽。随着南征日期的逼近他深感不安,认为枉杀滥杀,不但使黎民百姓罹难,而且只能促其军队拒降。临战前,他进谏太宗。为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建议将河南一带的当地民众迁往山后,采金植田,让其远离战火。接着,又诏令金国逃难之民,降者免死。有人曾怀疑,认为降者是危急则降,缓和便逃,还能补充敌人的兵源,实难赦免。耶律楚材不以为然,建议窝阔台策造白旗若干,发给降民使归本土,蒙古兵士不得侵害之。此举,不但救活了无数的百姓,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中原人民对蒙军的畏惧和仇视心理。
蒙古大军围攻金国的汴京,遭到金兵的顽强抵抗,双方血战十六昼夜,城内外死伤者多达百万,汴京仍未攻下。蒙古军不能速胜,只好拖起疲惫之师,北退至河洛,待谋破城之术。
窝阔台汗四年十二月,蒙古军思得良策,其实,这是成吉思汗临终时的一段遗嘱:“金精兵在瞳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于是,窝阔台便积极与南宋取得联系,联合南宋夹击金国。此时的南宋,朝廷腐败,国势衰微,唯恐引火烧身,甘心苟且偏安,因而蒙古与之一拍即合。尽管明臣赵范等提出这样做定然要“终究取祸”,并提及公元112年前的“宣和之盟”为鉴。那时,金国联合北宋灭辽,待辽灭后,金国背盟,转而南下侵宋,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此时南宋政权昏暗已极,宋理宗在奸臣的蛊惑下,根本听不进思虑深远的骨鲠之言,忙遣使与蒙古结盟。蒙古亦派王檝前往南宋谈判,应允灭金之后,以河南之地划归于宋。